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文明城市(贵阳为什么这么)

绿色代表着春天

代表了希望

绿丝带志愿者们用行动

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希望之歌

2008年1月,贵阳市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凝冻灾害之时,“绿丝带”飘扬在贵阳的大街小巷。“绿丝带”志愿服务活动成为家喻户晓的城市名片。

此后,贵阳市在“绿丝带”这个大品牌下,精心设计、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不断壮大和拓展了“绿丝带”志愿服务的领域和范围。

如今,在贵阳,参加“绿丝带”志愿服务活动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党员干部和市民群众的一种生活习惯,“绿丝带”志愿者活跃在筑城的大街小巷,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10年来,贵阳市是如何通过积极践行志愿精神,让“绿丝带”誉满筑城的?一起到贵阳的“咔咔角角”(角角落落)里寻找答案......

答案搜寻中......

搜索1:贵阳市是怎么做的?

01

注重组织发动,让志愿服务

“有带头人”

贵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对志愿服务工作提要求,以身作则,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具体组织实施推进。

贵阳市人社局志愿者开展志愿交通引导活动

贵阳市四大班子成员结合自身实际,分别深入居住地、工作地或联系点社区报到,认领服务岗位,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各部门采取集中报到与个人报到相结合的方式,分批分期组织干部职工到社区报到。通过层层组织发动,逐步形成了党员干部带头、社会大众积极参与的志愿服务工作格局。

贵阳文明城市(贵阳为什么这么)(1)

贵阳市二十九中党员、高级教师吴晓佩认领志愿教学岗位,义务给辖区困难家庭子女谢天飞(中)等小朋友补习英语。

贵阳文明城市(贵阳为什么这么)(2)

到“党员集结站”报到,既开展志愿服务,又能组织党员集中开展学习活动。贵阳南明区设立的“党员集结站”,让前来报到的党员有集中的活动场所。

目前,贵阳市共有7.6万余名党员到社区报到并认领服务岗位。

02

注重信息化建设,让志愿服务

“有据可查”

贵阳文明城市(贵阳为什么这么)(3)

“志愿贵阳”信息系统平台

通过“志愿贵阳”接入“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持续开展志愿者实名注册、志愿服务项目发布、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志愿服务时间记录等相关工作,深化志愿服务工作的大数据建设和信息化管理。

03

注重阵地建设,让志愿服务

“有根可扎”

2014年4月,贵阳市成立了贵阳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各区(市、县)也相继成立志愿服务联合会(或协会),在乡镇、社区以及社会团体、文明单位分别成立志愿服务队(站),形成了市、区、社区(乡镇)三级志愿服务组织网络。

贵阳文明城市(贵阳为什么这么)(4)

贵阳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

在全市各社区全面开展“爱心银行”建设工作,形成全市94个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平台全覆盖,完成19个“保障房志愿服务站”建设。

贵阳文明城市(贵阳为什么这么)(5)

在贵阳市白云区大山洞社区爱心银行开业当天,爱心人士积极“开户”领取爱心存折。

04

注重制度规范,让志愿服务工作

“有章可循”

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以制度化推动规范化,以规范化确保常态化。在《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条例》、《贵阳市社区工作条例》、《贵阳市流动人口积分入户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法规中均纳入志愿服务内容。同时在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五大创建”中,把组织和开展志愿服务作为重要考核内容。

贵阳文明城市(贵阳为什么这么)(6)

数博会志愿者在进行服务工作

贵阳文明城市(贵阳为什么这么)(7)

2018数博会志愿者培训现场

在服务“数博会”、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等大型会展方面,从志愿者招募、选拔培训、服务内容等均制定了相应的规范制度,志愿者的服务工作得到了与会各方的普遍赞誉。

05

注重宣传引导,让志愿服务工作

“有誉可享”

在贵阳市属媒体开设专栏专题,及时宣传报道志愿服务工作开展情况、先进典型和经验做法。利用志愿贵阳网、贵阳文明网、贵阳新闻网以及微博、微信、APP等新媒体以及户外广告牌、LED显示屏、楼宇视频、宣传栏等社会媒介开展广泛宣传,积极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向《党建》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网站等中央媒体推荐先进典型,贵阳市党员志愿者刘兴顺、宋振文、刘钦向、饶昌东......的事迹分别在《党建》杂志和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网站刊登。

贵阳文明城市(贵阳为什么这么)(8)

刘兴顺是一名“爱管闲事”的老爷爷,多年来热心公益事业,他坚持“爱管闲事”的习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义务送报,风雨无阻;助人为乐,百折不挠。他为了路灯节电、社区安全、城市卫生等民生问题而奔走呼吁,荣获贵州省第四届“明礼知耻·崇德向善”助人为乐道德模范称号。

06

注重品牌培育,让志愿服务工作

“名声响亮”

贵阳市始终把“绿丝带”作为志愿服务品牌精心培育和打造,通过多年的宣传和引导,系上“绿丝带”开展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广大志愿者和市民的一种生活习惯。

贵阳文明城市(贵阳为什么这么)(9)

贵阳市开阳二小组织开展“绿丝带”志愿服务活动

搜索2:贵阳市的经验和成效

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和广大志愿者的积极参与,贵阳市志愿服务工作整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11年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贵阳市已连续三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其中通过志愿服务的开展,更是文明城市创建的有力保证:

通过开展志愿服务的开展,有力促进了城市文明程度,促进培育了社会良好风尚和社会和谐稳定,促进了基层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促进和助推了经济社会发展。

贵阳文明城市(贵阳为什么这么)(10)

雷月琴

贵阳文明城市(贵阳为什么这么)(11)

贵阳市志愿服务有力促进了社会良好风尚向善向好,先后绽放众多“志愿之花”:

包括“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黄成德,全国十佳“最美社区人”刘兴顺,“全国优秀志愿者”、“全国十大江河卫士”、“中国生态文明先进个人”雷月琴,“时代楷模”刘芳等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先进模范典型。在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评选中,“微笑小屋”获评2016年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林蓓、雷月琴、陈虹分别获评2015、2016、2017年度全国最美志愿者称号;同心思源助业促进会获评2017年最佳志愿服务组织。今年3月,花溪区“阳光妈妈”志愿者协会获评贵州省唯一入选的第四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

搜索3:贵阳市下一步要怎么做?

新时代新作为,文明城市贵阳,将从下面几个方面继续推进志愿服务工作,继续践行“学雷锋”志愿精神,让“绿丝带”誉满筑城:

强化顶层设计,完善组织体系

不断充实完善市、区(市、县)、社区(乡镇)三级志愿服务组织体系。研究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具体措施,培育和壮大志愿服务公益组织的力量和规模。加强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开展志愿服务骨干、专业志愿服务人员培训等。

强化制度建设,进一步提升志愿服务制度化程度

进一步完善志愿者注册登记、志愿服务项目发布、志愿服务时间记录、志愿者教育培训、志愿者激励回馈、志愿服务经费投入、党员参与志愿服务等制度,补齐制度化建设方面还存在的弱项和短板。

强化数据“蓝海”建设,进一步提升志愿服务信息化水平

继续完善“志愿贵阳”信息平台建设,加强志愿服务大数据信息采集、分类、上传、提取、运用等环节的工作,进一步推动志愿服务工作的大数据建设和信息化管理

强化社会参与,进一步提升志愿服务社会化程度

积极动员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以及高校师生、社区(乡镇)群众注册登记为志愿者。进一步扩大志愿服务的社会参与度,继续推动志愿服务社会组织、社区成为志愿服务活动组织的主体。

强化社会效应,深入开展精准志愿服务

建立弱势群体结对帮扶档案,特别注重城市和农村困难群众、残障人士的关爱服务,实现精准帮扶和志愿服务全覆盖。深入开展经济帮扶、学业帮扶、技术帮扶、医疗帮扶等志愿服务。组织开展“邻里守望”、“三关爱”、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上网等志愿服务活动。

强化项目引领,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

广泛开展“党员志愿服务 ”、扶贫助弱、生态环保、大型会展等主题活动。加强对“五大创建”志愿服务工作考核督查力度,切实提升志愿服务对创建工作的促进作用。大力推广社区“爱心银行”志愿服务模式,激发公众积极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实现小支点撬动大服务的目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