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牡丹纹寓意(蝙蝠纹应知百福来)

中国传统纹饰数不胜数,蝙蝠纹属于十分常见的一类了,无论是石刻、木刻还是绘画,我们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如此神秘又敏捷的生物,又是如何跻身于经典纹饰中的呢?

蝙蝠牡丹纹寓意(蝙蝠纹应知百福来)(1)

蝙蝠纹样式

蝙蝠,被忽略外貌的祥瑞

从生物学层面来说,蝙蝠不属于鸟类,而是哺乳类动物,昼伏夜出,常年生活在阴暗潮湿的洞穴之中。从外貌特征来说也不算十分出彩,与老鼠有些相似,在西方的一些神魔故事中,也常常和邪恶的吸血鬼为伍。

蝙蝠牡丹纹寓意(蝙蝠纹应知百福来)(2)

清·雍正款冬青釉白花五蝠纹碗

然而就是这样一种“集万千缺点于一身”的物种,却坦然成为中国纹饰中的“座上宾”,由于其名字中蝙蝠谐音“福”,地位一跃而升,可见好的出身无论于人于物,都有不可小觑的重要性。

蝙蝠牡丹纹寓意(蝙蝠纹应知百福来)(3)

商·玉蝙蝠饰件(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蝙蝠纹初见约为春秋战国时代,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最初由于人们对于玉器和青铜器的喜爱,因此蝙蝠纹很多时候会出现在这些器物中。

汉代的蝙蝠纹更多时候出现在铜镜上,纹理细腻,寓意丰富;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更多时候就和宗教信仰挂钩,开始出现繁复、华丽的倾向。

蝙蝠牡丹纹寓意(蝙蝠纹应知百福来)(4)

汉·玉蝠式佩

唐代的蝙蝠纹更加艺术化,蝙蝠的身影开始大面积出现在诗人的笔下,歌颂赞美其形态品性,这种热度到了宋代依旧不减,由宫廷到民间,由书画到瓷器,蝙蝠纹逐渐兴盛。

蝙蝠牡丹纹寓意(蝙蝠纹应知百福来)(5)

到了明清时期,蝙蝠的热度一度达到顶峰,满人偏爱蝙蝠,这是因为清朝开国君主努尔哈赤将蝙蝠视作吉祥天神。

传说努尔哈赤曾在一次与明军交战中大败,因身受重伤而跌落马下,幸得空中漫天蝙蝠(有传说是乌鸦)飞落其身,将其掩藏,才得以逃脱此劫。

蝙蝠牡丹纹寓意(蝙蝠纹应知百福来)(6)

清·明黄色纱绣彩云蝠金龙纹女夹朝袍

虽然传说不可考证,但从今天所保存的文物来看,清朝蝙蝠纹器物尤其之多,无论是男子的衣物、帽靴,还是女子的簪钗、首饰盒,蝙蝠就像是一种精神寄托,目光所及皆为其影。

蝙蝠牡丹纹寓意(蝙蝠纹应知百福来)(7)

清·点翠蝠双喜纹头花

蝙蝠纹:不百变,但百搭

蝙蝠最直观的寓意便是它的名字,后来内涵逐渐丰富。《尚书·洪范》上记载的“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把福的形式和内容具体化了,赋予其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的双重意义。

蝙蝠牡丹纹寓意(蝙蝠纹应知百福来)(8)

明·青玉浮雕五蝠镯

蝠纹的表现形式是灵活的,与不同的素材搭配便有不同的寓意,云纹代表高升如意,蝠纹代表福意绵绵,合起来有“万福流云”之意。

蝙蝠与寿桃以及蝙蝠衔卍字纹,是以寓意“福寿无边”、“万寿无疆”;与花卉纹搭配,效果富丽夸张,有福寿连绵、生生不息之韵。

蝙蝠牡丹纹寓意(蝙蝠纹应知百福来)(9)

清·红色缂丝缠枝莲蝙蝠图面竹雕花柄团扇

蝙蝠牡丹纹寓意(蝙蝠纹应知百福来)(10)

清·光绪款黄地粉彩描金卍蝠纹团“寿”字碗

在一些玉雕配饰中,经常会看到把一只蝙蝠刻在一枚有孔眼的古币上面的造型。其中,蝙蝠取其谐音“福”,铜钱取其谐音“前”,钱有孔眼,象征着福在眼前。

蝙蝠牡丹纹寓意(蝙蝠纹应知百福来)(11)

深蓝色缎平金锁绣福在眼前纹腰圆荷包

而另一些大型摆件及古代官服的下摆刺绣中,经常会看到一块巨大的岩石矗立于大海之中,海面上的天空飞舞着几只蝙蝠。

这种“福山寿海”构图中,岩石代表山,蝙蝠代表福,象征着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清代的很多匠人也会将很多蝙蝠绘于一瓶,意为“百福骈臻”,真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蝙蝠牡丹纹寓意(蝙蝠纹应知百福来)(12)

清·青花福山寿海图花盆

蝙蝠牡丹纹寓意(蝙蝠纹应知百福来)(13)

乾隆款红绿彩螭蝠纹葫芦瓶

百福骈臻,启蛰迎春

虽为祥瑞,但同时蝙蝠在古人眼中也是一种充满矛盾性的动物。

三国时的才子曹植写过一篇《蝙蝠赋》,他觉得蝙蝠“形殊性诡,每变常式”,明代的冯梦龙也作了文章《笑府·蝙蝠骑墙》:蝙蝠自觉不为鸟,不为兽,便不去参拜凤凰和麒麟,与当时政坛结合,这是一篇讽刺味儿十足的文章,但由此可见,蝙蝠的处境也并非一帆风顺。

蝙蝠牡丹纹寓意(蝙蝠纹应知百福来)(14)

清·点翠镶料石葫芦蝠纹头花

蝙蝠牡丹纹寓意(蝙蝠纹应知百福来)(15)

中华石柱蝙蝠纹雕刻

归根结底,动物不通人性,所求不过是生存繁衍,寓意是人为强加的,或尊或卑,或贵或贱,只在统治阶级的一念之间罢了,所以世事好与坏,蝙蝠不背这个“锅”。

一朝一夕,生活美满,仅仅依靠一只小小的蝙蝠有什么用呢?中国人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古人今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子嗣绵延,福寿长存,在人,不在物。

主编/仓巴鹿人

撰文/阿森

​图源/南京博物院官网

​故宫博物院官网中国国家博物院官网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官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