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书感悟十篇(读书论语学而篇第一)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论语读书感悟十篇?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论语读书感悟十篇(读书论语学而篇第一)

论语读书感悟十篇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白话试译:

子贡说:“贫人能不谄,富人能不骄,如何呀?”先生说:“这也算好了,但不如贫而能乐道,富而知好礼,那就更好了。”子贡说:“《诗经》上曾说过:像切呀,磋呀,琢呀,磨呀,不就是这意思吗?”先生说:“赐呀!使这样,才可和你谈诗了。告诉你这里,你能知道到那里。”

1.关于贫与富

有学生提出了这个问题,认为富裕可以带来更好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所以更容易达到乐道好礼的境界。

试解:

丰富的物资的确会带来更好的资源和环境,但同时也会带来更多的诱惑和易满足感。所以,富是变成动力还是阻碍,终究还是决定于持有者对其之态度。而学者如果最终能够达到乐道好礼的境界,那么心中已然忘记贫与富之区别了。可见,贫富影响且仅影响“道”和“礼”的认识渠道和范围,但不会影响“乐”与“好”这两种态度。

2.从“无谄无骄”到“乐道好礼”

钱穆先生的注释已经解析的很透彻了:

无谄:谄者谄媚,卑屈于人。贫多求,故易谄。

无骄:骄者矜肆,傲慢于人。富有恃,故易骄。

可也:可者,仅可而有所未尽之辞。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

一本乐下有道字。贫能无谄,富能不骄,此皆知所自守矣,然犹未忘乎贫富。乐道则忘其贫矣。好礼则安于处善,乐于循理,其心亦忘于己之富矣。故尤可贵。

简单来说,无谄无骄是基本素养,而乐道好礼是优秀素养。两者层次不同。

3.关于“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本句选自《诗经·卫风·淇澳》之篇。

此诗语有两释。

一指治骨曰切,治象曰磋,治玉曰琢,治石曰磨,四字分指平列,谓非加切磋琢磨之功,则四者皆不能成器,盖言学问之功。

又一解释指,治牙骨者,切了还得磋,使益平滑。治玉石者,琢了还得磨,使益细腻。此言精益求精。

很多学生更为认可第二种解释,也就是“精益求精”。

但两种解释的对象不同。

第一种是“盖言学问之功”,指的是学习本身的作用和意义。人不管天资如何,贫富如何,都得通过学习行为,进而从“人”变成“人才”,强调的是学习的重要性。

第二种是“言精益求精”,指的是学习的态度和标准,必然得建立在学习的基础上。所以,就解释而言,有点舍近求远。但是,既然知道了学习的重要性,当然应该精益求精,进无止境,这也就从“学”进入了“好学”的境界,也更加贴合本章从“基本素养”提升到“优秀素养”的思路。

更多内容,关注公众号:无翼鸟学习社

jialouluodushuba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