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门桥不可忽视的16个细节(你不能错过的8个细节)

水门桥,你不能错过的8个细节!

时隔4个月,第七穿插连在水门桥攻坚战画下句号。

水门桥是长津湖的第二部,也是大结局。

这部电影,场面宏大,特效逼真,演员出彩,情节感人。全场无尿点,而且泪点非常多。

那下面这些细节,你有没有注意到呢?

1.护目镜

雷公牺牲的时候,把最宝贝的护目镜交给了伍万里,为什么?关系不再只是战友,而是亲人了。

接着炮营长的那句“老雷呢?”

沉默不语,就已经赚走了观众第一波眼泪。

2.红围巾

红围巾在《长津湖》里隐喻着伍万里的成长。它跟随着伍万里参加了这场战争。

它代表着希望,期盼,它被赋予着更多的含义。

大战过后,那被烧过的痕迹慢慢又被大雪覆盖,唯独它在冷风中坚强孤傲的随风飞扬着,仿佛看见那些战死的兄弟们站在它身后敬礼。

从个人的儿女情长,到家国情怀,都在这一刻升华了。

3.何长贵

在这部作品中,很多人都可以单独成为泪点,何长贵的死亡,在《水门桥》中牺牲的人里让我印象最难忘。

他被坦克的炮弹打中,化为血泥,镜头的运用,给大众一种突然,无征兆,震惊。

一刹那的瞬间,他的英雄片段闪现。他的牺牲,告诉我们战场上的残酷,和更多士兵们的命运与结局。

4.梅生的手表

最后一个任务,梅生让伍万里每隔两个小时吹一次鱼哨。

细心的梅生担心伍万里看不懂手表,还特意在表盘上画了三条红色杠。

在当时的年代,能买得起表的,不是普通家庭,他心系着女儿,回家陪伴家人

的渴望。

这也为后面梅生的结局埋下伏笔。

5.梅生的眼睛

梅生在《水门桥》里的造型太惹人心痛。眼睛从开始的红肿到最后看不见。

有很多人不明白原因,我们来分析一下,其实伏笔在《长津湖》里已经有讲了。

当时梅生开着卡车往敌军基地冲去,敌军用巴祖卡朝他射击。

那炮弹擦着梅生的脸飞过,当时他的脸就被高温灼伤。由于补给和治疗不及时,梅生的伤口没有得到恢复,伤势一直在恶化,所以有了水门桥中梅生的这一造型。

导演们把不经意的细节做到极致。

6.平河的手指

平河在待机期间,总会把手指含在嘴里。

平河是位狙击手,狙击手讲究的是一击毙命,不允许有一丝的误差。当时的气温有零下三十度,暴露在外的手指不一会就会僵硬。

所以平河为了保持手指的灵活度,才有了含手指的动作。

7.两人去,一人归

在《长津湖》的开篇中,少不更事的伍万里非要跟着伍千里去参军打仗,还吹嘘自己打水漂的能力多厉害。

在《水门桥》结局里,伍万里捧着伍千里的骨灰返乡,他打出了完美的水漂,他没有吹牛,可惜见证者已经不在。

“哥,我特别特别想你”。

End

1950年7月10日,抗美援朝运动开始,1953年7月,抗美援朝胜利结束。

10月25日,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走出影院,看着万家灯火,这就是这部作品的最大彩蛋吧。

水门桥不可忽视的16个细节(你不能错过的8个细节)(1)

水门桥不可忽视的16个细节(你不能错过的8个细节)(2)

水门桥不可忽视的16个细节(你不能错过的8个细节)(3)

水门桥不可忽视的16个细节(你不能错过的8个细节)(4)

水门桥不可忽视的16个细节(你不能错过的8个细节)(5)

水门桥不可忽视的16个细节(你不能错过的8个细节)(6)

水门桥不可忽视的16个细节(你不能错过的8个细节)(7)

水门桥不可忽视的16个细节(你不能错过的8个细节)(8)

水门桥不可忽视的16个细节(你不能错过的8个细节)(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