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觉民与妻书独白(纸短情长时隔20年)

林觉民与妻书独白(纸短情长时隔20年)(1)

文|公子逸

读《纸短情长》这本书,里面有十二种爱情的模样。

这十二种爱情,我都曾读过。

杨绛和钱钟书,既是妻子,又是情人,亦是朋友。在钱钟书去世之后,杨绛依旧坚韧地活着,写出了《我们仨》这样脍炙人口的书。

徐志摩和陆小曼爱情的肆意,一个为了让妻子挥霍打好几份工,甚至不得不向前妻借钱。而另一个在丈夫去世后,写下了感人至深的《哭摩》,却依旧能跟别人的丈夫共度半生。

林觉民与妻书独白(纸短情长时隔20年)(2)

当然,还有我最喜欢的那对才子佳人,朱生豪和宋清如,只朱生豪那一句“醒来甚是爱你”,就足以令我沉醉。

可不管哪一种爱情,不管怎样的脍炙人口和感人至深,都不足以与林觉民写给陈意映的《与妻书》相比较。

林觉民与妻书独白(纸短情长时隔20年)(3)

《与妻书》被称为“中国第一情书”,我实在觉得是实至名归。

因为它里面,包含了家国,包含了生死,亦包含了矢志不渝的爱情。

年少时,我曾读过这封《与妻书》,当时只觉得心潮澎湃,英雄气概,儿女情长。可时隔二十年,再读此情书,只觉这爱之“痛”,实在是人难以承受的。

林觉民就义时,陈意映年仅20岁。她本欲追随林觉民而去,无奈身怀六甲,加上林觉民父母的跪求,她才强忍着悲痛活了下来。

但仅两年,她就追随丈夫而去。

林觉民与妻书独白(纸短情长时隔20年)(4)

到底是怎样的爱情,能让陈意映做到元好问《问情》里的:问世家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有人言,林觉民“不负天下,独负卿”。

读到这个观点的时候,突然想起了苏轼和他的母亲。苏轼少时,他的母亲教他读《后汉书》,里面有一个勇敢无畏的年轻人范滂,为了反对宦官专政,甘愿赴死。

范滂死前,唯觉得对不起自己的母亲。可是范滂的母亲却说,我的儿子能和李杜齐名,我有什么不愿意的呢?

小苏轼读到此处,问自己的母亲:“如果我长大了也做范滂这样的人,你愿不愿意?”

苏轼的母亲答:“你若能做范滂,难道我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

林觉民不负天下,但是独负陈意映吗?

不负。

因为他能勇敢赴死,恰恰是因为他和陈意映这“可以生死相随”的爱情。

林觉民与妻书独白(纸短情长时隔20年)(5)

其一,家国。

意映卿卿如晤: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卿卿”,这个爱称出自竹林七贤的王戎。

王戎的妻子不唤王戎“君”,而唤王戎“卿”。王戎想要纠正自己的妻子,但是他的妻子说,我是因为喜欢你,才这样叫你的。于是,王戎便允许了妻子这样叫自己。

这也是“卿卿我我”的出处。

林觉民以“卿卿”唤自己的妻子,可见其对妻子的挚爱。

“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如此悲伤之句,林觉民与妻子陈意映相爱甚笃,他自己便能想到妻子读了此句之后,该是何等悲痛。

陈意映读完此书,便想要随丈夫而去,再不难理解。如此情深,对方却死,她不是不肯独活,她是悲伤到根本活不下去。

如同一只大雁死,另一只大雁便能撞石而死,太过悲伤的缘故。

林觉民与妻书独白(纸短情长时隔20年)(6)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二十年前,这便是名句。

可当时我年龄尚小,于情之一字并不能深刻理解。如今隔了二十年再读此句,才明白其中的苦痛之深。也才知道,林觉民的“不负卿”。

他深爱陈意映,因为爱陈意映,因为体会到了情深如此的人,对“团圆”的深刻向往,他才会那样勇敢地赴死。

那时候,若没有林觉民这些勇士的觉醒,那么便有无数个陈意映要与最爱的丈夫生离死别。

正是因为林觉民太懂得了这“生离死别”的痛苦,于是他才能如此勇敢赴死。他不希望陈意映痛苦,不希望天下那么多像陈意映一样的女人痛苦。

他的赴死,是为了天下无数个陈意映。

他不知道陈意映不想让他死吗?

他深知。

这就涉及到了家和国。国将不国,家何以安?林觉民深爱陈意映,想到陈意映如果因为国家的衰亡而受到苦痛折磨,这是他无法忍受的。

这永远是最正确的思想。

当不可避免的伤害来临,我们最该做的不是一起躲藏,而是敢于站出去阻止这伤害,防止让自己爱的人,去受这样的伤害。

这才是真正光明磊落的爱情。

林觉民与妻书独白(纸短情长时隔20年)(7)

其二,生死。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我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林觉民曾经跟妻子陈意映议论过生死。

他想要妻子先死,因为他不想让妻子承受失去他的痛苦。那样悲痛的事情,他宁愿自己承担。

可如今,他不得不踏入死地,让妻子承受这样的痛苦。

面对死亡,林觉民“侃侃而谈,畅论世界大势,以笔立言,立尽两纸,书至激烈处,解衣磅礴,以手捶胸”

即使是身为敌人的张鸣岐也不得不赞叹林觉民“面貌如玉,心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称得上奇男子”。

林觉民死时,年仅24岁。那是一个男人,最繁华的时期。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如此句子,只有那种胸中有大气魄的人方能懂得。

林觉民懂得,于是他舍了小家,于是他笑谈生死。他深爱妻子,他留恋世间,可当死亡来临,他亦敢笑着踏入死地,百死不辞。

林觉民与妻书独白(纸短情长时隔20年)(8)

其三:真情。

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是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林觉民和妻子情义深厚,他深刻地知道他死之后,妻子的悲伤。

他何尝不愿意陪伴妻子相爱终老。他即使死了,都期盼着自己能陪伴着自己的妻子。

可是,他不能。

因大爱,舍小爱。

林觉民愿意当林觉民,陈意映也永远不后悔当陈意映。她得到了这天下最光明磊落的爱情。她爱的男人,是如此英雄气概。

女子这一生,能得此等人物之爱,万死亦不言悔。

林觉民与妻书独白(纸短情长时隔20年)(9)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一恸。

我曾经百般窥探何为深情?

我发现但凡真情,都是极度自信的。他们彼此深信彼此的情深,这种深信甚至能跨越生死。

知之甚深,于是爱起来才敢全力以赴,毫无保留。

读林觉民的《与妻书》,一次次感慨林觉民和陈意映情感的深厚,这种深厚来源于他们彼此对彼此的了解。

林觉民知道陈意映的所有反应,他亦知陈意映这一生都不会忘记他。

想到他已死,而他的妻子却始终不能忘记他,他悲伤至极。

一封临死诀别书,论出了家国大义,论出了生死之轻重,亦写出了情之深厚。

林觉民与妻书独白(纸短情长时隔20年)(10)

他不负天下,亦不负卿。

只是他的妻子未能抚养他们的孩子长大。

陈意映22岁,病逝。

情深不寿,不过是情到了深处,自己都无法控制。

冰山一角地解读此书信,仅仅希望人们看到“情”最极致的模样。

我深以为,此书信,是我的必读,亦是天下人的必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