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隋文帝死因(以基本的逻辑思维揭开隋文帝之死的迷团)

真实的隋文帝死因(以基本的逻辑思维揭开隋文帝之死的迷团)(1)

知道隋文帝还是从《隋唐演义》中认识的,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被自己的亲儿子杨广杀死了。后来慢慢接触到一些史书,对这个被国外汉学家称为秦始皇之后的第二个伟大皇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对《隋唐演义》中杨广所做的弑父、夺权、鸩兄、图嫂、欺娘、戏妹等坏事感到了怀疑。试图以史书为线索,抛弃潜意识的个人情绪,按照基本的逻辑思维来揭开隋文帝死亡的原因。

真实的隋文帝死因(以基本的逻辑思维揭开隋文帝之死的迷团)(2)

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对于隋文帝的死因都认为死得不正常。《隋书.高祖本纪》虽记载隋文帝在仁寿宫中患病,自知去日不多,召集大臣们并与其握手诀别,三日后就死了,时年六十四岁,仿佛是正常死亡。但却在《隋书.杨素传》中加了个情节,隋文帝发现了杨素与太子杨广关于其死后安排的密信,大怒,同时宣华夫人又告状说是太子调戏她。隋文帝准备将废太子杨勇召进宫来安排后事,却被杨广知道了。于是杨广将其掌握的东宫兵士来守卫仁寿宫,抓了与杨勇交好的兵部尚书柳述和黄门侍郎元岩,将隋文帝身边的太监宫女集中到了其他房间,由手下张衡负责照顾隋文帝。然后隋文帝驾崩了。最后加了一句话”上以此日崩,由是颇有异论“,意思是大家对于隋文帝的死因有不同的看法。而《资治通鉴》直接引用了《隋书》的这句话,从而让后世更是对隋文帝之死众说纷纭。

真实的隋文帝死因(以基本的逻辑思维揭开隋文帝之死的迷团)(3)

再看看野史是怎么说的。赵毅的《大业略记》记载了杨素与张衡毒死隋文帝的情节,但其记载杨广调戏的是隋文帝另一个妃子(蔡夫人),发丧日期记为十八日而不是正史所记的二十一日。唐朝马总的《通历》记载了隋文帝病前召集大臣的细节,认为隋文帝是被张衡打死的,“血溅屏风,冤痛之声闻于外,崩”,仿佛亲临其境一样。

真实的隋文帝死因(以基本的逻辑思维揭开隋文帝之死的迷团)(4)

我又进一步找了隋末至唐初的一些史料,无人记载杨广弑父的文字。特别是在反隋檄文里,骂杨广荒淫无道、杀自己的哥哥和妹妹、纳父亲的小妾等这样的丑事,可谓是极力丑化,但偏偏没有提弑父这一条。可见当时大家对于隋文帝之死,没有怀疑。

真实的隋文帝死因(以基本的逻辑思维揭开隋文帝之死的迷团)(5)

我们从逻辑的角度来分析这件事。先从隋文帝杨坚自已的角度来看,隋文帝是一个极其聪明的人,否则也不会想出六部制和科举制。同时隋文帝又是一个政治能力极强的人,否则也不会建立隋朝,统一全国,结束长达280年的乱世。这样一个即聪明对政治权力把控极强的人,怎么会放松对自已的保护?特别是在诀别大臣后、权力交接之时,更应当是慎之又慎。所以从逻辑角度很容易理解杨素与杨广之间的通信会落入隋文帝之手的缘故,即当时仁寿宫内遍布了老皇帝的亲信和密探。那么隋文帝会因为这封信而废太子,改立杨勇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杨素与杨广之间通信安排隋文帝死后之事虽有背人伦情理,但合乎国家大义,对于政治家隋文帝来说只是引起不快,而不会进行责罚。如果隋文帝有更换继承人的想法,其在与大臣告别时就不会让大家支持太子杨广了。

真实的隋文帝死因(以基本的逻辑思维揭开隋文帝之死的迷团)(6)

为什么《隋书》中会有柳述与元岩奉命召杨勇进宫的记载呢?这里不得不明确一下柳述与元岩的身份。这两个虽然官职不高,但却是隋文帝的宠臣,还是废太子杨勇的坚定支持者。即然皇帝没有召废太子进宫的意思,做为宠臣在隋文帝去逝而政治对手接班之际,不可能老老实实地等着杨广上台后被收拾,肯定会利用或是制造一切可能的机会来试图翻盘,如矫诏等。

真实的隋文帝死因(以基本的逻辑思维揭开隋文帝之死的迷团)(7)

再来分析一下宣华夫人被调戏一事。此事明显不符合逻辑,应当是为了丑化杨广而臆造的。宣华夫人是前陈皇帝陈叔宝的妹妹,与杨广早就相识,且杨广一直在走宣华夫人的门路取乐于隋文帝。也就是说即便是杨广调戏了宣华夫人,宣华夫人也会考虑到不能得罪即将登位的皇帝而选择隐忍,毕竟隋朝是延续了突厥人子纳父妻的习俗。也就是说,当时宣华夫人应当有主动勾引杨广的可能,却不会有企图揭发杨广扶杨勇上位的可能。要知道宣华夫人为杨广在隋文帝面前说了许多好话,是站在杨勇的对立面,如果杨勇即位,宣华很有可能遭到清算。

真实的隋文帝死因(以基本的逻辑思维揭开隋文帝之死的迷团)(8)

再分析一下当时的杨广,隐忍了十多年的清苦生活,为的就是几天后地登上这皇帝之位,在这样的时候他会忍不住去调戏父亲的妃子,给接位带来麻烦?即便是傻子也不会这么做,何况杨广也不是傻子。有人说当时杨广是酒后失德,试想一下,在老皇帝即将去世,自己即将登基之时,杨广要有多少事需要做?这时候怎么会有时间和心情喝酒呢。何况当时,隋文帝身边还有两个对自己不利的宠臣,危机环伺。在争夺太子之位前以及登上太子之位后,杨广从来没有好酒的记录,怎么会突然改变性情呢?

真实的隋文帝死因(以基本的逻辑思维揭开隋文帝之死的迷团)(9)

分析了这么多,隋文帝死前几天的真实情况也就呼之欲出了。在与大臣告别后,老皇帝病情越来越重,而此时关于权力交接的斗争进入了你死我活的白热化。在柳述与元岩的指示下,杨广与杨素的密信被送到了隋文帝的面前,意图做掉太子杨广。没有想到,政治斗争经验丰富的老皇帝没有更换继承人的意思。这时,柳述与元岩只能铤而走险——矫诏杨勇进宫做最后一搏了,毕竟当年老皇帝杨坚夺取北周大权时就用了这个办法。没有想到的是杨广与杨素在仁寿宫中也有暗子,知道消息后果断采取了应对措施。对于杨广将东宫兵马调至仁寿宫,隋文帝应当是默许的,否则无法解释这个政治强人对于兵权的把控能力。从逻辑上也可以解释老皇帝希望国家稳定、政权交接顺利、执政理念贯彻一致的意图。在杨广控制住局面后,隋文帝放下了执念,走到了人生的尽头,病死于仁寿宫。

真实的隋文帝死因(以基本的逻辑思维揭开隋文帝之死的迷团)(10)

回头再来看看那些不实的谣言。调戏宣华夫人和弑父明显是为丑化隋炀帝杨广而编造的谎言,是为了证明唐朝夺取隋朝政权的正义性和给杨广谥号”炀“的正确性。至于鸩兄和戏妹明显是杨广上位后进行的政治清算,毕竟朝堂内有不少大臣支持废太子杨勇。而仁寿宫政变失败者柳述是杨广的妹夫,当然需要为自已的行动付出代价,唐朝人发挥出戏妹的谣言也不足为奇了。欺娘与图嫂的说法明显是站在儒家理学的观点上进行的批判,如同中国人嘲笑印度人吃饭用手不用筷子一样好笑。隋朝皇族用的是游牧民族突厥人的婚姻文化,父兄去世后,儿子或弟弟娶他们的妻子是很正常的事情。

真实的隋文帝死因(以基本的逻辑思维揭开隋文帝之死的迷团)(11)

至于杨广继位后是否性格大变,荒淫无度,好大喜功,劳民伤财,需要另一篇文章专门研究。但鉴于中国有为前朝修史的传统,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加入本朝的一些想法,如为了证明取得政权的正义性需要对前朝进行抹黑。所以史书并不是描述的都是发生过的历史,有好多编造、臆造的故事,需要多方验证并好好研究其是否符合基本的逻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