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增强工作创新意识(新时代谋新作为)

“时代在发展,事业在创新,工会工作也要发展、也要创新”伴随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职工队伍的发展变化,工会做好职工群众工作的要求更高了,任务更重了唯有创新,工会工作才能与时俱进、永葆活力五年来,上海工会牢牢把握工会组织的职能性质,紧紧围绕工会工作的主业主责,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和正当利益为着力点,努力创新方式方法,建立健全群众化、社会化、网络化的工作运行机制,探索形成了一批可操作、能复制的做法经验,极大地促进了工会改革的深化和工会工作的创新发展,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进一步增强工作创新意识?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进一步增强工作创新意识(新时代谋新作为)

进一步增强工作创新意识

    “时代在发展,事业在创新,工会工作也要发展、也要创新。”伴随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职工队伍的发展变化,工会做好职工群众工作的要求更高了,任务更重了。唯有创新,工会工作才能与时俱进、永葆活力。五年来,上海工会牢牢把握工会组织的职能性质,紧紧围绕工会工作的主业主责,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和正当利益为着力点,努力创新方式方法,建立健全群众化、社会化、网络化的工作运行机制,探索形成了一批可操作、能复制的做法经验,极大地促进了工会改革的深化和工会工作的创新发展。

    问计问需于基层 实事做到职工心坎上

    随着广大职工群体的变化、职工需求的多元化,工会服务职工的方式、内容也面临着新一轮的挑战。职工喜欢怎样的服务?如何使实事项目与职工需求实现精准对接?怎样把每一件好事办好、让职工满意?上海工会坚持让职工当主角,认真倾听一线职工呼声,不断完善实事项目,推进全市工会系统开展大调研。

    自2014年起,上海市总工会以"职工所需"为重点,"普遍受惠"为基础,"工会所能"为切入点,"立足长远"为目标,"互联网 "为导向,每年推出和实施一批服务职工实事项目。不断创新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新载体和新方法,有针对性地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并逐步形成了实事项目征集遴选、过程管控、效果评估的工作机制。

    "沙家浜、尚湖怡人的风景令人陶醉,更重要的是,一种工会会员的荣誉感在心中油然而生。"市北高新园区的一家软件公司职工小顾,第一次参加了市总工会开展的职工疗休养活动后,由衷表达了欣喜之情。自从市总工会面向基层一线职工推出疗休养项目,越来越多的非公企业职工享受到作为工会会员的这份福利。不仅如此,职工晋升技师、高级技师可获奖励;妈咪小屋纷纷在楼宇园区温馨开张;会员服务卡让职工得到更多实惠;流动体检车开到一线职工身边……一桩桩暖心实事,件件做到了职工心坎上。市总工会在广泛收集基层工会及职工意见的基础上,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征集方式,每年推出涵盖维权服务、技能晋升、文体服务、健康服务、生活服务等多方面的实事项目。截至2017年,工会会员服务卡及职工疗休养、健康体检等6大类、15个实事项目深入实施,累计投入补贴资金3亿多元,共覆盖职工1000万人次。与此同时,市总工会积极整合政府及社会各方资源,引导各级工会在市总实事项目基础上叠加服务项目,将市总"普惠"、本级"特惠"及第三方"商惠"服务结合起来,让职工享受到更多方便快捷的服务。

    为了始终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根据上海市委的统一部署,去年年底,上海市总工会制定了《在全市工会系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当新时代排头兵、先行者"大调研的实施方案》。今年1月,上海工会系统大调研全面启动。"该群体近七成人每周工作时间超过50小时;近四成人每周工作时间超过60小时。"这是一份针对2000多名医务工作者的调查数据。加班多、休息少,长期以来,医务工作者的辛苦为大众所熟知。对于这一职业群体来说,加班、随叫随到,似乎已成为大家默认的职业操守。调研中的这些数据,深深触动着市总工会主席莫负春的心,他提出,"希望医务工会要更加关爱大病职工。对于一些罹患大病的医务职工,工会要做好相应的人文关怀。这些关怀不仅仅要付诸行动,更要落在笔头,通过职代会制度,把系列关爱行动纳入医院章程,作为规章制度去执行。"为确保工会大调研工作更深入,调研效果"不打折",市总工会专门成立大调研领导小组,一连几个月来,市总工会主席室领导莫负春、姜海涛、何惠娟、李友钟、桂晓燕、吴萌等兵分多路,带着温度和感情,走百家门、知百家情。密集走访基层一线,与职工群众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做好实打实的服务工作,为上海工会发展问诊把脉,推动工会改革再出发。

    整合资源“开门办会” 多方聚力提升获得感

    过去5年间,市总工会积极整合资源,发挥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优势,“开门办会”,形成合力,引领服务类社会组织参与到工会工作中来,运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和手段为职工服务,走出了一条宽广的社会化道路。

    当前经济转型,劳动关系的主体及其利益诉求日趋多元化、复杂化,同时也催生出劳动关系领域的一些新问题。为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让职工在遇到劳动纠纷时能理性应对,从容寻求最佳的维权途径,2017年4月,市总工会、市高级人民法院、市人社局、市司法局四家单位共同召开加强本市劳动关系矛盾预防化解工作会议,订立四方合作框架协议,形成了工会法律援助、劳动法律监督、集体协商和民主管理“四位一体”维权体系。上海各基层工会也纷纷下沉维权力量,打通职工维权“最后一公里”。

    闵行区总工会积极响应号召,建立区总工会与区人社局、区司法局、区法院“四方联动”工作格局,成立联合调解工作室,打造起“一站式”维权体系。数个月前一个中午,几个餐饮企业职工曾焦急地找到该区“职工法律援助中心”反映情况。工作人员接案之后,马上意识到可能会演变为涉及职工30多人的集体性劳资纠纷,于是立即对企业经营状况、违法行为等情况进行调查。鉴于情势紧急,当天“联合调解工作室”指派援助律师接手案件,傍晚6点与企业老板谈判到晚上9点多,促使企业答应签订调解协议,在三天之内把所欠社保、工资全额支付。因为案件涉及法律关系比较复杂,三天后,企业确实因为经营困难拿不出钱。在“联合调解工作室”工作人员的努力下,最后由二房东先替企业垫付了欠款,20多名员工一触即发的劳动纠纷通过事前调解平稳化解。以往职工维权若经调解、仲裁、诉讼一环环进行下来,牵扯的时间成本过长,闵行工会职工法律援助中心“联合调解工作室”快速出击、简化程序,让劳资纠纷在短时乃至当场和平化解,真正实现将矛盾化解于萌芽之初。

    与此同时,为了让全市1000万职工共享社会公共文化服务,解决职工文化不充分、不平衡的实际问题,多渠道多层次搭建职工学习知识、提升技能的服务平台,市总工会还积极参与全市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统筹政府、企业、社会教育培训各方资源,加强与文广、体育等部门的协调合作。去年年底,市总工会与市文广局经多次对接、深入研讨、反复修改,达成六个方面的全面合作,同时推进各级工会与政府文化机构的全面合作,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在文化阵地建设、文化产品配送、人才队伍建设、文艺创作发展等方面共享公共文化资源,把更多优质文化平台、文化服务、文化产品送入园区、楼宇、企业。

    去年6月,市总工会与上海开放大学全面合作签约,首期上海工匠研修班开班启动,双方在学历教育、非学历培训、社区教育、在线资源、师资队伍、学分银行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在市总工会的推动下,市职工文体协会及插花、声乐等33家专业委员会先后成立,成为职工文体活动的重要策划者、组织者和推进者。

    工会建在指尖上 让服务资源“触手可及”

    职工群众在哪里、工会工作就延伸到哪里。近年来,市总工会通过“互联网 ”工会建设,积极推动工会网上工作平台和服务平台一体化联动建设。已经初步建成纵向连通市总工会、区局(产业)工会、街镇(园区)工会、基层工会,横向连通市有关数据库、政府社会服务资源的工作网络和信息通道。目前网上工作平台经过迭代开发,完成组织管理、会员管理、网上入会等20个业务应用系统及10个办公通用模块的开发建设。截至今年4月底,上海工会网上工作平台录入430万实名会员、7.6万多个工会组织、293万张会员服务卡的相关信息。

    如今繁重的生活和工作压力,让不少职工疏于锻炼,少有休闲,懒于学习,另一方面,随着手机智能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职工成了“低头族”。原有的职工文化赛事举办形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职工多样化的文化需求。针对现实情况,上海市总工会借助申工社App线上平台,自2016年起,以班组团队为对象,以网络为竞技场的上海市班组(团队)文化网络大奖赛欢乐启程。2016年初夏,听闻该项赛事的消息传来,来自申通集团上海地铁第一运营有限公司的6位歌手踊跃组团报名好歌达人赛,历经三轮比拼,在与众多好嗓音的“巅峰对决”中摘得桂冠。放下话筒,这6位小伙子其实是地铁公司的列车驾驶员、站务员、行车值班员和检修员。他们都是公司合唱团里的好手,因为喜欢唱歌,又天天在一条线路上跑,便自发组成一支名为“为爱而生”的文艺小队。他们觉得,参与到新颖的赛事中,不仅增添了业余生活的乐趣,也增强了团队得凝聚力。网上办赛,突破了以往行政化办赛模式,面向各种所有制单位及社会组织的在职职工,广大非公企业职工也可以第一时间知晓赛事情况并报名参与。据统计,该赛事仅去年就吸引了行政班组(团队)13493个、自由组合班组(团队)3780个参与其中,覆盖了84个区局(产业)工会,占全市区局(产业)工会的70%。

    此外,职工文化艺术节、上海职工红色工运文化寻访活动、带副春联回家乡、职工体育健身四季大联赛……市总工会通过一项项线上线下互动的文体活动,打造出职工文化服务特色品牌,全市各级工会也因地制宜开展各类职工文体活动,丰富了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目前市总工会通过不断优化“上海工会发布”微博、“申工社”微信公众号、“申工社”App等网上服务平台,已形成了线上受理、线下服务的全方位、全时段工会服务体系,“申工社”App整合推出50多个网上服务职工项目,为打通工会联系服务职工的神经末梢和最后一公里做出了积极探索。

    出实招、动真格 落实制度防止“一阵风”

    面对职工群众的迫切需求、群团改革的切实要求,市总工会坚持要动真格、出实招。通过将上级要求、本级探索、基层实践有机结合,将行之有效的项目载体、方式方法、运行模式、保障机制等固化下来,形成一系列制度文件、工作规则。同时加强对各项制度落实和衔接过程的事中事后监管,使各项经验做法产生实效、落到实处,决不能只是“一阵风”刮过。

    工会经费如何收得到位、管得规范、用得合理,一直以来都是工会不断探索和思考的问题。为了工会经费更多服务职工和基层,市总工会在《上海市群团改革试点方案》中调整改进工会经费收缴方式,着力破解工会经费收缴难题,推进基层工会组建、发展各类职工入会、增强基层资源配置,建立起多渠道的经费保障机制。如,实行工会经费差异化管理,各级工会进一步压缩行政和业务经费开支,确保更多工作经费惠及职工。按照党委、政府工作要求,开展服务职工的实事项目,以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实施,所需资金由同级财政保障,使更多工会经费留在基层。积极落实保障农民工工作资金,以全市新增农民工会员为主,按照会员会费、工会经费、财政资金1∶1∶1.5的比例配置农民工入会专项经费,专项用于农民工群体权益维护、技能培训、帮困送温暖、劳动保护等事项的工作经费支出。

    工会的经费、资产都来自于职工群众,如果工会经费管理使用出了问题,也将会极大损害工会组织的影响力公信力。为了让工会经费资产在阳光下运行,市总工会研究部署上海工会经审改革工作,在去年6月又出台《关于推进工会内部审计、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职工会员监督“四位一体”的立体经审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督促企业依法合规足额计提、拨缴和使用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安全生产费用、工会经费等相关费用,不得相互挤占。通过改进工会经费、会费收缴和保障制度,将经费更多向基层企业倾斜,更好地为职工群众服务。同时加强和创新工会经费审查监督工作,通过工会内审、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及职工会员监督等各种途径,加强对国企工会经费收支和资产管理的审查审计监督,有力增强了经审工作的规范化、实效性。

    细数5年来市总工会以“坚持重心下移、做实基层基础、激发基层活力”为重点任务,不断深化改革的种种有力举措,正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轨道。为了进一步推动非公企业工会深化改革,打通服务职工的“最后一公里”,市总工会出台《关于推进上海非公有制企业工会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本市国企工会工作,推动国企工会改革,市总工会联合相关部委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本市国有企业工会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此外,《市总机关干部联系基层、服务职工工作制度》、《关于加强职工文化建设、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通知》、《关于推动一线职工岗位创新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若干意见》、《上海工会网上工作行动计划(2017-2019年)》等制度规定,掷地有声、“不折不扣”,在全市各级工会组织中落地生根,层层抓实,形成了一批具有上海工会创新特色的工作经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