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色不再绿叶难寻(缘柳诗情春意浓)

春色不再绿叶难寻(缘柳诗情春意浓)(1)

当春寒料峭,大地还未苏醒的时候,柳枝就悄悄地绽出鹅黄色的芽苞,“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销,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在诗人杜甫的笔下,柳正是以自己的新绿,呼唤着春凤,点缀着春光,报道了春的消息。千百年来为无数文人墨客所青睐,或寄情抒怀,或表意言志,留下了许多爱柳咏柳植柳的诗情佳话。

柳树枝繁叶茂、阿娜多姿,古有“路柳有情复行人”之说,今有“种下千株柳,多收粮万斗”的民谣,我国最早的《诗经》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不仅嗜菊如命,而且特别爱柳,在房前种植了五株柳树,自命为“五柳先生”。 唐代大文学家柳宗元,被唐宪宗贬为柳州刺史时,因大力倡导种植柳树,留下了“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的千古佳话。宋代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率领百姓在平山塘掘土种柳,并提笔写下“手栽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一时传为美谈。清朝名将左宗堂率大军由甘肃进军新疆时,命令军队沿途种植柳树,人呼为“左公柳”。清人杨昌浚备极赞赏,并赋诗云:“大将筹边人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若论意境深远、气势磅礴,具有豪迈气概的咏柳诗,还要首推毛泽东的名句,“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展示了一种万物荣生、生机盎然的春光美景。

柳为春之神,春爱柳色新。它轻盈婆娑、阿娜多姿,唐代诗人贺知章曾赞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枝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形象刻画了它轻盈娇柔的优美身姿。“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宋代吴惟信的这首《苏堤清明即事》,则描绘了西子湖畔“柳浪闻莺”的美丽景色,令无数游人心驰神往。

春色不再绿叶难寻(缘柳诗情春意浓)(2)

柳寓情思,柳叙别愁,借景抒怀、托物言志。唐代诗人王维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正值朝雨初霁、春柳吐翠之际与故友分别,酌酒一壶,殷勤再瞩,以表内心的离愁别绪。而王昌龄的《闺妇》却是借柳思人,“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春日登楼凝望阡陌大道,只见杨柳轻扬,轻歌曼舞,却不见出征的心上人归来,悔不该为追求功名独守闺房。情真意切、寸断柔肠。

柳是春的使者,柳是美的化身。它好栽易活,抗腐耐湿,不择地形,生命力极强。柳树根系发达,生长迅速,既能固堤护岸、防风固沙,还是理想的清洁员,一片柳叶就像一只空气过滤器。一亩柳林一个星期能吸收二氧化硫一公斤,粉尘四百至一千公斤,二氧化碳四百六十九公斤,同时呼出氧气三百四十三公斤,这些氧气足够六十五人之用。如果遇到毒气时,柳叶又是十分灵敏的空气污染《报警器》,空气中含氟量超标柳叶会自然脱落,空气中有水银柳叶就立刻变色。在生活中,柳芽可以入菜、泡茶,柳花还是一种极好的蜜源;柳叶可以喂蚕,供畜、禽、兔食用。在医学上,其皮、根、枝、叶、絮均可入药,有祛痰、名目、清热等功效,柳枝煎汤可洗涤疮疥,柳枝内含有鞣酸、水杨酸、碘,有杀菌、利胆、止痛的作用,是治疗单纯性甲状腺肿大、高血压病的良药。柳木所含的纤维是造纸和人造纤维的极好用料。还可以提炼制胶,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春色不再绿叶难寻(缘柳诗情春意浓)(3)

柳树要求于人类的甚少,而给予人类的却甚多,它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体现了一种高尚的献身精神。时下,正值植树的大好季节,我们不仅应该学习柳的精神,还应该爱柳护柳多种柳,绿化美化环境,创造一个更加山川秀美的神州大地。

春色不再绿叶难寻(缘柳诗情春意浓)(4)

春色不再绿叶难寻(缘柳诗情春意浓)(5)

春色不再绿叶难寻(缘柳诗情春意浓)(6)

春色不再绿叶难寻(缘柳诗情春意浓)(7)

春色不再绿叶难寻(缘柳诗情春意浓)(8)

春色不再绿叶难寻(缘柳诗情春意浓)(9)

春色不再绿叶难寻(缘柳诗情春意浓)(10)

春色不再绿叶难寻(缘柳诗情春意浓)(11)

春色不再绿叶难寻(缘柳诗情春意浓)(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