90年代流行的港影(港影盛宴的落幕)

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刘德华参演了《流浪地球2》。

梁朝伟主演了博纳“中国胜利三部曲”之一的谍战新片《无名》。

电影《猎狐行动》似乎无限期搁置。

宁浩给刘德华量身定制了喜剧电影《红毯先生》,或就是原来那部《全民明星》。

郭富城主演的《老爸是旺财》发布了概念海报,然后就一直待机。

据传刘德华参演的《唐人街探案4》迟迟未启动。

这似乎就是目前内地影业与港影大咖的所有交集。

而恰如香港电影的江河日下。

一场盛宴,行将落幕。

90年代流行的港影(港影盛宴的落幕)(1)

在过去的二十年间。

李连杰、甄子丹、梁朝伟和张曼玉,率先于2002年与张艺谋合作了大制作武侠电影《英雄》,当年内地票房冠军,但也几乎是张艺谋导演“形式大于内容”的开始。

而后刘德华于2004年先后参演了《十面埋伏》和《天下无贼》,分列当年内地票房第二和第三名,第一名是周星驰的《功夫》。

2006年,周润发主演张艺谋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受到赞誉颇多,但电影其实颇为生硬。

胡玫导演、周润发主演的电影《孔子》于2010年上映,受到颇多诟病。

2011年,收到姜文邀约的周润发参演电影《让子弹飞》,而这部电影只是姜文的主场,其他人皆沦为陪衬。

郭富城也在这一年主演了顾长卫导演作品《最爱》,提名罗马电影节影帝。

同年度,刘德华搭档巩俐主演了博纳的大制作商业电影《我知女人心》,票房和口碑尽皆惨败。

2012年,周润发再度出演古装电影《铜雀台》。

次年,刘德华主演电影《天机·富春山居图》,口碑坍塌但票房奇迹般卖到三亿。

2015年,刘德华连续主演《失孤》和《解救吾先生》。

郭富城以特别演出方式参演了陈凯歌的《道士下山》,而陈导作品口碑的“两极分化”一既往。

2016年,刘德华以配角身份参演了张艺谋导演的《长城》。

2021年,郭富城主演陈正道新作《秘密访客》,口碑失利、大热倒灶。

有人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内地资本会青睐哪位港影大咖?

而其实答案非常简单。

90年代流行的港影(港影盛宴的落幕)(2)

就内地影业而言,港影大咖早已失去了他们的魅力。

内地电影市场自2012年《泰囧》开始,一路井喷,业内对于市场和观众的倾向、喜好早已烂熟于胸。

制造爆款这件事,几乎是唾手可得。

且不论是主旋律、喜剧还是苦情、爱情还是动画题材,皆可谓得心应手,信手拈来。

在这种趋势下,港影大咖何来价值?

再进一步说,《流浪地球2》和《无名》,需要借助刘德华和梁朝伟的咖位和名气去追逐票房?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2019年的《流浪地球》票房即已达到46.55亿,博纳“中国胜利三部曲”的《中国医生》13.28亿票房、《长津湖》两部曲票房分别为57.75亿和40.63亿。

更不用谈目前香港电影的内地票房排名。

13.29亿的冠军《怒火·重案》,仅排在总榜第五十七名。

所以现在至多是港影大咖谋求如何融入内地影业,而非内地资本去青睐某位大咖演员。

这才是不容置疑的真相。

90年代流行的港影(港影盛宴的落幕)(3)

而毫无疑问。

港影大咖也并非毫无价值。

比如再拿《无名》这部电影来讲,梁朝伟入主的意义在哪里?

咖位加成,以老带新。

实事求是而论,虽然香港电影近年来在内地始终颇有“水土不服”之感。

但论及星光的强盛度,始终冠绝整个华语影坛。

而梁朝伟更有“华语影坛第一影帝”的名号傍身,若用来“以老带新”,真的是再合适不过。

此外,作为经过多年商业电影捶打淬炼的电影人,他们在表演上也有迥异于内地的技法。

这些东西其实都可以算作某种养分。

尤其对于内地影坛的新人来讲,百益而无一害。

很多人扼腕于香港电影人的青黄不接,进而慨叹后继无人。

但其实这种方式或许也可算另外一种承继。

当然,能偷师几何、学到几多,这个问题因人而异。

90年代流行的港影(港影盛宴的落幕)(4)

另外实话实说。

刘德华并没有梁朝伟这么强势的演技说服力。

但他同样也在走大片路线。

并将自己的人脉、国民度和星光延展到了堪称“极致”的程度。

2005年3月23日,刘德华启动“亚洲新星导”计划。

当时他表示将拿出三部电影的片酬作为资金支持,总计1250万港元。

第一期计划中有个叫宁浩的导演。

随着《疯狂的石头》大火,宁浩也一跃而为华语影坛的顶级电影人,十七年后,他为刘德华量身定制了电影《红毯先生》。

然后是《流浪地球2》。

在系列第一部,关注点在硬科幻和吴京的身上,电影片尾鸣谢了刘德华,然后刘德华参演系列第二部。

不过这部电影有个奇怪之处。

目前阵容仅显示有吴京、刘德华、张丰毅和李雪健几位老将,在四月即宣布已基本杀青的情况下,迄今未有任何年轻演员的名单出炉,当然这或也是投资方的某种策略。

这条路线直指票房。

刘德华的累积票房数据预期还将会有一个显著增幅。

90年代流行的港影(港影盛宴的落幕)(5)

在大片路线之外。

另一位大咖则表现出“不走寻常路”的态势。

郭富城与内地影业的三度合作,都是侧重小众、悬疑和文艺的风格。

犹记得昔年尔冬升导演曾表示,香港现在处于一个断层的状态,而且唯一能用的演员就是古天乐。

而现在来讲,郭富城似乎已经全面回归了香港电影。

定档的《断网》,待映的《风再起时》、《扫毒3》和《临时劫案》,已开机一段时间的麦兆辉野心之作《内幕》,三部大制作、两部中等投资规模电影。

全数是“典型”商业犯罪类型。

若加上这几部电影,其个人主演电影中商业和文艺的比重,就基本达到了各占五成。

这种密集的商业片作品情况。

或也预示着他在商业电影领域的全面发力。

前路持续看好。

90年代流行的港影(港影盛宴的落幕)(6)

内地资本将青睐谁人。

其实并不重要。

那些久经战阵的影坛顶层大咖,其实也并不需要资本的加冕。

还是颇为欣赏这些“老将”的初心与再行。

他们星光恒在,追寻依旧。

而香港电影。

就如一场行将落幕的盛宴。

虽然依旧尚有灿烂的灯火。

但人声渐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