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国家中心城市的排名(上榜2022城市发展潜力50强)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发展潜力影响着城市的走向以及未来规模对城市发展潜力的准确把握,也可以帮助预测出未来不同区域不同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近期,任泽平团队公布了2022年中国城市发展潜力50强榜单,并对不同区域的城市发展潜力进行了梳理,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西安国家中心城市的排名?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西安国家中心城市的排名(上榜2022城市发展潜力50强)

西安国家中心城市的排名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发展潜力影响着城市的走向以及未来规模。对城市发展潜力的准确把握,也可以帮助预测出未来不同区域不同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近期,任泽平团队公布了2022年中国城市发展潜力50强榜单,并对不同区域的城市发展潜力进行了梳理。

50强出炉,区域分化明显


从榜单整体情况来看,具有较强发展潜力的城市大都集中在区域中心城市以及长三角、珠三角地区。

2022年中国城市发展潜力50强

北京占据榜首,综合指数为100,上海、深圳、广州三城以较小分差紧随其后,分别是97.5、95.2、94.7,以较大优势占据第一梯队。但从第五名开始,城市潜力指数出现断层,下降至80以下。

第5名到第10名分别是,杭州(77.5)、成都(74.6)、苏州(74.1)、南京(73.1)、武汉(67.5)、重庆(66.0)。合肥、西安、长沙等省会城市,宁波、青岛等计划单列市,佛山、东莞、无锡等发达地级市进入前20名。

除去这些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之外,其余20个进入榜单的地级市中,也有17个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而在省会城市中,拉萨、呼和浩特、银川、哈尔滨、西宁未进入前50名,但均在前100名中。

城市发展潜力50强也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

城市发展潜力区域分布情况 图表/泽平宏观

南方城市占据36席,远超北方城市,东部地区入围城市31个,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城市数量分别为7、9、3个;

一线城市入围4个,二线城市32个,三线城市14个,分别占各线城市总量的100%、91.4%、17.3%;

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长江中游、成渝五大城市群内城市数量分别为16、7、2、3、2个,占区域城市总量比例分别为61.5%、77.8%、15.4%、11.1%、12.5%。

50强城市群分布情况 图表/泽平宏观

从这种区域分布中,不难看出地理优势、发展历史、资源集中度对城市发展潜力的影响。东南沿海地区,因其相对有优势的资源和地理区位,以及较长的发展历史,使得区域中城市的发展潜力整体较大,而中西部地区也正在不断追赶之中。

城市发展潜力的决定因素


我国已经进入了都市圈时代,以中心城市为领头羊的都市圈城市群在生产效率方面更有优势,也更节约土地、能源等自然资源,是支撑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平台,自然也是我国当下阶段以及未来阶段的发展重点。

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示意图 制图©悦西安

目前国家正式批复的都市圈仅为5个,分别为南京都市圈、成都都市圈、西安都市圈、长株潭都市圈以及福州都市圈。当然,在不同区域也存在或大或小的都市圈在自发抱团成长。

城市组团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区域之间的发展出现分化,且逐渐明显,甚至在同一区域内,各个城市之间也有不同的发展现状。为了可以预测不同区域不同城市后续的发展情况,城市发展潜力的研究就变得十分重要。

关中平原城市群

具体到城市发展细分层面来看,人口的流动依旧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大城市对人的吸引力一直存在,且一直被放大,现阶段全国各地都加入了“抢人大战”,并且战况愈演愈烈,各个城市都拿出了条件优渥的人才落地政策,试图在“抢人大战”中拔得头筹。

得益于经济基础和战略定位,近年来人才不断向东部城市集聚,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人才集聚能力逐渐增加,2017-2021年东部地区人才净流入占比从6.2%增长至12.9%;

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人才持续净流出,但中部地区2021年净流出占比有所下降,西部、东北地区净流出占比依旧加大。

人才的流动直接关系到地区产业的发展情况。中国的经济发展正在从高增速阶段向高质量发展,显而易见的是,人才较密集的东部地区,同样汇聚了更多的高端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并且在创新层面保持着较高的水准。

放在某一个城市群区域中也呈现出同样的情况,都市圈城市群的先进制造业继续向核心城市汇集,城市群外一般城市的产业结构大多由低端制造业和低端服务业构成。

同样,地理区位也是一大影响因素。对于人才来说,选择某一城市,除了本地对吸引人才的政策和当地产业发展程度外,地理区位的交通便捷影响着居民日常生活的便利程度;对于企业来说,区位决定着企业的规模经济和交通成本,从而影响着地区产业的整体发展。

比如沿海地区的地理位置就有利于出口,这对于产业发展是绝佳的助力,从全球范围来看,约60%的经济总量集中在沿海100公里范围内。

西安潜力正在释放


榜单中,西安的城市发展潜力综合排名为第14名,虽然未入围前十,但也超过了长沙、宁波、郑州、厦门等热门城市,综合指数为61.0,已经在及格线之上。

具体到细分标准来看,西安在部分指标中表现也较为强势,且主要集中在人口层面。

在人口总量上,截止2021年年底西安市常住人口在1316万,在发展潜力50强城市中排名第8位,城市对人才有较强的吸引力。前10的其他城市分别是重庆、上海、北京、成都、广州、深圳、天津、苏州、郑州。

在城市内15-59岁人口占比量层面,排名第一的城市是东莞,西安并未进入前10。全国主要劳动力年龄和主要消费群体年龄段集中在15-59岁层级,这意味着这项指标越高,区域中可提供的生产投资劳动力就越多,城市未来经济和发展的速度就会更快。

另外,在近五年常住人口年均增量层面上西安位列第4,前10中另外的城市分别为深圳、成都、广州、郑州、杭州、长沙、东莞、苏州、佛山。有人口的增量流入说明地区内有新的潜在的购房需求,也能够带动房地产市场的积极发展。

同时,在住宅供给、人口潜力等多项指标中,西安也都成功上榜前10,这也让西安在人口现状的综合指数上排名第7。

虽然在产业和经济层面,相比于东部中心城市西安还有一定的追赶距离,但人口的潜力对区域内产业有着较为巨大的影响,在人口潜力和红利的不断促进之下,从人才流入到产业巩固,再到产城融合带动城市综合实力的整体提升,西安的城市发展潜力正在不断凸显。

并且在都市圈的发展背景下,产业的不断集聚、人才的不断流入、城市形象的不断更新,都在不断刺激着西安城市的整体活力,让未来的西安更具想象空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