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娃是什么年代的故事(葫芦娃的原型传说十兄弟)

动画作品葫芦兄弟应该是不少人的童年记忆,故事中的七个葫芦娃身怀绝技,与妖精进行了顽强的斗争,曲折的情节和精彩的打斗都让其成为了经典。

而葫芦兄弟这个故事其实是改编自我国民间故事《十兄弟》的,这也得到了葫芦娃导演胡庆进先生的证实。

葫芦娃是什么年代的故事(葫芦娃的原型传说十兄弟)(1)

上图——动画《葫芦兄弟》

十兄弟是一个在我国流出甚广的故事,其叙述了一对多年无子的夫妇,后来一胎生下了十个男孩。这十个孩子每个人都有特殊的能力,葫芦兄弟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力大无穷以及钢筋铁骨的特点都是取材自他们。

后来这十兄弟和正在修建长城的秦始皇之间发生了一系列的故事,并破坏了正在修建的长城,这便是十兄弟的传说了。

不过我们知道民间传说往往和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十兄弟故事的背后又有哪些隐情呢?

葫芦娃是什么年代的故事(葫芦娃的原型传说十兄弟)(2)

上图——民间故事《十兄弟》

一、十兄弟故事对秦朝残暴统治的影射

虽然十兄弟故事的起源如今已经不可考了,但是从其故事的内容来看应该有相当长的历史了,很有可能从秦末汉初时期就在民间流行。

这个故事也从侧面体现了当时秦朝政府的统治情况,以秦始皇为代表的残暴统治者形象也跃然纸上。

葫芦娃是什么年代的故事(葫芦娃的原型传说十兄弟)(3)

上图——电视剧《十兄弟》剧照

故事里的十兄弟,按照大小的顺序分别为顺风耳、千里眼、大力士、钢头、铁骨、长腿、大头、大足、大嘴和大眼。

他们本来只不过是老实本分的农民,但是老大的特殊能力让他总是能够接触到外界的信息。

一日他们在种田的时候,老大听到远处有不少人在哭泣,他对此十分好奇,便让自己的弟弟千里眼向北方眺望,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

在千里眼观望过后,发现是被秦始皇派到边疆修筑长城的人们,因为工作太过繁重而哀叹不已。而且他们似乎已经赶不上工期,在几日后就要受到严厉的处罚,甚至要为此丢掉性命。

葫芦娃是什么年代的故事(葫芦娃的原型传说十兄弟)(4)

上图——万里长城

大力士老三在听到这件事之后站了出来,他说如果以自己的力量,在一天内就能把长城修好,他们的家距离长城也不远,他便离家前往长城工地。

在到达那里之后,老三让工人们在旁边休息,自己一个人用了半天的时间就把这段长城修好了。

按理说故事到此为止应该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但是秦始皇在得知这件事情之后却很是震惊。

他担心老三这样的能人之后会对自己的统治不利,因此命人处决老三。大力士老三虽然力大无穷,但是在秦军的围捕下还是没能逃脱,秦始皇决定将其斩首。

葫芦娃是什么年代的故事(葫芦娃的原型传说十兄弟)(5)

上图——秦始皇画像

老大和老二立即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其他弟弟,他们便一起到了长城。老四说自己可以代替弟弟受刑。

他在第二天来到刑场,替哥哥接受斩首之刑。刽子手砍断了好多把刀也没有办法斩下他的头颅,于是秦始皇便下令用棍子打死老四。

老五铁骨自告奋勇顶替哥哥接受处罚,秦朝的士兵用了吃奶的力气也伤不了他们分毫,这让秦始皇气急败坏,决定将老五扔到大海里喂鱼。

葫芦娃是什么年代的故事(葫芦娃的原型传说十兄弟)(6)

上图——海水

老六长腿说再深的海水也比不过自己的身高,便主动接受了处罚。在将老六扔到海里之后,秦始皇带领秦军退去,老六这才慢悠悠地起身,海水果然直到他的小腿肚。

以上便是十兄弟故事的第一部分了,这一部分通过描写兄弟们和秦始皇之间的争端将秦朝政府的形象生动地描写了出来,其中最突出的两个特点无疑是秦朝政府对于民力的过度使用以及严苛的刑法。

在进入战国时期之后,中国的大多数地区常年处于战争当中。秦国依靠商鞅变法积累了雄厚的国力,最终在秦始皇当政时期扫平了六国,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不过在此之后,秦始皇并没有给予百姓休养生息的时间,而是在全国兴建了大量的工程。

葫芦娃是什么年代的故事(葫芦娃的原型传说十兄弟)(7)

上图——秦朝驰道分布图

其中最为世人熟知的莫过于秦长城了,秦始皇为了避免匈奴的南下骚扰,命人将之前战国时期各国修建的长城连接起来,建立连续的防御工事。

这样的工程规模在历史上都是十分罕见的,因此其征发的民夫数量十分惊人,这对秦朝百姓正常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除了长城之外,秦始皇为了建设新的大一统国家,还在全国修建了全新标准的驰道。“车同轨”确实为中国之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其背后也都是秦朝农夫的血汗。

除了这两项大工程之外,秦朝政府还在全国各地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这也需要不少的人手,这都让已经十分疲惫的百姓感觉难以支持。

如果说上面那些工程的开展都是为了国家的建设,是事出有因的话。秦始皇在咸阳周边兴建大型宫殿的做法就是秦朝暴政的体现了。

当时秦始皇为了稳定局势,将六国的贵族都迁徙到了咸阳,这让之前的秦宫显得太小了。于是他打算在渭南上林苑中建立新的宫殿。

葫芦娃是什么年代的故事(葫芦娃的原型传说十兄弟)(8)

上图——阿房宫复原模型图

我们都十分熟知的阿房宫其实只是这个宫殿的前殿部分,但其规模已经相当壮观了:

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兴建这样的建筑需要大量的人力,这让秦朝百姓需要承担的徭役变得更重了。这也是为什么在十兄弟的故事中,那些民夫都显得十分疲惫,因为他们几乎每年都要参加类似的工程建设而没有任何休息的时间。

在故事中的老三,老四和老五其实都是为了抵抗秦朝刑罚而设计的形象,用三个人物来描述一个问题足以显示秦朝严苛法令在百姓心中的威慑力究竟有多强。

在中国历史上,自秦朝之后的每个朝代,几乎都会批判秦朝的法令太过严苛,刑罚太残忍,这让暴秦的形象深入人心。

葫芦娃是什么年代的故事(葫芦娃的原型传说十兄弟)(9)

上图——领导起义的陈胜吴广

虽然随着部分秦朝文书的出土,人们看到秦朝的法令似乎并没有史学家叙述的那样恐怖,但是秦朝完善的法律制度以及严谨的法学精神却是实际存在的。

对于参加建设的农夫,其法规也是残忍的。我们知道陈胜吴广之所以会揭竿而起,反对秦朝的统治,就是因为他们在路上耽误了几天时间,等待的他们惩罚将十分可怕。

在秦朝严刑峻法和繁重徭役的压迫下,百姓们便希望能有人帮助他们完成政府的任务以及反抗秦朝的法令,十兄弟的故事也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二、荒诞故事背后的生存困境

到十兄弟中的老六被扔进海里之后,他们似乎已经完成了和秦始皇的正面交锋,但依然有四个兄弟没有登场,他们为世人留下了一个看似荒诞的故事。

在老六被扔到海里之后,他闲来无事便开始捕鱼,因为他的手也很长,因此很快就抓了不少。但是此时他发现自己没有合适的容器来存放这些鱼,这让他很是着急。

这时老七大头说自己的草帽可以用来装鱼,说罢便将自己的帽子递给了长腿。老六抓鱼一直抓到天黑,也只装了一半。

他和大头一起把鱼运到了岸上,但是却苦于没有足够的柴火来烹饪。就在几个人面面相觑的时候,老八大足告诉兄弟们自己前两天在上山的时候不小心扎到了脚,似乎是一根木刺,因为这几日事情繁多,因此还没有处理。

于是他便请求兄弟们帮他把脚中的木刺拔出来,众人这才发现其乃是一棵大椿树。于是他们立即动手劈柴,很快就得到了一堆柴火。

葫芦娃是什么年代的故事(葫芦娃的原型传说十兄弟)(10)

上图——大椿树

然后众人便支起了大锅开始炖鱼,在鱼做好之后,老九大嘴说自己善吃,要帮大家尝尝鱼的味道。谁料这么多的鱼也不够他一口吃的,其他兄弟没有吃到都很难过,小弟弟大眼更是哭得十分伤心。

这个故事看起来似乎和历史没有什么关系,只不过是一个增加故事传奇性的荒诞故事,但事实上其中包含的信息并不比故事的第一部分少。

葫芦娃是什么年代的故事(葫芦娃的原型传说十兄弟)(11)

上图——正在耕作的古代农民

前面提到在战国末期的时候,国家之间的战争十分频繁,年轻的男性基本都要被征召进入军队成为职业军人。这让各个国家的农业生产都出现了人手不足的问题。

其中战胜国秦国由于变法的原因国力最强,但是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秦国的生产力也出现了明显下滑,米价一度从最早的几十钱一斗涨到了千文,国家的粮食短缺情况由此可见一斑。

对于其他六国来说情况只会更糟糕,我们熟知的长平之战中,赵国之所以积极追求进攻,也是因为国内的后勤压力实在太大了。

葫芦娃是什么年代的故事(葫芦娃的原型传说十兄弟)(12)

上图——长平之战中赵国主将赵括

而在秦国统一之后,由于秦朝政府的大型工程征发了太多农夫,因此农田中多是老弱妇孺在耕作,他们的工作效率相对低下,生产力甚至不如之前。

他们生产粮食中的大部分,需要供给秦国军队,自己能够留下的部分十分有限,这让当时的普通百姓只能饿着肚子过日子,处境相当凄惨。

而且根据近年来的气象学研究表明,从秦始皇扫平六国开始,中国的气温就出现了持续的下降,一直到汉景帝时期才逐渐开始回升。

在秦朝的时候,农业技术相对落后,气温的下降会严重影响粮食作物的产量,这对本就十分糟糕的秦朝农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我们一般都知道秦末乱世时战争造成的破坏,却很少注意在这个时候的百姓面临的严重饥荒。

而且由于秦朝政府在各地建设了大量建筑,这让普通百姓很难找到合适的木材做柴火,留在家中的妇孺们只能用干草等热值不高的材料来生活,他们的生活也因此变得更加艰难。

葫芦娃是什么年代的故事(葫芦娃的原型传说十兄弟)(13)

上图——拾柴的老人

这也是为什么十兄弟的故事中会突然出现一个看起来如此荒诞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十兄弟可以依靠自己的特长通过捕鱼来收获食物,更可以随便就找到大量的柴火,这都是当时百姓对于生活的一种盼望。

不过后来老九一口吃掉的结果既是一种诙谐的表达,更是一种对于现实的回归,是对食物不足的再次强调。

三、秦朝时期的洪水

前面提到在老九吃光鱼之后,剩下的兄弟们都十分伤心,大眼更是哭了出来。大眼的眼睛大,泪水也多。他流的眼泪很快就汇聚成了一股洪流,并冲向了新建好的长城。

虽然秦始皇召集士兵想要保全长城,但是最终未能如愿,老三大力士修好的长城就这样被摧毁,秦始皇本人也险些在洪水中丧命,这也就是十兄弟故事的最终结局了。

当时的百姓之所以会为这个传说编排这样的结局其实是十分容易理解的。

人们不愿意看到秦始皇凭借十兄弟的力量完成长城的建设工作,因此最终用一场洪水破坏了长城,秦始皇也身处险境,为百姓出了一口恶气。

葫芦娃是什么年代的故事(葫芦娃的原型传说十兄弟)(14)

上图——今天的都江堰

不过熟悉中国民间传说的朋友们应该知道孟姜女的故事,其最终结局也是长城被泪水冲塌。

两个故事不约而同地描写了洪水,这不由得引起我们的怀疑,在秦朝的时候是否真的有这样的洪水发生呢?

前面提到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便开始了大规模的基础建设,这不但耗费了人力,也会对当地的水土情况造成不小的破坏。

在秦朝的时候虽然已经有都江堰这样的水利设施了,但是大多数地区并没有类似的水利设施,因此防洪能力十分堪忧。

而在秦朝末年的时候,秦朝多次出现连降暴雨的情况,前面提到陈胜吴广起义之前,就遭遇了长期降雨,导致道路被破坏。

而秦二世二年的夏天,全国多地的大雨更是一直从七月下到了九月,这对于秦朝的农业生产和房屋建筑势必造成了重大的影响,百姓对于水患自然也是十分头痛。在《汉书·叙传》中对于先秦时期的水患也有如下记载:

惟河为艰, 灾及后代, 商竭周移, 秦决南涯。

因此他们才会用洪水来作为摧毁长城的手段,至于长城修筑地区是否发生过大洪水,其对于长城又有怎样的影响,恐怕还需要更多的考古研究才能得到答案。

葫芦娃是什么年代的故事(葫芦娃的原型传说十兄弟)(15)

上图——孟姜女剧照

四、结语

民间传说故事是中国民俗文化的形式之一,这些故事大部分都有很长的历史,它们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流传下来。

这些故事在文人的打造下变得不断完善,拥有了较高的艺术价值。像《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故事更是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而《十兄弟》这一故事虽然影响力不比前面两者,但是依然影响了诸如《葫芦兄弟》等艺术作品的创作。

葫芦娃是什么年代的故事(葫芦娃的原型传说十兄弟)(16)

上图——葫芦娃塑像

其看起来是一个略显荒诞的猎奇故事,和中国古代的志怪小说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是实际上从其情节的安排上能够得到不少关于秦朝历史的启示。

比如本文提到的秦朝严苛的法令,繁重的徭役,粮食的短缺和频繁的水患都在这个故事中有具体表现。

虽然这些事情在正史中也有相应记载,但那些内容是以文人官僚的角度记述的,民间故事则是更为广泛的百姓视角,这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当时的社会背景,体会底层百姓的疾苦,了解他们的内心,这也是民间传说故事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价值所在。


注:

本文关于秦朝时期历史的相关史实描写,参考自《史记》、《汉书》

文章结合史料并掺杂个人理解分析,如有不同见解,欢迎留言讨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