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宣德炉的历史(为什么明代宣德炉最有名气)

说起“香炉”,得先说几句我国古代的焚香习俗。

古时候,通常人们为了礼仪而将衣服薰上香气,但更多的,是古代文人雅士喜欢在读书、写字的书房内,焚上一柱香,营造“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意境。

因此,中国早在汉代以前就出现了陶、瓷、铜、铁、瓦为材料制成的香炉。元末明初随着铜器铸造业的迅速发展,原先其它材料的香炉,逐渐被铜香炉所取代,明代宣德年间成为铜香炉制作的巅峰时期。

大明宣德炉的历史(为什么明代宣德炉最有名气)(1)

诸多史料介绍宣德炉的来历是:宣德炉是由明宣宗即宣德皇帝朱瞻基亲自参与设计监造的铜香炉。

郑和先下西洋期间,从暹罗国进口了一批风磨铜(红铜),数量只有三万九千斤。后经宣德皇帝下令添加金银十二炼后铸造铜器。

而且宣德皇帝还亲自督办和验收这批铜器,责成宫廷御匠吕震和工部侍郎吴邦佐,参照皇府内藏的柴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名瓷器的款式,及《宣和博古图录》《考古图》等史籍,设计和制造香炉,朝中大臣有30余人参与监制和管理。

所铸之铜器除部分归宫廷留用外,其它部分奉敕分与诸王府。所以当时一般百姓人家是根本得不到这精美铜器的。

这批进口红铜本来不多,翻番下来,就只剩不到一万多斤了,所以据传一共只铸造出3000座各式香炉。

宣德炉从明宣德年间开始铸造,一举成功之后名扬后世,千白年来盛名不衰。而且由此,导致此后不管哪个朝代铸造的这种铜炉,都被人们习惯称为宣德炉。

有研究者认为,明代宣德炉的诞生,揭开了中国制铜史的新篇。与此前的铜器对比,明宣德的铜器有一个本质的区别,那就是开始使用黄铜做为原料。

还因为宣德炉做工足够精细,而且造型美、耗材贵,十分珍稀。致使其从铸造开始就炙手可热,千金难求一得。

最简单的哲理是“物以稀为贵”。虽然存世的“宣德炉”并不少,关键是真品稀见。

历史上很多人怀疑至今存世宣德炉的真实性。认为,全世界还没有一件宣德炉能被公认为真品。

明朝中期许多商贾、收藏家开始以重金求购宣德炉。到了明朝晚期,宣德炉的价格已被哄抬的很高。

从明代到民国时期,古玩商仿制宣德炉活动从未间断。于是世间也就出现了宣德炉“当代仿”、“明代中期仿”、“、明末和清初仿造”、“清晚期至民国时期仿”等几类,令人眼花缭乱。

大明宣德炉的历史(为什么明代宣德炉最有名气)(2)

明代人开始喜爱用香炉的原因,有人认为是受宋代文化的影响。

宋代与明代中间隔着元代,而元代是漠北蒙古人统治天下的时期,它在文化传承上跟宋代有很多差异。到了明朝恢复了以汉文化为主的历史,这时的人们非常渴望汉文化,怀念宋代的文化氛围。

而宣德炉在工艺和文化含量上,也开一代铜器之先河。

首先,它把中国古代的铜合金技术推向高峰,是前无古人的创举。宣德炉采用失蜡法铸成,经打磨后找不出拼模和铸口的痕迹。

其次,炉体结构分为炉耳、炉身、炉足三部分。造型的差别也在炉耳上得到一定体现,如冲天耳式端庄中正,多用于祭祀;蚰耳式圆融小巧,多安置在书房;双鱼耳式像两尾游鱼,多摆放在卧室;桥耳式灵活的曲线构筑出独有韵味的线条,多放置在课堂书塾。此外,也有的炉不饰耳,通身素光不作纹饰,以尽现宣德炉美丽古朴的铜色和庄重的造型。

据介绍,宣德炉细分则有40多种色泽,突出的为五等色。即栗壳、茄皮、棠梨、褐色,而以佛经纸的色泽为第一。精品的宣德炉鎏金的炉腹下,铸有祥云涌起的图形,鎏金的炉口下部为祥云翻覆模样。

除色泽优美外,宣德炉还具有器型周正、线条简洁、端正静雅、气度沉稳等特点。

宣德炉所蕴含的文化艺术魅力,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达官贵人、文人雅士,上至帝王将相,商贾,下至庶民无不为宣德铜器之魅力所折服。

大明宣德炉的历史(为什么明代宣德炉最有名气)(3)

宣德铜器铜质精良、精细,在暗淡处能发现奇异的光泽。明代名臣----曾任景泰朝兵部尚书的于谦,就对宣德铜器之美作过这样评价:“色似黄金,音如钟磬”;明嘉靖著名书法大家、文史学家祝允明,赞叹宣德铜器:“当与商彝周鼎共宝、金玉同价,金玉恒有而宣铜彝器传世颇稀。”

明朝万历年间,鉴赏家、收藏家、画家项元汴曾说:“宣炉之妙,在宝色内涵珠光,外现澹澹穆穆。”

后人炒作并抬价宣德炉的原因之一,还因为宣德皇帝下令铸好这批铜器后,就封窑不铸了,七年后宣德皇帝驾崩,使之成为绝品。宣德炉等宣德铜器,都铸有“大明宣德年制”的铭文,其字体工整规范、气韵连贯、刚劲有力,应当是当时书法大家手书。

关于宣德炉的来历传说,主要两条:第一种,说是官内佛殿失火,金银铜像都被熔成液体,于是宣德皇帝命令将其铸成铜炉。不过这个说法普遍被认为是明末文人所杜撰。

第二种说法,为各界人士所偏重相信。即明代宣德皇帝在位时,为满足玩赏香炉的嗜好,特下令从暹逻国进口一批红铜,责成宫廷御匠参照皇府内藏的宋代名窑瓷器的款式,及有关史籍记载,设计和监制。

大明宣德炉的历史(为什么明代宣德炉最有名气)(4)

据说,为保证铜制香炉的质量,宫廷御匠禀告皇上朱瞻基,想要诛造出上等香炉,铜料得精炼六遍。炼一遍,耗费一些,六遍下来,原料只会剩下一半。本来工匠害怕宣德帝迁怒治罪,可这位宣德帝朱瞻基精品意识更强,他当即下旨,决定精炼的次数不仅不减,还要再翻番,并加入金银等贵金属。

于是工匠们挑选了金、银等几十种珍贵金属,与红铜一起入炉十二次冶炼。经过艰苦努力,终于在宣德三年把极品铜香炉制作成功。

世间流传,在宣德炉封窑停止铸造后,部分曾负责“司铸之事”的官员,召集原来铸炉工匠,依照宣德炉的图纸和工艺程序进行过仿造。

这些经过精心铸造的仿品,完全可与真品媲美,既使专家权威也无法辨别。至今各地大博物馆内虽然收藏诸多宣德炉,但哪一件是公认的真品和不好说。因此,鉴别真假宣德炉,已成了中国考古学中的“悬案”。

北京故宫博物院器物部金石组组长、研究员李米佳认为,目前所说的“宣德炉”,实际上是一种泛称,它并不仅指宣德年间所造香炉,也泛指与之形制相近的铜炉。据记载,明代宣炉除了供御用和分赐给诸王、臣下及京内各郊祭坛、著名寺院外,流传非常广泛,以致现在宣德炉随处可见,而真正的正宗原品竟然无迹可寻了。

也正因为真假难辨,使刻有宣德款识的铜香炉,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上价格十分低廉,远不如其它造型的中国古代青铜器价格。

衷心感谢各位朋友阅览《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欢本栏目,可点击栏目右上角的示“订阅”或“关注”。我们共同赏析历史趣闻,回忆历史往事…(声明:本文配图均源于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