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的一生最伟大的事情(孤独前行却注定无法到达彼岸的英雄)

公元1141年十一月,宋金《绍兴和议》的书面内容即将达成,在抗金战场捷报频传、中原子民翘首以盼王师的背景之下,南宋仍以称臣纳贡,割让淮河以北所有领土为条件,屈辱地换来了和平。

但无论如何,南渡以来便惶惶不可终日的宋高宗赵构,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了,只要还能继续偏安一隅,所谓的国仇家恨、宗庙社稷、黎民百姓,又有什么要紧?

当然,大宋官家并没有忘记金人主子曾经赤裸裸的威胁——“必杀飞,始可和”,在和议即将生效前,他要彻底解决掉最后的障碍……

腊月二十九日,年关将至,临安城内人流如织,一派太平盛世景象,西子湖畔依然是笙管齐鸣,歌舞不休。

而一生矢志报国、年仅三十九岁的岳飞,却在除夕之夜,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冤杀于大理寺阴冷潮湿的牢狱之中。

岳飞的一生最伟大的事情(孤独前行却注定无法到达彼岸的英雄)(1)

独一无二的农家子弟

北宋崇宁二年(1103),河北西路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一户普通岳姓农家,一个男婴呱呱坠地。

正值此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父亲岳和便为新生儿起名岳飞,字鹏举。

南宋初年,崛起于抗金烽烟中的将领,大多都是将门之后或者出身军旅世家。

刘光世是镇海节度使刘延庆的二公子,刘锜的父亲是泸川节度使刘仲武,杨沂中的祖父是永兴军路副总管杨宗闵,这些都是标准的将门之后。

包括后来追随岳飞多年、忠心耿耿的张宪,其父更是大名鼎鼎的金陵元帅张所,三代守蜀的吴玠、吴璘兄弟,虽不是将门之后,但其父也是行伍之人。

与这些将领相比,只有岳家祖祖辈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老实巴交的农民。

这一点,在同时代的抗金名将中,恐怕只有韩世忠与之相似,不过韩忠武走的是泼皮无赖的野蛮生长路线,而岳王爷不仅年少沉稳而且品性纯良。

随着时间推移,这个传言由金翅大鹏转世的孩子,便逐渐显露出与普通农家子弟截然不同的一面。

辽宋交战时期的相州,进可支援御辽前线,退可屏蔽京师开封,因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战火的洗礼造就了当地彪悍的民风,乡间子弟也多有入社习武的传统。

而年少的岳飞先后拜于周侗、陈广两位名师门下,在师傅的倾囊相授和自己的潜心钻研之下,岳飞的射术和刀枪技艺突飞猛进,小小年纪便成为了“一县无敌”的存在。

岳飞的一生最伟大的事情(孤独前行却注定无法到达彼岸的英雄)(2)

据宋史记载,尚未及冠的岳飞,便能“引弓三百斤,腰弩八石”,这在两宋时期,即使是成年士兵之中,也是极其罕见甚至绝无仅有的。

岳飞的一生最伟大的事情(孤独前行却注定无法到达彼岸的英雄)(3)

但如果仅仅是单纯的天生神力,尚不足以完全概括英雄的天赋异禀和出类拔萃,在心智层面,岳飞同样展现出了极高的天分,思维敏捷、学习能力更是出类拔萃。

而且尤其喜好兵书,阅览《春秋左传》和孙吴兵法,甚至到了夜以继日、手不释卷的地步,当然,这也为其日后成为叱咤风云的统帅奠定了基础。

坎坷从军路

1120年,宋辽秘密签订“海上之盟”,共同出兵征辽,但女真金国在北方一如既往地摧枯拉朽,而北宋在南线的作战却相当尴尬。

按照事前约定,宋廷以童贯为帅,由名将种师道率王朝最精锐的“西军”北上攻取燕京,但面对日薄西山的辽国,“老种经略相公”却在1122年六月意外的铩羽而归。

北取燕京的失败,不仅令王朝颜面扫地,更有可能将北宋在军事上软弱无能的事实暴露在野心勃勃的金国面前,骑虎难下的宋徽宗只得把心一横,于当年七月以刘延庆替换种师道,集结五十万之众,咬牙再次伐辽。

此时,出任河北、河东宣抚参谋官的刘韐,出于对前线形势的担忧和增强自身实力的需要,在河北路广发檄文,招募义勇之士投军,征兵的榜文传到相州,年仅十九岁的岳飞,当即辞别父母妻儿,连夜赶往数百里之外的真定府应征入武。

岳飞的一生最伟大的事情(孤独前行却注定无法到达彼岸的英雄)(4)

然而,参天大树也并非一日长成,即使像岳飞这样的常胜将军、一代战神,其从军之路也是异常的坎坷艰辛。

首先,岳飞关于战争的初次记忆,肯定是相当深刻的——二取燕京,远比第一次败得更为彻底,也更加荒唐。

原本宋军夜袭燕京得手,不料未能顶住辽国的反扑,损失惨重,而大军撤退之际,殿后的总指挥刘延庆,又误以为辽军来袭,擅自焚营后撤,导致全军大乱,相践死者百余里。

虽然驻防真定没有亲历这场惨痛的溃败,但从沿途撤退的溃兵口中,岳飞应该也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

而正值此时,生活又给了他另一个沉重的打击,其父岳和因病去世,按照礼制,他必须返乡为父亲守孝。岳飞的第一次从军之路也因此倏然而止。

1124年,河北路遭遇水灾,岳家的生计更为困难,为养家糊口,22岁的岳飞于是投效了河北路平定军,只可惜1126年,平定军在与金人的交手中被击溃,侥幸冲出重围的岳飞,再次被迫告别军营。

1126年底,金国分兵两路围攻汴梁,此时康王赵构以河北兵马大元帅的身份,驻跸相州召集各路勤王之师,岳飞眼见外敌入侵、河山动荡,心中激愤不已,便有意再次从戎,但又担心妻儿老小在战乱中难以自保,痛苦彷徨之际,岳母姚氏深明大义,极力支持儿子报效国家,并在其后背刺“尽忠报国”四字以示勉励,这一年,24岁的岳飞,再次投身于抗金的烽火之中。

岳飞的一生最伟大的事情(孤独前行却注定无法到达彼岸的英雄)(5)

此后岳飞于战场之上表现神勇、屡立奇功,并得以由底层士卒逐步升迁至正八品的修武郎。

1127年靖康之变爆发,汴京为金兵所破,徽钦二宗被虏北上,而康王赵构于应天府继位后,便一直坚持避战南迁的逃跑路线。

岳飞不顾自己官卑职低,上书痛陈利害,希望新君“亲帅六军,迤逦北渡”,收复中原。不料高宗大怒,以“小臣越职,非所宜言”为由,将其“夺官归田里”。忠心耿耿的岳飞就此第三次结束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但正所谓“十年饮冰,难凉热血”,虽然遭遇了挫折和不公的待遇,但岳飞并未就此沉沦,反而锐气更胜从前,不久之后毛遂自荐,又投于当时“声满河朔”、正多方收揽英才抗金的招抚使张所麾下。

大鹏一日同风起

岳飞本来在抗金战场就小有名气,初次见面时,张所见其体态健硕、气宇轩昂,言谈之间,又引经据典、出口成章,关于战局更是具有独到的见解。

性格磊落坦荡、用人不拘一格的张所,毫不掩饰自己对这个年轻人的喜爱,很快对其破格提拔,“以白身借补修武郎”,后又擢升中军统领、统制、武经郎,分隶于创建八字军的名将王彦麾下。

然而,当时的朝堂之上,以黄潜善、汪伯彦为首的投降派大行其道,已经贵为天子的赵构,一意苟且东南,不愿与金人发生冲突。

不久,主战的李纲被罢相,被李刚举荐的张所,更是遭奸佞构陷贬谪岭南,其治下的河北西路招抚司被撤销,而由王彦、岳飞率领,正出兵收复卫州的部队也突然成为了孤军。

主帅蒙冤被贬,七千人的队伍又不知何去何从,而一片悲愤与压抑之中,王彦和岳飞又在战略上出现了严重的分歧,随后,岳飞独自率千余人转战太行山区,在此期间骁勇依旧,先后生擒金将拓跋耶乌,刺死敌酋黑风大王奥敦扎鲁,但因补给困难而南下汴梁,投奔于当时抗金的领袖人物,东京留守宗泽麾下。

岳飞的一生最伟大的事情(孤独前行却注定无法到达彼岸的英雄)(6)

时值金军犯边,爱才的宗泽并没有追究岳飞脱离王彦、别立一军的违纪行为,而是命其戴罪立功,此后岳飞活跃于抗金前线,官职也在不断升迁,但年近古稀的宗泽却因率军北伐的请求屡屡遭拒,于1128年七月抱憾而终。

宗泽死后,抗金的形势一落千丈,接任东京留守的杜充,更是彻头彻尾的投降主义者,不顾岳飞“中原之地,尺寸不可弃”的苦劝,毅然退守建康(南京),后又领三千人渡江降金,而岳飞则脱离杜充自立。

1129年,金军再度大举南下,突破长江天险,并相继攻陷建康、杭州、明州(宁波)等地,被穷追猛打的高宗,一路仓皇南逃直至被迫漂泊海上。

幸而韩世忠于黄天荡借助地形围困金兵主力四十余日,而岳飞则趁金兵北撤之际,设伏牛头山,转战旬月、杀敌数千,最终成功收复建康。

即当深入虏庭,缚贼主蹀血马前,尽屠夷种,迎二圣复还京师,取故地再上版籍。”——这是1230年,岳飞在收复建康后,为表达洗雪国耻、重整河山的决心,于宜兴所作的题壁誓词《五岳祠盟记》。

纵观岳飞一生,英雄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岳飞的一生以此为证,没有片刻忘记自己的理想,更没有任何一件事违背了这时的诺言。

收复建康之战,使岳飞名动天下,并因此真正走入了宋高宗赵构的视野。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山河动荡之际,平凡的农家子弟岳飞,怀揣报国之志,却历尽磨难、几经沉浮,而在此之后,一代战神叱咤风云、波澜壮阔的传奇人生,终于缓缓拉开了大幕。

岳飞的一生最伟大的事情(孤独前行却注定无法到达彼岸的英雄)(7)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岳飞声名鹊起的同时,一支由其独立领导,在日后同样振聋发聩的部队——岳家军,也在追随其南征北战、戎马倥偬的岁月之中,逐渐成型。

岳飞的一生最伟大的事情(孤独前行却注定无法到达彼岸的英雄)(8)

岳飞武艺超卓,本身又是悍勇敢战之辈,“临阵亲冒矢石,为士卒先,催精击锐,不胜不止”,主帅悍不畏死、每战争先,在队伍初创之际,对于士卒有着巨大的激励的示范作用。

岳家军最初的兵力,大概在一万两千人左右;到了绍兴五年(1135 ),这一数字变成了十万,其中既有正规军、也有杂牌部队,还包括一些投降的士卒和沿途征召的新兵。

面对规模迅速扩大而又鱼龙混杂的部队,岳飞在加强日常训练的同时,又展现了极强的铁腕治军能力。

岳家军军纪之严明,可谓世所罕见,贫苦农家出身的岳飞,深谙民间疾苦,而“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更成为当时岳家军内流行的口号。

经过主帅长期的锤炼和一次次战火的洗礼,岳家军逐渐成为南宋抗金主力中实力最强的部队。

面对这样一支纪律严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钢铁之师,其所到之处,沿途百姓箪食壶浆相迎,而作为对手的女真人,却只能无奈的感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公元1130年,金国为巩固黄河以南的统治,扶植北宋降臣刘豫为帝,在中原地区建立伪齐政权,而为虎作伥的傀儡伪齐,在金国撑腰之下,又不断南下侵扰宋境。

1134年,岳飞主动请缨,领岳家军三万五千人,第一次出征北伐,仅用三个月时间,便大败伪齐刘豫的部将李成,收复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襄阳六郡。

而襄阳的获胜,在极大程度上保证了长江下游南宋朝廷的安全,战后高宗论功行赏,岳飞以31岁之龄,成为整个南宋最年轻的节度使。

此后,岳飞又率军陆续进行了三次北伐,在此期间伪齐政权被消灭,但宋金之间仍是互有攻守,战事十分焦灼。

金国苦于无法在短时间内吞并南宋,于是主动遣使示好,而高宗本就奉行苟且偷安的国策,加上奸相秦桧在旁推波助澜,1138年,南宋以称臣纳贡为条件,双方初步达成了和议。

但绍兴九年(1139),金国完颜宗弼(金兀术)一派得势,仍妄图以武力使南宋屈服,随后单方面撕毁盟约,并在东起两淮、西至陕西的漫长边境,再次挑起战争。

南宋被迫应战,张俊、刘光世、韩世忠、刘锜、杨忻中等抗金名将均倾巢而出,岳飞作为西线主力,由鄂州(武汉)向中原挺近,领兵进行了他一生中规模最大、也是最后一次的抗金北伐。

十年之功,废于一旦

五月,北上的岳家军连战连捷,陆续收复中原地区的许昌、淮阳、汝阳、洛阳、郑州诸郡,岳飞则屯兵郾城。

完颜宗弼探知岳家军分兵驻守各处,郾城兵力空虚,决定亲率步军十万、精锐骑兵一五万千,袭击岳飞驻地。

郾城之战,金国将威震天下的“拐子马”、“铁浮屠”悉数投入战场,而岳飞则以岳家军最精锐的步兵“背嵬军”应战。

岳飞的一生最伟大的事情(孤独前行却注定无法到达彼岸的英雄)(9)

是役,岳飞之子岳云在两翼死死缠住金兵迂回包抄的轻骑“拐子马”,而中路的背嵬军,面对人马俱甲几乎刀枪不入的“铁浮屠”,则以麻扎刀、大斧砍其马足,马倒之后,再以长矛巨斧对骑手进行劈刺,金军顿时人仰马翻、阵脚大乱。

岳飞的一生最伟大的事情(孤独前行却注定无法到达彼岸的英雄)(10)

激战由晨至昏,金兵损失惨重,完颜宗弼被迫下令北撤。

郾城之战,是双方精锐尽出、正面对决的恶战,也是南宋军队首次在平原之上,以步兵硬撼骑兵,并取得胜利的战役。

郾城之后,岳飞再取颍昌,随后进军汴京西南四十五里之朱仙镇,与兀术对垒而阵,遣骁将以背嵬骑五百奋击,完颜宗弼大败后遁还开封城内,并准备放弃汴京,渡河北返。

此时,南宋各路战场捷报频传,抗金形势一片大好,而举国上下要求收复故地的呼声也是一浪高过一浪。

北望中原的岳飞心神激越,高呼“直抵黄龙府,与诸军痛饮尔”,并积极筹划渡过黄河,追击金兵。

但是,软弱无能的宋高宗既顾虑宋军的胜利会招致金兵更大的报复,又害怕岳家军真的直捣黄龙迎回徽钦二帝,将严重威胁自己的帝位。

于是,高宗和秦桧商定,勒令各路兵马撤军,并在一天之内,连下十二道金牌,催促前线的岳飞即刻班师回朝。

眼见收复中原指日可待,但圣命难违也只得挥泪撤军,壮志难酬的岳飞,也只能痛心疾首地高呼“十年之功,废于一旦”。

岳飞的一生最伟大的事情(孤独前行却注定无法到达彼岸的英雄)(11)

岳飞返回临安后,便被迅速剥夺兵权,取而代之的是授予其徒有虚名的枢密副使之职。

但在两宋这样重文轻武的时代,功高震主,便是武将的原罪,名满天下的岳飞,和他战无不胜的岳家军,即使远离战场,也始终让赵构寝食难安。

而金国更是视岳飞为心腹大患,吃尽苦头的完颜宗弼甚至赤裸裸的威胁:“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也。”

1141年,岳飞遭秦桧党羽万俟卨、罗汝楫弹劾,诬告其谋反,但在多方查证却毫无真凭实据的情况下,仍于次年年初,以“莫须有”的罪名,冤杀于大理寺风波亭中。

岳飞的一生最伟大的事情(孤独前行却注定无法到达彼岸的英雄)(12)

一代战神成为敌我双方均欲除之而后快的对象,并最终在宋金联手下,含冤陨落,这样的遭遇与其说是岳飞个人的不幸,倒不如说是南宋王朝和整个时代最深重的悲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