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养猫的手续:拆书帮古人出人意料的养猫习俗

古人养猫的手续:拆书帮古人出人意料的养猫习俗(1)

说起古人与猫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听过陆游的这句诗: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陆游可谓是鼎鼎有名的猫奴,他为自己的猫写过许多诗,并在其中记下了它们的名字:小於菟、雪儿、粉鼻……

除了陆游,你还知道哪些古代的爱猫人士?古人是如何称呼自己的猫的?古代养猫的习俗和偏好又是怎么样的?

在这本《猫苑·猫乘》中,你可以快速得到答案。

古人养猫的手续:拆书帮古人出人意料的养猫习俗(2)

图书简介

此书是清代黄汉所著《猫苑》和王初桐所著《猫乘》的合订本,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黄汉,字秋明,号鹤楼,清道咸间永嘉(今浙江温州)人。性好山水,壮年时游历四方,写文著书,不分寒暑。博雅君子,喜猫爱猫。作品有《猫苑》《瓮云草堂诗集》《瓯乘补》等。

他在《猫苑》自序中写道:人莫不有好,我独爱吾猫。盖爱其有神之灵也,有仙之清修也,有佛之觉慧也;盖爱其有将之猛也,有官之德也,有王之威制也。

所以他仿照古人的《虎荟》《蟹谱》《蟋蟀经》等动物类著作,搜罗群籍中的与猫相关的古今典故,将其分为种类、形相、毛色、灵异、名物、故事、品藻七个名目,编写出了《猫苑》一书,书后附有《相猫经》。

古人养猫的手续:拆书帮古人出人意料的养猫习俗(3)

《猫乘》的成书要早于《猫苑》,在章目上更为细致,有字说、名号、呼唤、孕育、形体、事、畜养、调治、瘗埋、迎祭、捕、不捕、相哺、相处、相乳、义、报、言、化、鬼、魈、精、怪、仙、种类、杂缀、图画、文、诗、词、句,共计31节。

作者王初桐,初名丕烈,字于阳,号竹所、巏堥山人,清乾嘉间嘉定(今上海)人。曾任四库馆誊录,历署新城、淄川、寿光、平阴知县,宁海同知。他善诗词,工古文;治经史,精考据之学。一生嗜书,见闻广博,著作等身。作品有《小嫏嬛词话》《西域尔雅》《奁史》《济南竹枝词》《杏花村琴趣》《古香堂丛书》等。

古人养猫的手续:拆书帮古人出人意料的养猫习俗(4)

浙江文艺版的《猫苑》部分以咸丰年间瓮云草堂刻本为底本,参校上海进步书局笔记小说大观本;《猫乘》部分以嘉庆三年自刻本为底本,参校世楷堂藏本。

此外,本合订本还收录了36幅中国传世猫画,60张原创手绘彩插,图文并茂,十分精美。下面,我们选取书中的一些有趣内容向读者分享。

古人养猫的手续:拆书帮古人出人意料的养猫习俗(5)

千奇百怪的猫称谓

“夫名也物也,有宇宙来则皆萌之于无,存之于有”。

猫的外形和毛色花纹十分丰富,在古人笔下,依据猫的不同外形相貌,也延展出千奇百怪的称谓:乌圆、狸奴、玉面狸、衔蝉、鼠将、雪姑、女奴、白老、昆仑妲己、鬼尼、高伊、密什……

古人养猫的手续:拆书帮古人出人意料的养猫习俗(6)

爱猫之人还会给自己的猫起各种昵称。黄身白肚,叫“金被银床”;身子纯白只有尾巴和额头有一团黑色,叫“挂印拖枪”;身体、脚和尾巴都有花色,叫“缠得过”;三色猫叫“玳瑁斑”;身白有黄色斑点的叫“锈虎”;如果只是四只爪子是白色的,就叫“踏雪寻梅”。

古人养猫的手续:拆书帮古人出人意料的养猫习俗(7)

《在园杂志》中有这样一段话:明时,内官家喜畜猫,各给以美名,如纯白者,名一块玉;身黑而腹白者,名乌云罩雪;黄尾白身者,名金钩挂玉瓶。

再如《记事珠》:唐德宗时期,有一个叫张抟的人,养了七只佳猫,名字各有不同。一曰“东守”,二曰“白凤”,三曰“紫英”,四曰“怯愤”,五曰“锦带”,六曰“云团”,七曰“万贯”。

比起现代人对猫咪的称呼,古代猫咪的名字中透着文言的儒雅和韵味。你家的小猫叫什么呢?

古人养猫的手续:拆书帮古人出人意料的养猫习俗(8)

出人意料的猫习俗

古人如果想养一只猫,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宋代起,民间就有了一系列的完备流程,称之为“聘猫”,就是说要像男女婚嫁那样把猫聘进家中。

古人养猫的手续:拆书帮古人出人意料的养猫习俗(9)

首先,要参考《玉匣记》《崇正辟谬通书》等易学书籍,挑选一个黄道吉日。

然后要写上一份“纳猫契”。“纳猫契”就像人类的婚书,上面要记载纳猫的日期、纳猫人的要求和猫的品相等等,上报东王公、西王母为之见证,以示天听。

古人养猫的手续:拆书帮古人出人意料的养猫习俗(10)

这还不算结束,纳猫者还要给猫准备聘礼。一般是糖、盐或鱼,也有用茶、苎麻、大枣、豆芽等物的。

等到纳猫回家的那天,流程也十分讲究。要用斗或者桶装猫,外边裹上布袋,再放一副猫主人家的筷子。如果回家路上遇到坑坑洼洼的道路,还得用土石把路填平。到家后,主人要再带着猫去拜堂灶和狗,然后把筷子插到土堆上。至于这块土堆,以后就成了猫的厕所了。

古人养猫的手续:拆书帮古人出人意料的养猫习俗(11)

北宋词人黄庭坚曾写过自己聘猫的经历,读来十分有趣。

《乞猫》

秋来鼠辈欺猫死,窥瓮翻盆搅夜眠。

闻道狸奴将数子,买鱼穿柳聘衔蝉。

《谢周文之送猫儿》

养得狸奴立战功,将军细柳有家风。

一箪未厌鱼餐薄,四壁当令鼠穴空。

古人养猫的手续:拆书帮古人出人意料的养猫习俗(12)

妙趣横生的猫故事

猫在国人的心中,是一种能够通灵的动物,古人对猫的叙述也常常附有神秘色彩。或是报恩,或是报仇,亦或是为精为怪为鬼,《猫苑·猫乘》中收录了许多这样的故事。

比如《坚瓠集》中的金华猫。它可以伸口对月,吸其精华,时间久了就成妖怪。每在出去魅惑人的时候,遇见妇人,就变成美男,遇见男子,则变成美女。到了人家家里,先“溺于水中”,只要人们喝了这个水,就看不出它的原形了。

《子不语》《阅微草堂笔记》《夜谈随录》等古代杂记中,也都有类似的对于猫为鬼怪的描写,但也不乏相对平实的故事,如《见闻录》中记载了一个猫主人的悲惨遭遇。

古人养猫的手续:拆书帮古人出人意料的养猫习俗(13)

故事是这样的:有个有钱的人养了一只猫,它的眼睛是金色的,爪子是碧绿的,头顶是红色,尾巴是黑色,剩下的毛色白如雪。这个有钱人非常珍爱他的猫,有人用骏马、爱妾、千金求购,他都不愿把猫卖掉。结果猫主人被人诬陷,家里破产,只能带着心爱的猫暂时居住在另一个巨商的家中。不巧,这个巨商也看中了他的猫,千方百计都买不到手,就狠心下毒想毒死猫主人。小猫三次推翻了毒酒,猫主人终于意识到事情不对,才能及时逃走。后来猫主人不幸失足溺水,猫也叫跳呼嚎,投入水中。此后有一天,有故人在梦中梦到猫主人说:“我和我的猫都没死,现在在水神的宫中。”于是,故人就去拜水神宫,在神庑下发现了朋友和猫的尸体,把他们埋葬在了一起。

这则故事细致地表现了古代猫主人的爱猫之心。《猫苑》中记有这样一句话:家猫失养,则成野猫,野猫不死,久而能成精怪。或许也是爱猫者对养猫人的警醒。

古人养猫的手续:拆书帮古人出人意料的养猫习俗(14)

《猫苑》和《猫乘》的文字,是两位作者从无数古籍中摘录整理出来的。两本书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虽用古文写就,但并不艰涩难懂。周作人曾说:“当初我想写猫的时候,曾经用过一番工夫。先调查猫的典故,并觅得黄汉的《猫苑》二卷,仔细检读。”而浙江文艺出版社的这一版本,为横版简体,还附有插画,读起来会更加轻松有趣。

阅读这本书,体味猫的鲜活灵动,学习如何做好一个铲屎官吧!

(图片均来自浙江文艺出版社2021年版《猫苑·猫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