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老帐钩(冲绳县的斯卡特古洞中)

在人类社会早期,钓鱼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生存技能,不仅能带来稳定的食物,还能提高古人类的生活水平。虽然我们难以确定古人是何时学会钓鱼的,但考古学家在冲绳县的斯卡特古洞中,发现了一件世界最古老的鱼钩,究竟是什么样的鱼钩呢?能成功钓上鱼吗?如果您也想知道答案,下面小编就来给您揭秘:

古代老帐钩(冲绳县的斯卡特古洞中)(1)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冲绳县是一处群岛,古称琉球,靠近九州岛,距离我国浙江舟山群岛只有100多公里。冲绳县因地理位置特殊,导致它呈现出多元化的文化风貌,既有中式文化的自然,也有日式风情的宁静,还有美式风情的粗犷,被称之为“亚洲夏威夷”,因此也成为一处风景绝美的度假天堂。冲绳县除了文化风貌独特之外,岛上还分布了不少的古人类生活遗迹,比如著名的斯卡特古洞就是其中之一。

古代老帐钩(冲绳县的斯卡特古洞中)(2)

斯卡特古洞位于冲绳县南部山区,是一处天然的石灰岩古洞穴,隐蔽地藏在一处人迹罕至的山沟里。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支英国探险家小队在冲绳县山区探险,于是就意外发现了这座山洞,并命名为斯卡特古洞。同时,探险家们还在探险日志上做了详细记录,因此我们如今才能获知斯卡特古洞的相关信息。

古代老帐钩(冲绳县的斯卡特古洞中)(3)

不过很可惜,当时的探险家并没有深入斯卡特古洞,只对外侧做了简单地勘察。多年之后,斯卡特古洞被当地人熟悉,还有不少人特意到洞内纳凉避暑。值得一提的是,有很多小孩子喜欢在洞里挖来挖去,而且有时候还能挖出来一些小玩意,如石球,石棒和石板等,因为小孩子也不知道是什么,所以就把它们当成玩具。后来,有位当地的考古学家在山里考察,于是就看到了小孩们的玩具,他一眼就认出来这些可都是宝贝。

在几个小孩的带领下,考古学家被带到了斯卡特古洞,小孩还告诉他石器都是在洞里挖出来的。考古学家经过一番勘察,推测斯卡特古洞是一处史前人类的生活遗址,具有极大的考古发掘价值。几天之后,考古学家将斯卡特古洞的情况反映给了研究所,并安排了6名专家对古洞进行发掘清理,以免再受到什么破坏。

古代老帐钩(冲绳县的斯卡特古洞中)(4)

在发掘过程中,专家又出土了一些石刀和石斧,以及大面积的火烧土,即火烧后留下的痕迹,因此百分之百地确定斯卡特古洞是一处史前人类生活居住的遗址,并初步判断年代距今3-1.8万年。另外,在更深的土层中,专家们还出土了几件人骨化石,明显可辨有头骨,腿骨和指骨等等,并将其命名为“港川智人”。

除此之外,专家们还出土了数以百计的蟹壳,鱼骨,螺蛳壳和贝壳,而且还有十多种不同的种类,说明当时的港川智人以海产品为主要食物,也体现了“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生存哲理。令人感到好奇的是,港川智人是如何捕鱼的呢?是徒手下海抓鱼呢?还是用了捕鱼的工具呢?要回答这一问题,还需要继续发掘。

古代老帐钩(冲绳县的斯卡特古洞中)(5)

在后来的发掘过程中,专家们在一堆贝壳中发现了一个小钩子,约2厘米长,是用贝壳打磨出来的,一头粗,一头细,而且细的一头还比较尖锐。专家们经过研究和讨论,确定这件小钩子是鱼钩,算是港川智人用来捕鱼的工具,粗的一头系上一截麻绳,尖锐的一头可以勾上贝壳肉等等,用来吸引海里的鱼上钩。但专家们都怀疑,这样的鱼钩真的能钓上鱼吗?如果不能钓上鱼的话,也就说明它或许不是鱼钩,而是其他工具。

为了进行验证,一位专家先用贝壳仿制了一件一模一样的钩子,然后又栓上鱼线制成一把钓鱼钩,而且还放了蚯蚓和贝壳两种饵料。最后,这位专家在鱼塘里钓了整整一下午都没有鱼上钩,但钩端的诱饵,却被鱼儿全都吃掉了,再看其他用现代钓钩的钓友都满载而归。结果有些出乎意料,难道它真的不是鱼钩吗?专家还不死心,第二天又做了一次尝试。

古代老帐钩(冲绳县的斯卡特古洞中)(6)

专家换了一个地方,这次乘船去海里垂钓。大海不比鱼塘,海里什么鱼都有,专家信心十足能有收获,但他等了一会,依然没有鱼上钩,半个小时后,专家惊奇地发现鱼漂在猛烈地往下沉浮,于是他连忙抬了一下鱼竿,接着再一用力将上钩的鱼拉出了水面,一条30多厘米长的罗非鱼,就成了专家的战利品。可见,斯卡特古洞发现钩子就是鱼钩,之所以不能在鱼塘钓鱼,或许因为鱼塘的鱼人被人工驯养得太精明了,而海鱼未经驯养,有些呆傻,故此比较容易“上钩”。

在后期的研究中,专家们用碳14技术测定了鱼钩的年代,距今约2.3万年,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鱼钩,也体现了原始先民的古老智慧,真的不可以小瞧……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