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宋墓(安徽桐城发现宋代古墓)

早在去年2月,在安徽省桐城市东部的新城桐城师范专科学校新址工地上,发现过疑似古墓。接到报告后,市文管所立即组成考古发掘小组,带着保护历史文化信息,抢救文物的使命担当,奔赴现场。不想却有了意外发现……

安徽宋墓(安徽桐城发现宋代古墓)(1)

北宋时期的夫妇合葬墓

考古发掘小组到达后,通过现场勘察发现,被揭开的厚厚土层下,一座砖砌墓部分祼露出来。所幸挖掘机抓烂的只是墓穹顶的一角,并形成一个大洞,墓的主体未遭到破坏。

在我国古代墓葬中,有土洞墓和砖砌墓两种较常见的形制。通过人力与机器的协同配合,很快墓的轮廓显露出来:一条墓道;有两间并列的墓室;两具棺木分置于两墓室内。两扇拱形墓门,一扇用砖砌封堵,另一扇只有封土。从墓整体看,砖砌的墓壁、砖拱的墓门以及穹隆形墓顶,青石薄片铺地。整个墓室结构小巧而紧凑。按照现代人的居住理念看,这就是古人安置在地下的两室一厅。

因此,专家初步推测,这是夫妇合葬墓。随着清理发掘工作的有序推进,墓主以及生存时代的信息一点点地浮现。

考古小组集中精力,突击清理工作的核心部分。在浓稠的淤泥中,考古人员用手一点一点地探摸,仔仔细细地拿捏。腐臭的黑泥糊满靴筒,飞溅到头脸上。那几天又遇晴天,憋了一冬天的太阳也赶来凑热闹,可着劲地释放春天的能量。几天下来,同事们惊问考古队员:你们去了一趟非洲吗?考古人员只是呵呵一笑,顺利地打了一个发掘古墓的漂亮战,收获“战利品”共计37件(套)。这在单体墓葬发掘中可谓战果丰硕。

安徽宋墓(安徽桐城发现宋代古墓)(2)

随葬品基本出自同一个墓室,且种类较多。有陶瓷器、琉璃、木俑和铜钱,还有金箔、银项圈、银簪和银钗之类的饰件。出土文物大多器形完整,品相好,且异常精美。

大家都知道,宋代瓷器代表着中国乃至世界制瓷技术的巅峰。这次出土的陶瓷器中,一对带莲瓣纹底座的灰陶魂瓶、一只青釉瓷钵、两只黑釉瓷盏,都具有典型的宋代特征。尽管除魂瓶有少许捏塑绳纹外,瓷钵、瓷盏均素面无纹饰,但其器形简朴大方,堪称标准器;釉色盈润有光泽,仍是宋代瓷器中的精品。魂瓶,又称谷仓罐,是我国古代替死人盛放谷物的冥器。值得一提的是,在桐城市境内,无盖或者带盖魂瓶以前都有出土。但像这次配有底座的魂瓶,且是保存完整的一对,尚属第一次发现。

首饰类别中,一小块金箔皱巴不展,其作用尚待考证。一只琉璃珠和一块半圆琉璃片均有穿线孔道,应当是挂饰的残存部件。余者以银器居多,银簪、银钗、银项圈、银手镯。还有一堆氧化腐蚀了的银碎片,疑似是多圈的手串。这些银饰器形多样,品种齐全,同样十分精美。

当然,出土最多的还是铜钱。六百余枚铜钱,时代跨度超过一千年。疑似最早的一枚铜钱可能是五铢。因为字迹漫漶不清,这是从它的大小和中间大方孔,都与汉代五铢钱相吻合作出的推测。若果真是五铢钱,始用时间能上溯到公元前118年。而到了北宋时期更多,自宋元通宝(宋代开国钱,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始铸)起,祥符元宝、祥符通宝、至道元宝、至圣元宝、景祐元宝……最晚的景祐元宝,始铸于景祐元年,即公元1034年。宋仁宗使用景祐年号只有五年。所以,墓主应安葬于公元1034至1038年之间。

由此推断,这是一处北宋墓葬。并且,有陪葬品的墓室主人是女性。

安徽宋墓(安徽桐城发现宋代古墓)(3)

千年前的“小康生活”

考古学者认为桐城东部新城发现的北宋墓葬,墓主生前已经过上了“小康生活”。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砖砌墓。古代墓葬一般都建于生前,尤其小康及以上较为富足的人家。墓主选择砖砌墓,而不是更为简陋的土洞墓,选择双墓室、单墓道、双墓门半圆形布局,又均采用砖砌石铺。不仅形制比较复杂,结构精巧,而且取半圆形状,有祝福子孙后代圆满美好的寓意。如此说来,此墓从实体到理念,都属较高品质。其次,随葬品。

荀子在《礼论》中说“事死如事生”。即安葬逝者时,准备祭品如吃、穿、用、玩,都得像生前一般,不能降低水准。该墓中的骨骸与衣物经千年腐蚀,已经悉数归于泥土。女墓室配备有一对盛放谷物的魂瓶,莲瓣纹底座、瓶和盖配成一组;有盛水的青釉瓷钵;有一对精巧的黑釉瓷盏,以备主人解渴之用。

还有出土的一堆首饰如银簪、银项圈、银手镯和手串等。听高寿的老人们说,古代爱美的女人梳发髻,用银钗固定,标配是四根。这里发掘出五根,有四根是直条状,应如老人言,是插发髻上的。另一根卷曲成圆环,可能是用来固定发束的。另外,还有为数不算少的铜钱。这些陪葬物都能体现家境殷实,反映主人生活理念的精致高雅。

因此,通过这座宋墓的发掘,我们完全可以还原出一位面容清秀、衣饰讲究、行止高洁优雅的女子。她生活于一千年前的中国,是宋代千千万万享受“小康生活”女性中的一员。

安徽宋墓(安徽桐城发现宋代古墓)(4)

还有这些待解之谜

当然,在发掘现场,一些专家也发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随葬品基本放置在女墓室。男墓室只清理出极少量的铜钱,之外再无长物。而且,和女墓室正对的墓门用砖封砌严实相比,男墓室的墓门只有封土,并不见砖砌或用石块堵封。主人沉睡,门却只是虚掩着。这似乎也太潦草了吧。不仅和女主格调不一致,也和整座墓的精巧风格不吻合。第三,两位墓主都没有墓志铭。

对于这些现象,专家首先确定的是,此墓没发现盗洞,而且女墓室祭器这么多也不像被盗的。那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有考古专家认为,可能是夫人之死在先,当时家道殷实,又有丈夫的宠爱照护,墓是生前早已筑好了的,陪葬品的安排像当初娘家陪嫁一样,生活用品、衣服首饰,样样考虑周到。

至于墓志铭,似乎大可不必着急,因为有老爷在,是不是可以更用功些,字斟句酌一点?就是以后和老爷的墓志铭一起做,也未尝不可。可是,等到丈夫去世时,家庭经济已经衰落,而且再没有可以依仗的人代为操持,连起码的随葬用品也没放进去一个,连墓门也懒得花时间封好,只草草将土覆盖了事。

但这现在还只是猜测。也许只能感叹,斗转星移,世事无常;也许所有认识有待更为详尽的考证。好在,在类似的阳坡上,面向东南,面向大海的方向,我们的先辈们实现了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愿望。“几多情,无处说,落花飞絮清明节。”谨向远年的爱情与执着表达一份敬意;好在,北宋夫妇合葬砖墓的发现,精美的随葬品的发掘,为研究本地乃至江淮地区宋代殡仪葬制提供了实物依据,为研究宋代社会经济与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佐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