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人口基数大吗(新加坡人口和语言)

人口

新加坡是世界人口密度第三高的国家或地区,仅次于澳门和摩纳哥。

新加坡人口基数大吗(新加坡人口和语言)(1)

根据新加坡政府2011年统计数据,目前新加坡常住人口已达518万人,其中325万人(63%)属于本国公民,其他则属永久居民或外籍劳工,有23%本国公民在新加坡以外地区出生,永久居民约有50万人。

新加坡人口年龄中位数为37岁,每户平均人口为3.5人,由于土地不足,约五分之四的新加坡人居住于一般称为组屋的公共房屋(政府部分资助购买的廉价质房屋)。至2010年,已有四分之三的人口居住于4房或以上的组屋或私有住宅,住宅自给率则达87.2%。移动电话普及率则高达每千人拥有1,400支移动电话,约十分之一的居民拥有汽车。

新加坡总和生育率一直处于低水平,于2012年估计每个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为0.78名婴儿,小于人口置换的2.1;为了解决此项问题,新加坡政府在过去数十年鼓励外国人民移居新加坡,而大量移民也使新加坡人口并未减少。

新加坡人口基数大吗(新加坡人口和语言)(2)

新加坡为世界上失业率最低的国家之一,过去十年间失业率未曾超过4%,失业率于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达到高峰,失业率为3%,至2011年降回1.9%。

于2009年时,约四成的居民为外国移民,为比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虽然外国移民对于国家经济相当重要,但政府考虑限制外国劳动力,外国劳动力组成了80%的营造业及50%的服务业劳动力。

2009年,在本地居民(本国公民及永久居民的总称)中,华人占74.2%,而欧亚混血人口和其他族群(包括峇峇娘惹)则占3.2%,马来人占13.4%,印度裔(以泰米尔人居多)占9.2%。新加坡华人的祖先大部分源自中国福建、广东和海南等地。

新加坡人口基数大吗(新加坡人口和语言)(3)

语言

新加坡是一个多语言的国家,其官方语言包括英语、华语、马来语、泰米尔语。

基于和马来西亚的历史渊源,《新加坡宪法》清楚定明:马来语为新加坡的国语。自新加坡独立以来,政府一直采用英语作为不同种族社群之间的主要通行语和教学语,并将之定位成“第一语言”,新加坡宪法及法律也以英语书写,在法院中,使用英语以外的语言也会翻译成英语;然而仅有三分之一的人以英语为母语,约三分之一的新加坡华人、四分之一马来西亚人及二分之一印度人以英语为母语,且约有五分之一的人无法理解英语。

新加坡人口基数大吗(新加坡人口和语言)(4)

新加坡有相当多人能使用两种语言,大多为英语及其它官方语言,不过在流利程度上有很大的差异。由于曾经受到英国的管理,新加坡英语也多以英语为标准,新加坡式英语则介于标准英语与皮钦语之间,但政府并不鼓励使用新加坡式英语。

新加坡因为在1980年代全面废除华校制度,将原来的华校改成全英校制度,所以英语是新加坡华人的最主要语言,多数人在家里已说英文,但保留华语能力。

自新加坡1965年独立建国以来,双语教育即成为主流教育体系的基石。所有新加坡学生除以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外,还必须修读所属族群的“母语”课程。新加坡推行以英语为主、族群“母语”为辅的双语教育政策是人民行动党政府基于国家发展和族群团结所作出的必然选择。但是,经过40多年的推动后,英语不但已成为本地强势主导工作语言、跨族群语言、“国家语言”,未来还可能取代族群“母语”,成为新加坡第一语言。

新加坡人口基数大吗(新加坡人口和语言)(5)

在新加坡的华族社群里,华裔学生必须接受“英文为主,华文为辅”的双语教育体制,在基础教育阶段修读十到十二年的华语课程。但相对于英语应用能力,华语在新加坡听说能力还行,“读写能力”却不断弱化。新加坡是个闽南人(当地称福建人)为主的社会,民间普遍使用闽台闽南语,能与中国大陆的厦门、泉州、漳州人,以及台湾的闽南人沟通无碍。但自从1980年代由新加坡政府主导的“讲华语运动”之后,华语成为新加坡华裔的通用语,新加坡媒体使用方言受到了诸多限制,甚至是禁止使用,从而导致大部分的年轻新加坡华人无法有效地使用华语方言。此外政府对电视、电台的华语节目也有严格的限制:例如从港台进口的方言影视剧就必须用华语重新配音后才可以在本地两家无线中文频道播出或上映。在海外,尽管母语一般指的是第一语言,新加坡则使用母语来指民族语或第二语言。虽然新加坡多年来努力不懈地推展讲华语运动,但政府仍保留方言新闻这一块,听众至今仍可从城市频道,收听到6种方言新闻播报,让听不懂标准华语的年长者,能掌握国家大事或时事新闻,不至于脱节。

新加坡官方使用与中国一致的简体汉字。但在1969年至1979年间曾短暂拥有自己的汉字简化标准,民间以简体字为主但偶尔也会出现繁体字与简体字混用的现象。新加坡的官方文字为英文,因此公函、商务往来和其他经济业务性质的书信通常以英语为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