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散文拔秧记(名家耕夫)

乡土散文拔秧记(名家耕夫)(1)

作家诗人简介:

耕夫者,农人也,字笔耕农,号风雨斋主、乐耕堂主。祖籍湖北黄冈,出生武汉纸坊。上世纪60年代出生、80年代出道,文苑诗坛遗老,高新传媒道友。著作等身者,科技传媒人。湖北省作协会员,国字号期刊主编。以文为业,诗慰平生。诗家云,写长诗易,写短诗难,难在诗短情长。本着“把诗写短,把情写长”的诗心,近年来专攻五行诗,在各类报刊及公众号发表五行诗逾百组(首),其诗被同仁称为“耕夫体”。现居武汉。

乡土散文拔秧记(名家耕夫)(2)

名家•告别2021:耕夫五行诗•诗眼看鄂东

文/耕 夫

乡土散文拔秧记(名家耕夫)(3)

@黄州 • 黄州

黄州何其远,齐安那么近

往前走一步是诗化的杜牧

往后退一步便是词赋的苏东坡

遗爱湖投下镜鉴的风情

一座袖珍古城,尽被历史收藏

@梦访苏公

梦访苏公。他泛舟于赤壁之下

欸乃桨楫声里,是流水般的弹唱

而今,大江东去了,水落石出了

惟有东坡上的诗词赋郁郁葱葱

我磨砚奉墨,敬他如心中的神

@苏 东 坡

写波澜的人一定曾经沧海

写壮阔的人一定仰止高山

若说此人第二,没人敢认第一

执一副狼牙板唱大江东去

苏东坡,一轮黄州文化的太阳

@苏东坡与黄州

此处不是兰亭,而是黄州东坡赤壁

不必用義之的序,也不必用苏公的跋

念奴娇是该书的扉页,前后赤壁赋是序与跋

他说,我是识字耕田夫。在赤壁山向东的坡上

他以笔作锄,以梦为马,种出了绿油油的庄稼

@耕夫与黄州

一切珍贵的怀念,意味着时间的远,记忆的近

上世纪80年代中叶,我以一介布衣杀上黄冈文坛

在古城黄州文化馆四楼,我以诗交友,以酒为友

朋友阿根讲的道理很有道理,让人不得不服这个理——

黄州是孕育“耕夫体”最原始的子宫,分娩即为诗人

@故 乡 辞

一条江奋不顾身地从上游奔涌而来,带来

中下游无法看见的消息:源头上游清

我住在长江中游的南岸武昌或北岸团风

居住地有血脉之亲,籍贯里有生命之根

无处安放的心,在一朵朵乡愁的花蕊里醒着

@奔赴故乡

故乡的山是大别山,大别于它山

故乡的水是长江水,长过很多水

江山如画轴,横亘山水间,婉约地展开

惟楚有材、鄂东为最的风骨,令人为之惊叹

山水有落差,在这摇晃的人间,我奔赴故乡

@故乡盘着我的根

家乡的河流,漫不经心地流

它甘愿在低处,坚持从善如流

把对面的山峰倒置给我们看

我从山峰的倒影里,看到了

故乡的影子,那里盘着我的根

@故 园 情

土坯墙,泥巴路,老屋落满灰尘

上了锈的铁锁,打不开童年的记忆

紫竹林。这块土地对我有恩,给了我

田地,温饱,爱情,幸福以及梦想

每次看到她的穷酸相,我都会泪流满面

@穷 乡 亲

我乡下的乡亲都是穷人

他们过惯了农耕生活

因为受不了贫穷的苦瘠

年轻人远走他乡去城里打工

留下一些年长者守住农业的根

@鄂东乡下

父亲在谷雨里赶布谷,我在布谷声里

赶节气,父亲的布谷叫声清亮

而我的谷雨节气在春风里老了

有钱,乡下是净土,土比黄金贵

没钱,乡下净是土,土里刨食难

@鄂东之月

一个人,如果能把自己的命运归属给故乡

应该是一种幸运,像我,把五十年的乡愁

放置在鄂东大别山腹地一个名叫紫竹林的地方

几十年来,我一直以一管诗笔描画心中之月

终归,月圆是春节与中秋,月缺是清明与大寒

@乡村生活合伙人

出生农村,我的皮肤被漆上太阳的颜色

我在门前池塘淘米,惬意地清洗时蔬鲜果

从田间到舌尖,享受来自大自然的馈赠

我是乡村过客,稻呀麦呀草木呀都是我的兄弟

我们与河山同母异父,脐带与泥土紧紧相连

@慢下来的故乡

对于我来说,一写到故乡,时间就会慢下来

慢下来的故乡,有涓涓河流编织的乌林小镇

有紫竹篱笆墙垒成的农家小院,挂满四季蔬果

有飘过来的云,吹过去的风,袅袅炊烟的记忆

为我把天空推远,让疲倦的身心变得远大辽阔

@人生两条路

其实,人生有两条路可以走

一条是用心走的路,叫梦想

一条是用脚走的路,叫现实

为梦想行天下,不惧背井离乡

为现实去打拼,仍然心系故乡

@异地过年(一)

这么多年,无论身在何处

我流浪的心始终向着家的方向

即使背井离乡,在异乡过年

也会在遥远的梦中,深情地触摸到

乡愁的根系,很长,如一根亲情的藤蔓

@异地过年(二)

江城的行道树就没高大过,只要抬头到

遮住了路灯的高度,就会被人锯去树冠

一碗热干面里的武汉,让我的乡愁野蛮生长

如果你热爱家乡热爱亲人,这年关就别闯了

收起双码投降吧,其实在异地过年也挺好的

@归 乡 辞

五笔划的“归”字,太重

乡愁的一张宣纸,太薄

与酒对坐的人姗姗来迟

两只空酒杯在空气中划拳

一场大雪就落在父母的头上

@坐高铁回家

高铁很像放在大地上的键盘

我敲打出一串串疾驰的文字

越靠近故乡,积雪越厚

就像我的文字,载不动乡愁

这么多年,我始终是一个游子

@抵达你的城

春天的云朵很低,低眉落眼

天空如大海倒扣的蓝天碧镜

和谐号城际列车,紧闭的车窗

从我的心上风驰电掣地驶向故乡

抵达你的城,也就是抵达你的怀抱

@老 家 叙

一壶老酒,在老家过冬的香炉上温着

一头老牛,在老家的雨台岗上啃食青草

紫竹林的寒风,老是一个劲儿的吹

想把老家的竹枝折弯,再折弯

最终折断的,却是我一低头的乡愁

@乌林镇轶事

我在乌林镇上出生,读书

离开了几年,如今又回到这里

咀嚼乡愁,有盐同咸,少盐同淡

每天,我守着小镇的故事过日子

人生的原点,就是叶落归根

@夜宿乌林

夜宿乌林,清晨被鸟鸣唤醒,鸟儿的叫声越来越清晰

在越来越清晰的鸟鸣里,我被融化成一滴乡愁之水

恍惚间,我举起空杯,与夕阳对饮,与空镜子对饮

对饮成三人的影子,今晚无月,月牙不挂上柳梢

那些柳枝,春天吐绿成诗。惟愿故乡念我,我念故乡

@紫竹林的竹

苍穹之下,天色转暗,一行诗写到一半

耕夫和他的牛群,消隐在农作物的掩体里

我刚好走过,在紫竹林的灵魂里游走

一丛丛竹,如冲天的绿色火箭,直插云霄

竹是紫竹的竹,一旦破土,便会向死而生

@亲情•乡情

提着月光赶路,从故乡到他乡,从异乡到吾乡

乡情和亲情,是分别长在左右心室的两个病灶

即使手术也无法摘除。而且越是到了晚年余生

相思的痂越是厚重,甚至病入膏肓难以自拔

来世会记住今生的两行泪:一行亲情,一行乡情

@走鄂东,看团风

武汉以东,是光谷。光谷以东,是鄂州

当年吴王试剑西山,孙仲谋是个挺牛逼的人

鄂州以东,是有惟楚有材之誉的鄂东

我想表述的是,武汉以东,抢占团风

古乌林,亦称乌龙,林中卧龙,我的故乡!

@故乡举水河

一条发源于大别山的母亲河,流经鄂东大地

在孔子问津的驿站渡口,被截流成一条举水河

如棋盘上的楚河汉界,河东是团风,河西是新洲

这条河流,养着从革命根据地跑来的红色鱼种

大地一向缄默,却为一条河发声:举水两岸是故园

@问津书院

孔夫子的教鞭,指着白纸黑字,问路

让问津书院的倒影,拉长历史的回声

几千年来,一条举水河始终汤汤涓涓地流

河流的两岸,一岸是新洲,一岸是团风

孔夫子,你问过天问过地,问过这块土地的凶吉么?

@乡愁武昌鱼

半弯月亮提着一盏灯笼,悬挂在心空上

我极尽所能,把老家紫竹林池塘的水抚平

其实我就是一条裹挟着乡愁的武昌鱼啊

从三国的江夏出发,经梁子湖游到了武昌

从头到尾,每一片鳞爪,都是我鳞状的灵魂

@黄州东坡肉(五首)

NO.1:一道好肉

一刀好肉,由宋代元丰年间的刀俎

赋魂,成为大东方餐桌上一道风景

此地是东坡肉正宗的故乡,尽管苏公

终老他乡,却常借梦还魂,为这块肉赋诗

黄州大东方,古城一酒店,美食绝佳处

NO.2:饕餮之誉

这不是一道普通的菜,是齐安文化

齐安即黄州。是东坡美食的饕餮之誉

因为用八卦井的水浸洗,所以色泽清亮

兼以苏子的诗词歌赋炮制,所以意蕴丰盈

到黄州不吃东坡肉,等于没有到过黄州

NO.3:童年记忆

童年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

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去年不牛今年牛,一道黄州东坡肉

治愈了我五十余年肥而不腻的离离乡愁

舟自横,泛舟赤壁湖,犹见苏公撑篙而来

NO.4:乡愁之根

身体里有一条回家的路,那条路便是

胃。自从尝过一道黄州美食东坡肉

我的乡愁便脱胎换骨,长出茂盛的根

味蕾似光阴荏苒,是人生最好的馈赠

沿着胃的牵引,我们一辈子走在回故乡的路上

NO.5:黄州好猪肉

苏子打油诗云:“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

“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有形、有味、有诗意,被“国民老公”这么一煮

便烹饪出一道酥香味美、诗味焕新的东坡肉

吃一口肉,喝一口茶,肉香与茶香唇齿留香

乡土散文拔秧记(名家耕夫)(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