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吴桥名人(爱国名儒袁南宾)

袁南宾(1881-1956),原名守珍,号鸿飞,以字行。21岁参加清朝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童试,中秀才,为扬州府第6名,名噪一时。因其诗文出众,在扬州东乡很有名望。抗日战争期间,陈毅曾在吴桥与他谈古论今,吟诗作对,传为佳话。

古代吴桥名人(爱国名儒袁南宾)(1)

袁南宾之子,文章作者袁玉峰

袁南宾少有大志,中秀才后,看到国破家亡,民不聊生,忧愤之情油然而生,在《题史公祠》(扬州史可法)的诗中可见其报效祖国的思想:“文信国倘是前身,种族沦亡同一恨。左忠毅乃真知己,师生节义各千秋”。在孙中山革命思潮的影响下,袁南宾秘密加入同盟会,冒着生命危险从事革命活动,决然剪掉长辫子,当时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在乡下引起轰动,被疑为革命党人。其父怕他出事,对之严加监视,与有来往的人一律断绝关系。在封建家庭的管束下,袁南宾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以《恨少知己》一诗来表达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闲门文赋绝交诗,世上炎凉我不知。只有平生几知己,春风秋雨最相知。”

没有几年,其父早逝,家庭生活的担子落在袁南宾一个人身上,只得外出教书。在此期间,他写了《谋生作客》和《厌闻家事》两首诗,委婉曲折地抒发自己无法投身革命而又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民国十九年(1930),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国土沦陷,袁南宾想到年已半百,不能投笔从戎,收复国土,忧心如焚,写下《感述往事》一诗:“百岁流光已半过,一场春梦似东坡。倚剑常悲知己少,焚香惟祝好人多。傲霜残菊花还放,介士何曾怕折磨。”

抗日战争期间,惠浴宇曾在吴桥、大桥一带开展统战工作,常住袁南宾家,历时一年多。袁南宾以礼相待,吃住如同一家人,深受他们的敬重。小袁庄秀才袁藻评论他说:“生平不喜见要人,遇之即屏迹避之,好与贫残往来,浊酒蔬食连日不绝……纵论书史,指摘时事,谈锋舌锷,纵横莫当。”袁南宾有正义感,邻里有困难,都请他帮助解决,深得群众的赞扬。

古代吴桥名人(爱国名儒袁南宾)(2)

抗战中的陈毅

袁南宾的功名虽为秀才,而他的文才远远超过秀才之上。50岁时,他把平生写的诗文整理出来,与其他进士、举人、秀才的诗编成《梅里投桃集》,刊印出版。这集子是有名的才子佳作的集成,很有影响力。袁南宾的名声很大,当时扬州著名的进士、学者李伯通对他非常佩服,曾写诗相赠。袁南宾的诗,有的写得含蓄悲壮,如《感伤老景》;有的写得轻松明快,如《久客思归》;有的写得富有哲理性,如《愧称早慧》;有的是触景生情,即兴而作《七夕》。

袁南宾60岁时,正是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我国之期,国文每况愈下,见此情况,他深感痛心,指出“李杜韩欧之遗响,几如曙光一线,坠绪茫茫,笃志好古者尽焉……际乱离之时,抚今悼昔,扼腕咨嗟,曩年即纠合同志创立曙光文社。”创立曙光文社后,他将扬州、镇江等地的名人诗作收录在《梅里投桃集》和《曙光文社》中。《梅里投桃集》共印3册,他的遗作除《梅里投桃集》第一册与《曙光文社》第二期,其它已荡然无存,万分惋惜。

古代吴桥名人(爱国名儒袁南宾)(3)

曙光文社诗友王景琦

袁南宾不仅诗写得好,而且对联也相当出众,如贺他的义子吴炳仙的婚联:“文郎佳偶,缔从桂府仙缘,一曲咏霓裳,欣看玉树瑶花,二姓合成双美满;淑女于归,移得槐庭余荫,百年偕伉俪,恰值夭桃秾李,两家并作十分春。”别具一格,富有诗情画意。

由于袁南宾颇有名望,曾有人聘请他任北京大学教授,因家庭连累走不开,终未去成。亦有人利用他的名望,请他出来做官,但他不满国民党的统治,毅然谢绝,终生以教书为业,从事文学研究。在《孤僻悖俗》一诗中可见他的思想:“不是风流自爱身,不因贫残学骄人。前身疑是梅花树,傲骨生成有性真。”

1956年农历二月初四,袁南宾患脑溢血去世,享年76岁。 (袁玉峰,袁南宾之子,时壬辰年101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