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境外包裹接收会变黄码吗(收个快递健康码突然变)

最近,有居住在深圳的市民发现

自己因收到了境外包裹

健康码变“黄”了

网友小九(化名)表示

本月初

她网购了一批商品

基本都是境外物品

有收到货的,还有清关未收货的

她最近一次收到境外快递是1月17日

1月18日上午她出行亮码时才发现

自己的健康码变成了黄码

小九说,自己一直没去过防控区域

不知道为何健康码变黄

在去医院检测途中

她接到社区的电话

询问她境外快递的事

她这才知道原因

做完检测后几个小时结果正常

她的健康码就重新变成绿色了

但按照社区的要求

在7天内

她需要完成3次核酸检测

如果是境外包裹接收会变黄码吗(收个快递健康码突然变)(1)

小九的健康码变黄

另一名网友也表示

13号收到过香港寄来的日版PS5

目前健康码成了黄色

如果是境外包裹接收会变黄码吗(收个快递健康码突然变)(2)

社区让其上报7天健康状况

同时让他去检测核酸

该网友表示

“排队检测核酸的

基本都是收到境外快递的人”

如果是境外包裹接收会变黄码吗(收个快递健康码突然变)(3)

此外,还有网友反映

自己还没有收到境外快递的包裹

健康码却已经变成了黄码

对此,深圳12345回应:

接触到境外快递

需48小时内进行核酸检测

在7天内完成2次核酸检测

为何这些地方收国际快递后

健康码会变?

因为近日,北京、深圳、珠海等

多地公布的

感染者溯源信息

均指向“国际快递”

称不排除

经境外输入物品感染的可能

国际快递潜在病毒传播风险

引发广泛关注

国际快递成病毒输入源头?

对此上海如何防控?

上海邮政表示所有进口邮件消杀静置48小时

据了解,上海邮政专门设置了国际邮件互换局隔离区,身着防疫服的邮政工作人员对装有进口邮件的邮车认真进行消毒。

如果是境外包裹接收会变黄码吗(收个快递健康码突然变)(4)

在车辆消毒完毕后,邮件将会在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左右的隔离区内进行封闭式卸货,所有进口邮件都将在这里进行消杀静置隔离并进行“六面消杀”,保证邮袋、邮件消杀静置时间不少于48小时(其中邮袋消杀、静置时间不少于24小时;邮袋开拆后邮件消杀、静置时间不少于24小时)。

消杀静置结束后,上海邮政会继续对邮件进行下一步处理,其中本市邮件由专人驳运至互换局内部处理场地进行后续操作处理;外省市转关邮件消杀、静置24小时后发往下一站。

如果是境外包裹接收会变黄码吗(收个快递健康码突然变)(5)

消费者还能海淘吗?

有专家建议

现阶段应减少海淘

据了解,绝大多数普通消费者从平台购买的海淘商品,均从海外仓或国内保税仓发货,这些商品在发货前在仓内会进行统一管理,有的甚至已经存放了相当长一段时间。

菜鸟方面介绍,在保税仓内,菜鸟对港车安排专人使用消毒液进行消杀,部分区域按属地政府要求请有资质的供应商对港车来货进行消毒液消杀处理;部分区域按属地政府要求指定专人和专门区域进行港车卸货,对接触港车货物人员进行健康检测和定期核酸检测。

不过,对于直邮入境的快件,如个人代购商品,消费者还是要提高警惕。

那么,物品核酸检测阳性

一定会传染给人吗?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赵卫表示,我们看到的报道都是说的物品核酸阳性,这个“核酸阳性”并不代表着在物品的表面一定有活的病毒。因为当病毒存在于物体表面,如果存放一段时间,它就会失去活力。但是这个病毒的核酸依然存在,所以这就出现了物品表面核酸检测阳性的现象。而阳性物品的病毒如果要传染给人,造成人出现临床症状,要至少满足三个条件:

1、要有传染源,也就是说物体表面的病毒一定是活的病毒,而不是病毒的尸体。

2、要有合适的传播途径。病毒应该通过正确的传播途径进入人体,对新冠病毒来说就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

3、要有易感人群,也就是接触的人要没有免疫力

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才会造成这次接触导致人的感染。

收取国际快递这样做

上海邮政提醒:

· 收取快递时要佩戴口罩,优先选择无接触交接,尽量减少接触交流。

·如果需要当面签收的快递,要与快递员保持在一米以上的距离。

·拿取和开拆快递包裹时,可用含氯消毒剂或医用酒精对外包装进行消毒;也可以戴一次性手套,尽量不要用手直接碰触。

·拆件时尽量在室外进行,外包装不要拿回家中,要按照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喷洒酒精消毒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引起火灾。

·处理完包裹后,及时摘下手套,注意手部清洁,按照“七步洗手法”认真揉搓双手,避免用不清洁的手触碰口、眼和鼻。

编辑:吴百欣

资料:上观新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