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所有抗击病毒的人(离病毒最近的人)

在哈尔滨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离病毒最近检测着每一份新冠病毒疑似病例阳性还是阴性确诊还是治愈

他们夜以继日地工作,和时间赛跑,和病毒赛跑,为防疫工作提供着科学数据支撑。他们就是哈尔滨市疾控中心病毒检验科的工作人员。从1月21日哈尔滨发现疑似病例,至今已超过一个月的时间了,他们在三级防护下超负荷工作,心脏难受了就吃片药顶顶,低血糖犯了就靠在椅子上歇歇,皮肤被汗液浸泡起了疹子,就忍忍。在疫情面前,他们冲在最前面,扛起白衣战士的使命和担当,无愧为行走在刀尖上的防疫尖兵。

致敬所有抗击病毒的人(离病毒最近的人)(1)

连续工作48小时

检测出哈市首份新冠肺炎阳性病例

疫情就是集结号。1月中旬,哈尔滨市疾控中心病毒检验科主任怀清杰在获知武汉的情况后,敏感性很强,马上打报告申请,预订储备新冠病毒的检测试剂盒,以保证实验室有足够的检测能力,并在全科进行部署春节期间的工作。

致敬所有抗击病毒的人(离病毒最近的人)(2)

怀清杰

1月21日,哈尔滨市三家医院根据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体征和流行病史分别上报疑似病例,病毒检验科迅速进入备战状态。病毒检验科副主任任莉娜回忆说:“当天下午三点钟,我们接到通知,晚上可能会有疑似病例报上来,因为是首诊,要求实验室专家留下来指导采样。当天晚上,报上来三例,我们三个队分别进行采样,我负责第一队。样品采集后,当晚我就进入实验室做检测,我的搭档梁爽,经验也非常丰富。因为第一次做新冠病毒检测,我们对这个病毒也是陌生的,因此格外谨慎,也不确定会不会是新冠病毒的阳性。当晚,首诊病例三份都是阴性。”

致敬所有抗击病毒的人(离病毒最近的人)(3)

工作人员在实验室内进行检测

忙完首诊的三个病例,时间已经是1月22日凌晨,任莉娜没有离开实验室,她觉得再来病例可能会有阳性,因为返乡的人基本都回来了。而且从她获得的资料看,有人从湖北返乡回来,工作地点离武汉海鲜市场非常近,阳性的可能性会很大。“虽然工作一夜了,但我感觉不能走,要坚持下来,因为当时出现新冠首例的可能性很大,我们需要守在实验室,积累检测经验,梳理检测流程。”

22日,新的送检样品送到后,任莉娜小组连夜实验,经过核酸检测为阳性,成为哈尔滨市首例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病例。“检查结果出来后,我们马上分装,向上级报送。当时心情非常沉重,因为2003年非典时我就有参与,知道接下来整个哈尔滨的应急体系就要完全启动了,清楚整个城市接下来要面对怎样的困境。” 任莉娜说。

完成检测实验需要三级防护

身体泡在汗水里皮肤生疼

在这场持续了一个月的抗击病毒战役中,哈尔滨市疾控中心病毒检验科几乎承担了哈尔滨市所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疑似病例标本的检测任务,工作量特别大。由于检测人员离病毒最近,完成实验需要进行三级防护。进入实验室前,工作人员要穿上密闭的防护服,戴上护目镜、N95口罩,并且要戴三层防护手套。

正常穿着三级防护服在二级实验室里工作时长不能超过4小时,但由于对新冠病毒的检测任务重,不确定因素又多,他们经常一夜都工作在实验室,汗珠滴到睫毛上,护目镜上霜,身体泡在汗水里,弄得皮肤生疼。很多人对乳胶手套过敏,起疱疹,红肿疼痛,强忍着身体上的疼痛来完成工作,每一分钟都相当煎熬。

致敬所有抗击病毒的人(离病毒最近的人)(4)

任莉娜

致敬所有抗击病毒的人(离病毒最近的人)(5)

王巍

在实验室内,样品拆包消毒、排样检测,步骤相当繁琐。检测人员先要核对送检单信息、网报信息、采集次数,对样品进行备注、编号,之后消毒处理、核酸裂解,再放进核酸提取仪内提取核酸。核酸提取后,再通过传递窗传递到第二个实验室,进行荧光PCR检测,判定结果。因为送检样品是陆续到来,一批刚送进仪器,另一批陆续又到了,就需要反复排样检测、提取核酸,检测人员在实验室一干就是一夜。

致敬所有抗击病毒的人(离病毒最近的人)(6)

王宇

致敬所有抗击病毒的人(离病毒最近的人)(7)

梁爽

在这样高负荷的工作下,很多人身体透支。

任莉娜犯了低血糖,强忍着把实验做完,赶紧离开实验室;

赵素欧工作一夜后,穿着防护服在实验室里瘫坐在椅子上睡着了;

高个子李学东,防护服不够大,长时间工作颈椎都疼得受不了;

王宇患有先天性心脏肌桥过长,工作到后半夜窒息感极强,离开实验室后站在窗前大口呼气,让同事们特别心疼;

梁爽连续工作一晚,心动过速,每分钟心跳超过一百下,连夜里都无法睡觉,医生要求她必须休息,她才回家,离开时她和战友们说,等身体好一点就马上回来。

艾滋病实验室的王尚博和梁笑天主动加入,成了检验团队的首批外援,负责信息录入和实验数据统计等工作。

在疫情面前,他们每个人都不计较个人安危得失,只想着尽可能完成更多的任务,早日战胜疫情。

致敬所有抗击病毒的人(离病毒最近的人)(8)

赵素欧工作一夜后在瘫椅子上睡着了

孩子成留守儿童 父亲患病也不能尽孝支撑着他们的是职责与使命

关于新冠病毒,普通人每天关注着确诊数字,可是绝对想不到,这个数字背后是怎样的工作量。除了实验室的检测环节,每天消毒剂的配置,实验室的消毒,样品二层包装桶的处理,信息的核对,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按照极高的标准严格执行。

致敬所有抗击病毒的人(离病毒最近的人)(9)

杜溪乔的手

病毒检验科主任怀清杰,从疫情爆发开始,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无论白天还是夜晚,都要审核实验室每一份样品的报告,统计检测样品的相关信息,第一时间给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和上级行政部门提供准确的实验室数据。这期间,由于过于劳累,她心脏不适,血压升高,靠吃硝酸甘油顶着,经常是一边敲着胸口一边核对报告。

工作人员李志蕾一个夜班做了一百多份实验的核对报告单,又累又难受,委屈得哭了。擦干眼泪,她说自己太嫩了。副主任任莉娜安慰她说:“实验室里每个姐姐的肩膀都能借你靠一靠,赶紧回家好好休息。”第二天,她又满血复活地来上班了。

致敬所有抗击病毒的人(离病毒最近的人)(10)

梁爽的手

新冠病毒已经持续一个月,病毒检验科的工作人员都克服了自身困难,咬牙坚持着。王巍腊月二十九就把孩子送走了,只为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杜溪乔大年初二接到返岗工作的命令时正在休假,当天是她的生日,她从珠海回到哈尔滨,把孩子扔给父母。宋晓琳从外地返哈,下了飞机就一头钻进实验室,孩子委屈地打来电话:“妈妈不在宝宝身边,宝宝好可怜。”

正在哺乳期的张炳丽,每天工作12个小时,处理各种报告,核对各种信息,工作辛苦琐碎,奶水涨得胸部生疼。

致敬所有抗击病毒的人(离病毒最近的人)(11)

张炳丽

姚鲲多年患有糖尿病,父亲癌症晚期,她没法在家尽孝,还坚持上夜班。

任莉娜的爱人也在抗击疫情一线,12岁的女儿成了留守儿童,生活上没人照顾。一开始,妈妈出门时她会问:”妈妈,你今天几点回家?”见妈妈不语,她又问:“你今天回家吗?”妈妈还是沉默,她无奈地问:“你什么时候回家?” 任莉娜见女儿太可怜,就把她送去亲戚家,结果女儿送去一周便要回家,她说,自己要在家里守着,让妈妈知道家里有人等她回家。

致敬所有抗击病毒的人(离病毒最近的人)(12)

姚鲲

疫情当前,每一个战斗在病毒检验一线的工作人员都拼尽全力,冲在最前,支撑着他们的是使命与信念。“我们都是学医出身,直面病毒,很多人说我们是白衣天使,我更愿意用白衣战士来形容自己。医者,仁也!白袍加身,热血丹心!医者都有救死扶伤、守护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怀! ” 任莉娜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