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姓氏是姜子牙的后人(这100多个姓都出自姜子牙后裔)

哪些姓氏是姜子牙的后人(这100多个姓都出自姜子牙后裔)(1)

姜子牙,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韬略家,因辅佐武王消灭商纣建立周朝,被册封齐侯,定都于营丘(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

姜子牙几乎是一个被神话的人物,至今在其所有资料中,几乎都是神话传说,比如72岁垂钓渭水,遇到了求贤若渴的周文王,被封为“太师”,称“太公望”,随后马上征战数十载,最后活了139岁。

哪些姓氏是姜子牙的后人(这100多个姓都出自姜子牙后裔)(2)

3000年前能活到139岁本身就是神话,由于中国的历史自公元前841年之前发生断代,具体历史大事的年代无法考证,但自公元前1044年姜子牙封国安邦开始,齐国800多年璀璨浩瀚的历史也使得其后裔遍布世界各地。

据考证,当今世界有102个姓氏是由姜姓繁衍而来,其中包括姜、吕、丘(邱)、高、崔等64个单姓和淳于、东郭等38个复姓。据不完全统计,姜太公后裔吕氏在东南亚有200多万,姜氏在韩国有130万人。

姜子牙的姓氏及祖籍来历

哪些姓氏是姜子牙的后人(这100多个姓都出自姜子牙后裔)(3)

淄博临淄的祭姜大典

姜子牙,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尊称太公望,后世推崇备至,历代皇帝和文史典籍尊为兵家鼻祖、武圣、百家宗师。唐肃宗时期,追封武成王,设立武庙祭祀。宋真宗时期,追谥昭烈。

据资料显示,姜子牙始祖属炎帝之裔曾做四岳之官,辅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舜、禹时被封在吕地,所以又称吕尚,其出生地主要有东海说和河内说。《孟子》中《离娄上》和《尽心上》两篇文章都提到姜子牙“居东海之滨”;《吕氏春秋·首时》也曾记载:“太公望,东夷之士也”;《史记·齐太公世家》也说他是“东海上人”。

晋代张华《博物志》说得较为明确:“海曲城有东吕乡东吕里,太公望所出也”;《水经注·齐乘》也说,“莒州东百六十里有东吕乡,棘津在琅邪海曲,太公望所出”。也就是说,姜子牙的出生地在现今山东日照、莒县一带。

但在2007年,有专家考证认为姜子牙祖籍所在地是山西吕梁石楼县义牒镇。专家认为,在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刘向所著《列仙全传》中有记载:吕尚冀州人。生而内智,预知存亡。避纣乱,隐辽东三十年,西适,隐于南山于卞溪,三年不获鱼。或曰:“可以止矣。”尚曰:“非尔所及也。”果得大鲤,有兵铃在腹中,乃服泽地衣石髓,二百年而告亡。葬之无尸,惟有玉钤六篇在棺中。《中国神仙传》也记载:“姜太公,姓姜,名尚。其先世封于吕,所以也叫吕尚,字子牙,商朝末年冀州人。”而冀州就是现在的山西吕梁。

虽说姜子牙祖籍仍有待考证,不过到了夏、商两代,一个说法是姜姓后代有的沦为平民,而姜尚就是其中之一。有各种版本记载姜尚曾曾屠牛朝歌,卖食棘津,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姜子牙曾经是赘入妇家的女婿,后因不善生计被妻子逐出家门,直到“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那个千年流传故事的到来。

姜子牙后裔姓氏有多少?

哪些姓氏是姜子牙的后人(这100多个姓都出自姜子牙后裔)(4)

祭姜大典现场

由于姜太公是“封神之神”,被历朝历代顶礼膜拜,尊奉姜太公为太始祖,而姜太公的后裔也是遍布世界,枝繁叶茂。据考证,共有102个姓氏由姜姓繁衍而来。

其中64个单姓包括:姜、吕、许、谢、纪、齐、强、尚、封、左、薄、赖、逄、申、向、文、骆、充、连、国、饶、盖、丁、阚、易、崔、高、章、贺、柯、卢、井、富、栾、厉、桓、景、柴、聂、查、庆、梁、丘、戎、郦、畅、谷、浦、移、麻、孝、懿、晏、檀、闾、棠、竹、襄、年、邱。

此外,姜子牙后裔还包括淳于、东郭、申屠、高堂、仲孙等38个复姓。

姜子牙后裔姓氏溯源

哪些姓氏是姜子牙的后人(这100多个姓都出自姜子牙后裔)(5)

姜太公后裔姓氏到底如何形成的,由于姓氏较多,这里仅列举部分常见的姓氏

姜:本炎帝生于姜水因以为姓,其后子孙变易他姓。炎帝之裔共工的从孙伯夷佐禹治水有大功,被封为四岳之长,以其主四岳之祭,故称太岳,命为侯伯,复赐以祖姓曰姜。汉朝初年,姜氏以关东大姓迁入关中者不少,居天水、上邽等多地。及今关内外、海内外姜姓族人蕃盛,多是太公裔族。

吕:出自姜姓炎帝裔子、古诸侯共工氏。共工从孙伯夷佐尧掌礼,使遍掌四岳,为诸侯伯,号太岳,后又佐禹治水有功,封为吕侯。吕尚,因兴周功封于齐,即伯夷之后,故为吕氏。太公传至康公而失国。康公七世孙吕礼,秦昭襄王十九年由齐奔秦,有二子伯昌、仲景。伯昌生青,以令尹从汉高祖,封阳信侯,谥曰胡。康公未失国时,吕氏子孙先已散居齐、鲁、韩、魏各地。现在,遍居海内外的吕氏族人,多是太公吕尚的后裔。

齐:出自姜姓炎帝裔孙吕尚。因其兴周有大功,周武王封之于齐。子孙以国为氏曰齐。

尚:姜姓,太公姜尚之后。太公号太师尚父,其后世支庶遂以尚为氏。后汉有高士尚长字子平。

哪些姓氏是姜子牙的后人(这100多个姓都出自姜子牙后裔)(6)

望:出自姜姓,太公望后。《史记》中:齐太公见文王,(文王)曰“吾太公望子久矣”,因号“太公望”,后人因以为氏焉。

丘(邱):太公封于齐,建都营丘,其庶支族人居于营丘者,遂以丘为氏。《左传》有邾大夫丘弱 (昭公二十三年),清避孔子讳,将丘姓加“阝”部改成“邱”。

丁:姜太公长子丁公吕伋,支孙以丁为氏。汉有丁固氏,《功臣表》:阳都侯丁复,宣曲侯丁义,并传封四代。乐成侯丁礼,传封七代。

崔:太公长子吕伋为齐丁公。丁公嫡子吕季不愿继位为齐侯而让国于叔乙吕得,为乙公。乙公使季子食采于崔,后代遂改姓为崔氏。济南东 (在今章丘、邹平一带) 故有崔氏城,即季子故邑。

癸:出自姜姓,齐癸公之后以谥为氏。

厉:姜太公之裔齐厉公之后。汉有魏郡太守义阳侯厉温,即其苗裔。

高:出自姜姓。齐太公八世孙齐文公姜赤生公子高。高孙傒为齐上卿,与管仲合诸侯有功,桓公命傒以王父字为氏,食采于卢,谥曰敬仲,世为上卿。敬仲生庄子虎。虎生倾子。倾子生宣子固。固生厚。厚生子丽。子丽生止,奔燕。十世孙量为宋司城,后入楚。十世孙洪,后汉渤海太守,迁居渤海蓚县。洪四世孙褒字宣仁,太子太傅。褒孙高承字文休,国子祭酒、东莞太守。生延,字庆寿,汉中太守。延生纳字孝才,魏尚书郎、东莞太守。纳生达字式远,吏部郎中、江夏太守。四子约、乂、隐、汉。隐,晋玄菟太守。隐生庆,北燕太子詹事、司空,三子展、敬、泰,为后世渤海高氏主源。

哪些姓氏是姜子牙的后人(这100多个姓都出自姜子牙后裔)(7)

卢:出自姜姓。太公之后齐文公子高,高孙傒为齐正卿,谥曰敬仲,食采于卢,后世子孙因邑为氏。田氏代齐,卢氏族人散居燕秦各地。秦博士卢敖,子孙家于涿水之上,遂为范阳涿人。裔孙卢植为汉北中郎将,生毓,为魏司空、容城侯。生三子钦、简、班。其后卢氏分居各地,多有官守。元、明、清以后,卢氏族人徙居东南亚地区。

骆:姜姓,齐太公之后有公子骆,子孙以名为氏。吴有骆统,东阳人,后居会稽。

桓:出自姜姓齐桓公之后,以谥为氏。后汉有太子少傅桓荣,世居谯国龙亢。

庆(贺):太公之后桓公之子,公子无亏之后。公子无亏生公孙庆克,庆克之子庆封以父名命氏,称为庆氏。庆封在齐灵公时任大夫,在庄公时与崔杼曾为上卿,执掌国政。因崔杼家内发生内乱,庆封以弑君罪灭掉崔氏,独霸朝政,引起了朝上朝下对庆氏的不满。庆封见势不妙,便逃到了吴国。至西汉末,子孙徙会稽山阴,东汉时传至庆仪为汝阴令,其曾孙庆纯官拜侍中,为避汉安帝的父亲刘庆的名讳,“庆”字改为同义的“贺”字。庆纯改为贺纯。史称贺姓正宗。

隰:姜姓,齐庄公之子、僖公之弟廖事齐桓公,桓公封廖于隰阴为大夫,子孙因以邑为氏。

景:出自太公之裔齐景公之后,以谥为氏,

檀:太公之后,齐公族有食采于瑕丘檀城的,因以为氏。

哪些姓氏是姜子牙的后人(这100多个姓都出自姜子牙后裔)(8)

柴:出自姜姓齐文公子高之后。高孙傒,以王父名为氏,八世孙高柴,字子羔,孔子弟子。子羔孙高举,又以王父名为氏,曰柴氏。汉代有棘蒲侯柴武。五代周太祖无后,以守礼之子柴荣为嗣,是为世宗。

晏:出自姜姓,齐公族晏弱为卿,谥桓子。弱生平仲婴,婴生圉及其族晏,晏父戎为齐大夫。

聂:出自姜姓太公之后。丁公吕伋支庶子孙有封于聂城的,建聂国,为齐附庸,其后以国为氏曰聂。

柯:姜姓,齐太公后裔。

谷:太公之后。齐公子尾有孙封于夹谷,其后遂以谷为氏。

栾:姜姓,齐惠公之子公子坚,字子栾。其支庶子孙以王父之字为氏,曰栾氏。

井:姜太公后裔有奔虞为大夫者,食采于井,其后因以井为氏。

连:姜姓,齐有大夫连称者,其子孙以连为氏。

饶:姜姓太公之后为齐大夫,食采于饶邑,其后以邑为氏。

阚:出自姜姓。齐大夫止,为太公同宗,封于阚邑,称阚止,其后遂以邑为氏曰阚氏。

盖:出自姜姓。春秋时为齐大夫,食采于盖邑。其后因以为氏。

章:姜太公九世孙,至战国鲁庄公二十九年,被同京的齐国所并。因国被夺,以章为姓,这是章氏受姓之始,定居河间,为章氏始姓。

许:炎帝神农氏的后裔。周武王封其孙子文叔於许的地方,文叔创立许国,后为楚国所灭,子孙流离分散,以国号为姓。

东郭:姜姓,齐公族桓公之后。齐大夫东郭书,见《左传》,又大陆子方号东郭。后世可能简化为郭姓。

卢蒲:姜姓,太公裔孙而出自桓公,亦为卢氏一支,皆齐之卢所出。

雍门:姜姓,太公之裔。《世本》:齐顷公生子夏胜居于雍门,以所居为氏因曰雍门。

高堂(高唐):太公之裔。《风俗通》:齐卿高敬仲食采于高堂,因以为氏。

祭姜大典

哪些姓氏是姜子牙的后人(这100多个姓都出自姜子牙后裔)(9)

祭姜大典,是指每年9月在淄博市临淄区举行的姜太公诞辰祭礼活动。经推算,姜太公的公历诞辰日为9月12日,自2003年起,每年此时,海内外的姜太公后裔便齐聚在姜太公的封地齐国故都临淄,举行大型祭祀祖先活动缅怀先人。

祭姜大典是海内外姜子牙后裔宗亲的“祭姜之约”,也是中国临淄齐文化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典仪式上,姜氏后裔们身披黄色绶带,肃立太公像前。开礼敬亲,乐舞告祭,敬颂《太公赋》,敬献花篮,恭读祭文,参加祭礼的姜太公后裔宗亲向太公像行三鞠躬礼,祭礼圆满礼成后,后裔宗亲在太公像前合影留念。

主要参考材料:《姓氏辞典》《中国古今姓氏辞典》《中华姓氏大辞典》《姜太公传》(2004年版),山东淄博齐文化研究所编印的《姜氏渊源考》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