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斡尔族起源历史(神秘的达斡尔族民俗)

察恩特˙托列:达斡尔族一种婚姻习俗,即送彩礼,订婚之后,男方要给女方过两次礼。首次过食礼称之察恩特;二次过物礼称为托列,要在结婚前一个月给女方送去。察恩特讲究送7条生命,即宰猪5只(1口煺毛猪、4口毛猪)、带缰的马1匹(表示细连姻缘)、乳牛1头(表示补偿岳母育女岁月所耗的乳水),还有白酒、自制的糕点和奶皮等,送察恩特时,如果莫昆长者尚未到齐,任何人不得搬动礼品,更不能打开酒坛。族亲聚齐后,女方父母要用男方送来的酒、肉、糕点招待本莫昆的全体成员。剩余的肉食还要由一位长者分给本莫昆各户一份。女方一家不得独享送来的察恩特。送去的托列多半是未婚妻结婚时用的布匹、服装、首饰等。从送察恩特到送托列这段时间,未婚妻要去屯内近亲家躲起来,不许见未婚夫一面。

华达与霍都古:一种婚礼习俗。达斡尔人举办婚礼要由女方指派本莫昆人员送亲。送亲人员中男傧相称华达,女傧相称霍都古,各由4人充当。年龄最小的霍都古由新娘的姐姐或嫂子担任,其他人,无论是华达还是霍都古必须是儿女双全的近亲长辈,不许寡妇和孕妇当霍都古。按传统习俗,送亲喜车的行进顺序是:第一辆是新娘车,新郎骑马在车前引路,年龄最小的霍都古陪伴着新娘坐在车内;第二辆是霍都古车,其他3名霍都古坐车内;第三辆是华达车,3名华达坐在车内,年龄最小的华达骑马跟在华达车后。

告灵饭:达斡尔族葬仪的一种。又称殉马饭。死者出殡之前要举行祭灵仪式,由年长的族人诵读祭文,读罢祭文,由死者长子在一匹马的马蹄上撒酒,叩头,令人牵出院外宰杀,以取殉马之意。下午用马肉招待亲友,叫做吃告灵饭或殉马饭。

怀勒格·扎贝:达斡尔族的一种葬礼仪式,祭灵时由一位年长者诵读告灵文,达斡尔语称作怀勒格˙扎贝。内容包括死者姓名、年龄、籍贯、简历、死亡时间及原因、亲友所送祭礼的品目、数量等等。

请安礼:达斡尔族的一种传统礼节,年轻人遇着多日不见的长辈和长者要行此礼。姿势是,男的将双手放在迈出半步的左腿膝盖上部,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呈交叉状,并弯右腿向前屈膝弯腰;女的则双足并立,把手顺放在两膝上部后,稍微低头,作出保持上身挺直的屈膝动作。男子行请安礼按不同对象姿式亦有差别:1.对祖辈,行礼时,伸左腿弯右腿并弯得很深,然后收回左腿、肃立少顷。2.对父辈。行礼时,伸左腿弯右腿,弯得较深,然后收回左腿,勿庸肃立。3.对同辈年长者、只伸左腿,弯右腿行礼即可。未出嫁的少女,除至亲好友以外,不能随便行请安礼。结婚以后,行此礼也不像男子那样随便,儿子出门7天以上,年轻人外出半个月以上,媳妇回娘家即使走了两三天,回到屯里见着近亲老人均须请安问候,该礼节保留至今。

叩头礼:传统礼节的一种,主要用于春节向老人拜年或举办婚丧大事、莫昆祭祖等方面,向老人行敬酒叩头礼时,男为跪式,女为蹲式。

装烟礼:达斡尔族传统礼节之一。晚辈给长辈行罢请安礼,还要给装烟,以示尊重,同辈人之间即互行装烟礼。行罢,才谈起问候的话。

阿聂:正月初一、达斡尔族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当日天亮前全家起床,向长辈敬酒叩头,接受老人的祝词。吃完带汤的水饺,穿上新衣,本莫昆男女聚在一起由年长者带领,按辈分高低依次到各家拜年,然后进行各种娱乐活动。过初五后再去外屯拜年。

卡钦:正月十五日,达斡尔人认为这天是天神归界之日,在前一天晚上,向神位烧香叩头,卡钦日,人们穿新家,吃猪的“瓦其”(尻背)手把肉或饺子。

寒食:达斡尔族以清明节为寒食。这一天,要前往祖先和老人坟茔地扫墓,烧纸、摆设供品、培土、叩头祭祀。

布通:年三十,上午打扫卫生,张贴年画和对联,给莫昆近亲各家老人赠送礼品,在大门外备一堆干牛马粪,晚饭之前点燃以驱散不祥之云,并往火堆上放些肉块、糕点和饺子等,求火神保佑人畜平安。晚餐以手把肉为主。餐后,老人代表家口,用酒肉、糕点祭祖敬神,焚香叩舞,前半夜,包饺子冻贮,以便正月间随时煮食,子时,晚辈给长辈敬酒叩头,祝老人健康长寿,老人也预祝晚辈幸福,当夜爆竹声不息,灯火长明。

霍乌都日: 正月十六。又称黑灰节,大清早,小伙子们手上涂抹用油拌和的锅底黑灰,争相抹在本屯少女们的脸上,这种抹黑娱乐,是春节期间达斡尔族青年一项独特的活动,象征着吉祥并预祝当年庄稼丰收。

敖包祭:达斡尔族民间祭祀的一种,保留至今,有春祭和秋祭之分,宰牲,致祭词是主要内容,春祭,主要是祈求天地山川诸神,风雨以时,灾疠以消,五谷丰登、牲畜兴旺。秋祭,则感谢天地山川诸神的恩惠,赐予人们五谷丰登和牲畜繁衍,祭敖包时,全屯的男人们登山坐在敖包前,先由巴格奇(萨满)致祭词,而后杀猪宰牛,把煮熟的肉祭献敖包,巴格奇照前再祷告一遍,众皆焚香叩头,祭拜完,按户均分生熟两种肉,才下山归屯。现在的敖包会比过去规模更大,内容更新。在敖包会期间不仅安排歌舞表演,还开展各项传统体育活动。

求雨祭:旧时达斡尔族民间祭祀的一种,夏季遇到旱情,由年长妇女发起,各户妇女带一只鸡和一碗稷子米,聚集在河畔的柳树下,举行求雨祭。应邀参加的男子只是帮助宰鸡架锅。求雨祭上,巴格奇(萨满)一边诵祷词,一边用木匙不断地把碗里的稷子米撤向河水,然后宰鸡,在吊锅里煮鸡肉米粥。粥熟后,巴格奇再次致词求雨,妇女们则面朝河水,在岸上烧香叩头,接着在大柳树下共食鸡肉粥。食毕,妇女们便拿着桶、盆、瓢等提取河水互相追逐泼洒,直到个个全身衣服湿透。

禳疫祭:旧时达斡尔族民间祭祀的一种。是发生了畜疫而举行的祭祀。具体做法是,各户出一人带一只鸡,在进屯的道路两边各树一高杆,中间拉一条绳子,绳上插鸡毛,系白布条。然后供上煮熟的鸡,巴格奇(萨满)致祭词求天神消除畜疫。外屯人一见挂有鸡毛和白布条的标记就要绕道走。在举行禳疫祭期间,各家不得把牲畜放出屯外,以防别屯的牲畜受传染。如只有某一家的牲畜得病,也在其畜圈口树立上述标记,表示自家牲畜与本屯其他牲畜隔离。禳疫祭虽属迷信旧习,但在当时缺医少药的情况下也是一种为控制畜疫蔓延而采取的隔离措施。

苍天祭:达斡尔族民间带有封建色彩的祭祀活动。分家祭和莫昆祭,家祭常在遇到灾殃或老人弥留之际举行。莫昆祭主要是为了祈求苍天风调雨顺,保佑人畜平安,在夏、秋两季之初举行。地点,山区在敖包前;平原在河边被认为是神树的地方。举行时男子参加,在神树前供上活牛或活猪,神树两边再植10棵树为陪衬。巴格奇(萨满)一边祷告、一边用木匙把木碗里的谷物撒向神树。参加者在一旁跪着听,祷告毕,众人给神树叩头。巴格奇将酒洒在要杀的牛或猪上,杀牲后,把取下的眼珠、唇尖、耳朵、尾尖及四蹄等用草包好挂在树上。人们把煮熟的肉用大盘装上供在神树前,并割下头、舌、五脏的一部分用小盘装上、巴格奇端着小盘一边祷告一边把肉撒向神树。第二次祷告毕后,全体再次向神树叩头,站起后,巴格奇把小盘里留下的肉给每人吃上一口。大家同吃用肉汤做的稷子米粥,然后,巴格奇把供完神树的肉分给莫昆各家一份。

洁身祭:旧时萨满教祭祀的一种。每逢农历正月,萨满在自己家摆上酒、果等供品,把护心护背的青铜镜与各色卵石一起放在大锅里,倒满干净的水烧开,而后拿刷子将温水洒在身上,反复搓擦,认为这样做一年内不患病。

依尔登祭:萨满举行的小型祭祀。时间在每年的农历五六月,祭期为1天。在祭祀过程中,分四段来跳神:第一段请主祭萨满的神灵降临;第二段请主祭神降临;第三段请诸神降临;第四段为降临的神灵和诸神送行。以吃羊血结束。

斡密南祭:旧时萨满教的大型祭祀。三年举行一次多在农历四五月,祭期为3天,地点在屯外平地上。以老萨满为指导,新萨满为主祭。参加者带着牛羊、哈达和酒等前来,所赠的各色哈达挂在神树的枝头上。在平地上设一架棚,棚内放两棵小白桦树为神树,在其正南处放一棵白桦树,上挂有三神偶像。树之间拉一条红棉绳。每日分午前、午后、夜晚三段来跳神。萨满跳罢一段便坐在神树边用餐歇息。第三天举行库热仪式:萨满用皮条把男女们圈起,猛拉皮条,如长度增加便认为是人口增长的征兆。接着萨满把皮条拧成皮绳,让人们从皮绳下一一通过。随后萨满在神树之间来回蹦跳,打滚。夜半举行歃血仪式,木碗里盛着三岁牛的鲜血,拌以牛奶、酒、九小段香和九小块牛肺,以供诸神尝饮。此时熄灭架棚之灯,萨满摸黑蹦跳,学布谷鸟叫,在场的人们也随声附和。达到高潮时即点上灯,往神的嘴唇上涂抹牛血,将神树移走,斡密南祭即告结束。

达斡尔族起源历史(神秘的达斡尔族民俗)(1)

达斡尔族起源历史(神秘的达斡尔族民俗)(2)

达斡尔族起源历史(神秘的达斡尔族民俗)(3)

达斡尔族起源历史(神秘的达斡尔族民俗)(4)

达斡尔族起源历史(神秘的达斡尔族民俗)(5)

达斡尔族起源历史(神秘的达斡尔族民俗)(6)

达斡尔族起源历史(神秘的达斡尔族民俗)(7)

达斡尔族起源历史(神秘的达斡尔族民俗)(8)

达斡尔族起源历史(神秘的达斡尔族民俗)(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