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最著名两首感伤诗(白居易远行河北)

白居易在河北写了两首思乡诗,都很感人,您喜欢哪一首呢?

一首是《除夜宿洺州》。

家寄关西住,身为河北游。

萧条岁除夜,旅泊在洺州。

另一首是《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我们先来读一读,看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白居易最著名两首感伤诗(白居易远行河北)(1)

白居易

  • 1、先读《除夜宿洺州

(1)家寄关西住,身为河北游。

关西,这里就是指长安。

白居易出生在河南,成长在江苏,后又住在长安。

诗人用了“寄”字,是寄居他乡的意思,也就是想表达长安并不是他的家乡。

这一句隐含了漂泊之苦。

身为河北游,是说自己却在河北漂泊。

从“游”字,我们知道诗人漂泊在外不是一天两天,而是很长时间了。

这一句又是在说漂泊之苦。

大家看,这两句话的感情有叠加:现在的居住地本来就不是自己的家乡,而现在却还要在外漂泊。

因为感情的叠加,所以诗人的漂泊之苦增加了一倍。

白居易最著名两首感伤诗(白居易远行河北)(2)

邯郸市

(2)萧条岁除夜,旅泊在洺州

萧条,是指寂寥冷清。

岁除夜,是指除夕夜。

泊,是指暂时停留。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寂寥冷清的除夕夜,我暂时旅居在洺州。

我们知道,除夕夜是团圆之夜,怎么会冷清吗?

很显然,别人不冷清,是诗人感觉到冷清。

诗人用萧条来形容除夕夜,是为了衬托诗人心中的冷清。

除夕夜不能回家团圆,漂泊在外的诗人心中很孤独,这也是漂泊之苦。

洺州,在河北。

旅泊在洺州,是对“身为河北游”的一个具体描述。

但是通过“泊”这个字,我们知道诗人是暂时停留在洺州,他很可能还要去河北其他的地方。

这又一次增加了诗人心中的漂泊之苦。

(3)整首诗的感情

大家看,这首诗虽然只有四句话,但每一句都在写漂泊之苦

正是这层层累加的漂泊之苦,侧面表达出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我们要看到,诗人的思乡之情是因长期漂泊所产生的,并不是在除夕夜突然产生的。

白居易最著名两首感伤诗(白居易远行河北)(3)

今日的邯郸市

  • 2、再读《邯郸冬至夜思家》

(1)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诗人晚上住在邯郸的驿馆里,恰好今天是冬至。

冬至,也是团圆的节日。

“影伴身”,只有自己的身影相伴,说明诗人很孤独。

诗人的孤独感是如何而来?

因为今夜是冬至,不能和亲人团圆,所以产生了孤独感。

这也从侧面表达出诗人的思乡之情。

大家看,诗人的思乡之情是因冬至这个节日而产生的。

(2)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想想此刻,家人深夜应该都坐在一起,还挂念着在外远行的人。

很显然,远行的人指诗人。

这两句是从对方着笔,不写自己如何思乡,却写家人如何思己,这和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异曲同工。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会比较含蓄,同时把自己的思念转变成双方的思念,增加了思念之情。

白居易最著名两首感伤诗(白居易远行河北)(4)

邯郸广府古城

  • 3、两首诗的相同点

(1)时间和地点相同:都是在河北,都是在团圆佳节的夜晚。

(2)表达的感情相同:都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3)写作手法相同点:都没有直接写思念家乡。

  • 4、两首诗的不同点

(1)感情的来源不同:

《除》诗中,诗人的思乡之情来源于长期的漂泊;

《邯》诗中,诗人的思乡之情来源于节日。

(2)写作手法不同点:

《除》诗中,诗人用长期的漂泊之苦来侧面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邯》诗中,诗人从对方落笔,不写自己思乡,而写家乡的亲人思念自己,也是从侧面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3)感情增加的方法不同:

《除》诗中,诗人分四次将漂泊之苦进行了累加,增加了思乡之情;

《邯》诗中,诗人将自己的思念,转变成双方的思念,也增加了思乡之情。

那么,您更喜欢哪一首诗呢?

欢迎留言一起讨论哦。

今天我们就简单分享到这里,谢谢您的阅读!

我是沉于古诗,为您解读古诗的感情脉络,让您了解古诗中的感情表达方法。

如果您喜欢,欢迎关注我,每天我都会为您解读至少一首古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