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喾和颛顼(上承黄帝下启尧舜禹)

之前说过,黄帝开启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他的后代也极其昌盛,整个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的帝王都是黄帝后代。而紧接着黄帝登上帝位的就是颛顼和帝喾,相对于黄帝和尧舜禹,他们两个的故事较少,我们也比较陌生,而且《史记·五帝本纪》也是各用不到百字的一段话记述他们事迹。

黄帝的正妃是西陵的嫘祖(传说发明了养蚕),两人生了两个孩子玄嚣和昌意,他们虽然没在帝位,但正是这两人的后代掌控了剩下的五帝时期和夏商周三个奴隶社会朝代。玄嚣又叫青阳,是黄帝长子,成年后作为天子之子迁居江水成为诸侯(即降居),他的孙子是帝喾,重孙是帝尧,重孙契的后代建立了商朝,重孙后稷的后代建立了周朝;当然,《帝王世纪》等书籍也有说玄嚣是少昊帝的,这里再不讨论。昌意是嫘祖次子,成年后降居若水(有说是今天四川雅砻江),他的儿子是帝颛顼,后代有帝舜、帝禹及整个夏王朝的帝王。

帝喾和颛顼(上承黄帝下启尧舜禹)(1)

帝颛顼象

帝颛顼

帝颛顼又叫高阳,作为黄帝的孙子昌意儿子,母亲是蜀山氏女,可能是昌意降居若水时娶了蜀地部落的公主,这也算是政治婚姻。《五帝本纪》记载他“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洁诚以祭祀。”什么意思,也就是说颛顼性格方面沉着冷静颇有谋略,人情通达又明白事理;工作方面,能不浪费地充分利用土地耕作,能顺应自然规律做事情,能依从鬼神制定尊卑之义,能教化百姓涵养精气养生,虔诚恭敬的进行祭祀。所以,帝颛顼在耕作、历法、礼仪、教化、祭祀等方面有所建树,但具体事迹记载较少。

帝颛顼作为帝王的工作成果又怎么样呢?《五帝本纪》记载“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趾,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蟠木。动静之物,日月所照,莫不砥属。”首先,要肯定的是帝颛顼比黄帝时期疆土有所扩张,北至于幽陵也就是河北、辽宁一带,远于黄帝时期的河北张家口;南边到了交趾也就是越南北部,远于黄帝时期的湘江、神农架;西边到了流沙也就是西北沙漠地区,远于黄帝时期的崆峒山;东边到了蟠木,有说是扶桑,虽然这个可能性不大,但也肯定到了海边。而这些东南西北疆域内的所有部落都平定顺服。此外,根据《帝王世纪》记载,颛顼迁都到了商丘,葬在了濮阳,也说明河南作为中原地区,历史渊源极其深远。

帝喾和颛顼(上承黄帝下启尧舜禹)(2)

帝喾象

帝喾

帝喾又叫高辛,是黄帝曾孙也是帝颛顼的族侄,黄帝生玄嚣,玄嚣生蛟极,蛟极生帝喾。关于帝喾的母亲史书只记载了句“其母不见”,可见他的父亲和祖父权力较小,家族信息记录不全。帝喾定都在今天河南的偃师。至于帝喾是如何登上帝位的,和帝颛顼一样,司马迁也没有记载,这就成了谜团。

帝喾,可以说是黄帝和帝颛顼的结合体。首先,他的个人表现“生而神灵,自言其名”和黄帝的“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基本一样,就是从小就跟别人不一样,比别人优秀。“聪以知远,明以察微”,和黄帝的“成而聪明”一样。其次,他和帝颛顼一样做了耕作、历法、礼仪、教化、祭祀等工作,“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正是耕作、教化、历法和祭祀的描述,“其动也时,其服也士”正是礼仪的表现。最后,从效果看,“帝喾溉执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也就是帝喾很公正地使天下普遍受惠,万邦诸侯也都信服他。此外,我们可以发现,相较于黄帝和帝颛顼,从帝喾开始的帝王更注重德行,“其色郁郁,其德嶷嶷”“仁而威,惠而信”,就是说帝喾仪态端庄,品德高尚,施仁义又不失威严,善良又诚信,完全符合儒家的君子标准。

帝喾和颛顼(上承黄帝下启尧舜禹)(3)

总结

帝颛顼和帝喾虽然故事较少,但明显可以看出他们的成绩不小,可以说是承前启后的。承前,延续了黄帝的品德和治国思想,节约、为民、教化等;启后,先修德行、再教化国民、最后实现万国来朝的一系列操作,逐步推动形成系统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帝王规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