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验证码为什么不能填写(从填写短信验证码说起)

从填写短信验证码说起

场景

当我们登陆微信的时候,如果不忘记登陆密码了,一般会选择「手机号 验证码」进行登陆。整个操作过程非常简单:

①输入手机号 —>②获取验证码 —>③填写验证码

下面的截图,就是手机收到验证码以后的页面截图。今天我们就要从步骤「③填写验证码」这个小细节开始讲起。

短信验证码为什么不能填写(从填写短信验证码说起)(1)

填写手机验证码

我仔细观察过很多人,「输入验证码」这个细节大概有两种操作模式:

  1. 点击短信提醒进去,拷贝验证码,再回到微信,粘贴内容,完成登录。

    短信验证码为什么不能填写(从填写短信验证码说起)(2)

  2. 在短信提醒收到的那一瞬间,直接用嘴念一遍短信内容中的验证码,然后自己一个一个数字键入,完成登录。

用这两种方法的人都有,据我观察,用方法2的人居多,我自己下意识也会先嘴里念一遍数字,然后自己输入。这个主要是因为不需要跳转APP,而验证码一般就是6位数字,比较容易记忆。(如果是对方通过短信发了一个银行卡号过来,我们肯定会下意识点击短信内容,进行复制。)

我观察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大家在填写一些比较简短的数字时,一般会不由自主的嘴里念一遍,然后填写,这样在填写的时候,确实记忆更准确,出错的几率更低。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

在一些简短信息的记忆场景(接收验证码,存一下陌生人的手机号)下,为什么我们会倾向于念一遍再写下来,通过声音来增强我们的记忆呢?

原理猜想

当我们小时候背诵课文的时候,老师一般要求我们大声地朗诵出来,通过朗诵的方式进行记忆和背诵。

我自己有过很深的感触,要背一篇课文,仅仅通过看文字是很难背诵过关的;

稍微效果好一点的方法,在是在心里默读,虽然没有真正发出声音来,但是那个阅读的声音其实是在脑海里的;

效果最好的方法,就是大声的朗诵,并带着自己的理解将内容分解成小段,串起来很快就能背诵了。

还有,我们家教3岁的小朋友背唐诗,就是带着他读那4句话,他也不理解其中的意思,但是只要读几遍,自然而然就能背诵下来了。

这个就是声音式记忆的最佳佐证了吧。

声音式记忆是一种很有用的记忆方法,我们大部分人只是在无意中使用它,更多时候是忽略了它(填验证码的时候自然就调度了声音式记忆)。

这一切,到底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呢?

面向大脑的信息输入有这么几个方面:

  • 视觉,靠眼睛看,主要接收文字和视频
  • 听觉,靠耳朵听,主要接收音频和视频
  • 触觉,靠皮肤触摸感知,盲人一般可以通过触觉阅读盲文
  • 嗅觉,靠鼻子闻,垂直领域(厨师、香水研制)很依赖这方面的天赋
  • 味觉,靠味蕾感知,行业应用同上

触觉、嗅觉、味觉等信息输入方式在垂直小场景会才被大量应用。我们日常学习类信息输入,主要还是靠视觉和听觉。

适合靠听觉进行信息输入的场景比较小众,但是如果用的好,依然有可能做出很惊艳的效果。你能想象出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信息听觉化产品吗?

我们尝试列一下:

  • 周星驰电影的专属配音(石班瑜),我相信很多同学都记忆深刻,很多星爷的电影台词,必须要石班瑜特有的音色、音调、节奏才对味,所有星爷的粉丝一听到石班瑜的声音总会忍不住会心一笑,可以说,石班瑜的配音已经是星爷电影这个产品必不可少的底层模块。
  • 偶然听到某首情歌,你可能会想起一整个青春的夏天,例如我的那首歌是《黄昏》.......
  • 网易云音乐下某些热门歌曲的评论,总是有人在某些评论下回复:为什么你的评论有声音?某些场景下,声音符号比文字更深刻。
  • 一说起脑白金,大家的脑海里马上响起那句魔性的声音:收礼只收脑白金......
  • 罗振宇每天早上的60秒语音,虽然声音难听,但是语音这个属性已经成为罗振宇自媒体号的最重要的标签。
  •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一大堆知识付费产品,最典型的得到喜马拉雅 ,主要的知识载体就是音频。大家在坐地铁到时候、走路的时候,听得到,感觉自己又进步了呢。这应该是通过信息听觉化最成功的商业化典型了吧。

听觉化信息, 是我们常常忽略的一种信息形态。验证码这种简单信息,用声音来承载,帮助大脑进行短期记忆,是我们本能做出的反应。

那么,知道了这个,有何用呢?

有什么用呢?

「除了视觉之外,最有效的承载信息的方式是听觉。」 知道了这件事情,对我们很有用。

(1)所谓临场发挥,只不过是背后有无数场你看不见的自说自话。

在一些即兴演讲的场合中,我们总会看到演讲者随手选择一个话题,从容的侃侃而谈。

看了奇葩说的同学,我们总会为辩论场上那些辩手信手拈来的大段发言而折服,但是看了幕后的剪辑就知道,这些辩手从来就不是在台前的那般从容不迫,他们会基于选题准备大量的论点,以及自己准备的论点对方会如何辩驳;

还要猜对方可能准备的论点,以及如何应对对方的论点。定了论点及打法以后,首先就是要自己跟自己先对打,那对打的主要方式,就是在脑子里面,把各种论点来回说一次,在脑子里预演辩论台上可能发生的情况。

最后给我们呈现出来的,是一台从容不迫的辩论,而背后,则是自己跟自己的无数对话。

我们看到的这些优秀的人,都有一个很好的习惯,自己说给自己听。这个过程,就是信息整理、信息内化的过程。那么,为何不放下手机,更多说给自己听呢?

(2)对外输出,提炼金句,形成个人符号

阿里最喜欢造口号,来看看六脉神剑中的价值观部分:

  1. 客户第一 员工第二 股东第三
  2. 因为信任 所以简单
  3. 唯一不变的是变化
  4. 今天最好的表现是明天最低的要求
  5. 此时此刻 非我莫属
  6. 认真生活 快乐工作

每一句话都朗朗上口,马老师深喑听觉化信息 的威力,这些句子多说几遍,是不是就在你耳边环绕了?

我在团队内部也经常会反复讲一些金句。

遇到重大项目的执行事项,我总会讲: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驱使大家认真准备,积极应对。在项目阶段结束取得好成果时,我也会在总结会上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今天成绩是认真筹备的必然结果。

在宣讲工作态度的时候,我总会讲:

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这句话要求明确,通俗易懂,大家很容易记住,而且会经常拿出来相互调侃,达到很好的传播效果。

我们可以看到,听觉化信息在自我交流时,可以帮助我们做到很深层次的信息整理,信息吸收。而对外输出时,一定要简洁有力,不然很难被对方消化。

其实,这也提醒我们不要以为听了得到,那些知识就真的变成我们自己的了。如果我们只是听听就过了,你会发现,听觉化信息的本质很公平,不会因为你听的多,而吸收得多。

「听」本身不是问题,问题是我们如何「使用听」,加油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