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读书人都应该学而优则仕

要说古代的隐士,你知道几个?至少,躬耕于南阳的诸葛亮,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是每个中国人都知道的隐士吧。但是,中国古代的读书人,一直以“学而优则仕”作为最崇高的理想,为什么有些人偏要做隐士呢?

问题这就来了。

读书人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读书人都应该学而优则仕(1)

学而优则仕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子夏是个好学生啊,一句话就高度概括了孔子的教育理念,说你做官之余,如果还有精力和时间,就应该去学习更多(治国安邦)的知识;同样的,如果学习之余还有时间和精力,也应该去做官从政。

古代读书人也叫“士人”,古代阶级分为士、农、工、商,大多数读书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士人阶层,除了读书啥也不会,为什么反而地位最高呢?

读书人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读书人都应该学而优则仕(2)

用现在话来说,农工商就是一门单一的职业,农就只种地喂猪、工就只造桥修路、商就只做生意,读书人就不一样了,孔子还说过读书人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学会做人,这是修身齐家,然后出仕,这是治国平天下。

所以你看,读书人的终极目标是治国、平天下。你要把全天下的责任都担起来,大到治水,小到百姓的肚皮,像范仲淹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足称读书人的楷模了。

读书人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读书人都应该学而优则仕(3)

仕而隐

可问题又来了,做范仲淹太理想了,几千年文明史,能有几个范仲淹啊!

更多的读书人,他们刚出道时,抱着和范仲淹一样的理想,可当他们一旦走上仕途,咋就控制不住这双手呢!升官发财才是第一理想,贪赃枉法不被发现就好啦!

治国平天下?你幼稚不幼稚?

读书人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读书人都应该学而优则仕(4)

但还有一部分读书人是这样的,他们怀抱理想走上这条仕途之后,猛然发现这庙堂之上啊,全是乌烟瘴气,已经没救了啊。我跟着你们穿一条裤子吧,对不起圣贤书,我坚持我的“幼稚”吧,你们要搞我。

得,我走。

于是,就有了隐士。

读书人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读书人都应该学而优则仕(5)

然后问题又来了,大家都是读过书的人,大家都是有理想的人,治国平天下的志气,怎么可能说隐就隐呢,咋办呢?写诗嘛!所以“诗者,志之所之也”!你读那些隐士的诗啊,看起来每一句都在写我怎么爱山爱水,其实内在都是仕的理想,什么忧国忧时啦,什么世事多变啦,又什么怀才不遇啦,反正就是在操心,为天下操心,也为自己操心。

于是,就有了陶渊明。

读书人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读书人都应该学而优则仕(6)

隐而仕

这是一个特好玩儿的事,唐朝人做得比较多。因为唐朝有一条著名的“路”,叫终南捷径。

终南就是长安城外的终南山,唐朝时有很多读书人在这山上隐居,年纪轻轻的,也不去考试,也不去赚钱,就跟山上开一块儿地,修个小破房,天天跟房间里写诗。然后趁人不注意,把自己的诗印成小广告,满长安城到处贴。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唐朝参加科举的太多了,又不完全凭实力,你要有门路,要行卷,被大佬看中了,顺手推一把,你仕途就走通了,否则你大概率就被埋没了。

与其在科举场上跟你们血拼,我不如另辟蹊径,反正考试就是写诗,那只要我的诗被大佬发现,考不考试还重要吗?

读书人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读书人都应该学而优则仕(7)

终南捷径这条路,最初就是唐朝诗人卢藏用玩的,他科举中了,依然没得到重用,就跑去终南山隐居,把自己打造成一副世外高人的样子,到处跟人说:这山不得了哦。当时有个叫司马承祯的著名道士听不下去了,讽刺道:“以仆视之,仕宦之捷径耳。”

卢藏用被羞得满脸通红,但这并不妨碍他世外高人的名气越来越大,毕竟黑红也是红嘛,慢慢地就传到了皇帝耳朵里,皇帝一看,遇高人岂可交臂而失之,于是召卢藏用,授左拾遗,后官至礼部侍郎,兼昭文馆学士。

现在说就是以退为进,自我营销,诗佛王维也是玩这一套的好手,要不然你以为他写那么多终南山的诗,是怎么从深山里传出去的?

读书人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读书人都应该学而优则仕(8)

还有一种隐而仕。

我已经看到这朝廷吃枣药丸,没必要学而优则仕,但乱世出英雄,必定会有天命之人来拯救黎民于水火之中,那个天命之人才是我要辅佐的人。

明君思贤臣,贤臣亦思明君。

于是,就有了诸葛亮。

读书人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读书人都应该学而优则仕(9)

隐和仕

隐和仕是古代读书人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更是一种传统,几乎所有读书人最初的理想,肯定是“学而优则仕”(当然不排除有天生的隐士)。

归隐好,还是出仕好?

像陶渊明,生在东晋,那是一个多么奇葩的朝代,周围环境已经烂透了,所以他要仕而隐;像卢藏用,他内心想要仕,又不得不用隐的方法来实现;像诸葛亮,在那样的时局下,等待那个男人。

所以,隐和仕,没有好与不好,这取决于个人的内心,以及周围的环境,还有时局。

读书人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读书人都应该学而优则仕(10)


读书人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读书人都应该学而优则仕(1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