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故里海宁(乾隆皇帝替海宁盐官)

(三)乾隆赐名安澜园从前,海宁民间广泛流传一则有关乾隆皇帝与陈阁老(陈元龙)家渊源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乾隆故里海宁?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乾隆故里海宁(乾隆皇帝替海宁盐官)

乾隆故里海宁

(三)乾隆赐名安澜园

从前,海宁民间广泛流传一则有关乾隆皇帝与陈阁老(陈元龙)家渊源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

传说当雍正皇帝还是雍亲王时,某日其夫人钮祜禄氏生了一个女孩子,巧合的是同日大学士陈元龙的夫人也生了一个孩子且是男孩。雍亲王得知后便让陈家将孩子抱来看看,后又将孩子送进内府让其夫人也看一看。看见这孩子生得眉清目秀,天庭饱满,雍亲王夫人抱在怀里爱不释手••••••可是当孩子送还陈府打开襁褓再一瞧时,奇怪的事竟然发生了,怎么好端端的一个男孩子会变成了女孩子呢!原来雍亲王因极喜爱这孩子,便用偷梁换柱的调包计用自己的女孩换走了陈阁老家的男孩。兹事体大,涉及到帝王之家,陈阁老家知道后絲豪也不敢声张半分。

这孩子取名弘历,长大后果然出落得仪表堂堂,面具帝王之相。其父登基为雍正皇帝后他成为太子,以后更承继大统是为乾隆皇帝弘历。

据说康熙皇帝在自己的众多子孙辈中特别喜爱这一个天资聪慧的孙子,认为只有弘历才是继承大清皇朝帝位的最佳人选。所以雍正后来能够在康熙帝的众多皇子争夺帝位中脱颖而出,是和康熙皇帝属意弘历接班分不开的。

乾隆皇帝后来知悉了自己的身世之后,对自己的的生身父母十分系念,他利用巡视江南的机会多次来到海宁盐官,住进陈家的私家花园,并将遂初园改名为安澜园。此时陈阁老已经过世,但夫人仍在,传说弘历身着汉服拜见了阁老夫人即自已的生身母亲,又去祭拜了陈阁老墓,但因为皇家的身份地位关系特殊,这些细情始终不敢公开表示出来。

上面这些民间传说,说得活灵活现,流传了几百年之久,其亊亦被写入了清代中后期文人的许多笔记小说之中。现代历史学者萧一山先生(1902-1978)一生研究清史,有“清史研究第一人”之称,在所著的《清代通史》书中,也将这一传说故事记入了“附录”之中。

金庸先生(查良镛)(1924-2018)祖籍浙江海宁。他曾经不无深情地说过:我是浙江海宁人,乾隆皇帝和陈阁老的故事,从小就在故乡听到的。所以,先生所写的第一部武俠小说《书剑恩仇录》就是以故乡的这个传说故事作为背景写成的。书中的主人公陈家洛是弘历的亲弟弟,但两兄弟中一个身为滿清的乾隆皇帝,一个却是反清复明帮会“红花会”的帮主,胸怀推翻清庭统治的大志。再加上两人都深情擎爱的香香公主(似乎是香妃的影子)穿插其中,江湖江山,英雄美人,兄弟恩仇交织在一起,演绎出一曲可歌可泣的家国恨、儿女情的蒼茫悲歌。小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金庸先生的《书剑恩仇录》无疑使这个传说故事更加声名远播!

虽然民间的传说不是真实的历史亊实,乾隆皇帝弘历也不可能是调包的陈阁老之子。但是历史上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其中四次来到海宁盐官,并且将陈家的私家花园作为行宫入住,赐名为“安澜园”却是真真实实的历史事实!

史载: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三月,清乾隆皇帝弘历在第三次巡视江南时,专门由杭州来到海宁盐官,这是乾隆六下江南之行中第一次来到盐官。正如乾隆自己在诗中说道的那样:“入杭第一要,筹奠海塘澜。”历年来钱塘江海潮泛滥,给富庶的杭嘉湖平原地区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威胁,影响到朝庭的赋税收入。清政府为了彻底消除海潮的破坏,花费了大量的财力人力整修海塘海堤,终于有所成效。乾隆皇帝此行便是视察海塘工程的成果和祭拜耸立在盐官观潮塘上的庙宫(海神庙)。

乾隆来到海宁盐官后即将陈家的这座私家园林作为行宫驻跸,他对这座“镜水沦涟,楼台掩映,奇峰异石,秀削玲珑,古木修篁,仓翠蓊郁”,以古朴见长的园林大为赞赏,传旨将遂初园赐名为安澜园并亲笔御书题额,赐对联“名园陈氏业,题额曰安澜”一辐并题安澜园中“水竹”、“延清”二额。其用意为祈愿海波宁静、天下太平。

乾隆在安澜园中所居的寝宫,有楼房三幢,毎幢皆是三层。其东为梅花树林,有凌空的飞楼相通。寝宫之后就是大湖,沿湖堤有埼石矶等园林胜景。住在此处,随时可以赏阅湖光水色美景,感受花香鸟啼清风,听潮观潮波澜起落,真真特别自在愜意,他一下子就喜爱上了这处美丽的江南民间行宫,多年来都念念不忘。为了在回到北京京城之后仍然可以享受这番景趣,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他在回到北京之后的第二年便下令在北京圆明园内的原“四宜书屋”地方动工仿建了一处安澜园,并且兴致勃勃地写了《御制安澜园十景》诗,分别吟叹了仿制园内的十处景点。并曰:”处身于此,又似在陈氏竹堂月阁间。”

这样,在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三十年(1765年)、四十五年(1780年)、四十九年(1784年),总共四次跨时二十二年间,乾隆皇帝都来到了盐官并驻跸安澜园。最后一次还携带了包括后来的嘉庆皇帝颙琰,以及十一子永璜和十七子永磷同来。

他似乎对安澜园情有独钟,每一次来都专门写有御制诗篇吟叹,总共写有二十八首诗。特别是最后一次来时,乾隆已经是一位七十四岁的老人了,他还写下了“六度南巡至,他年梦寐游”的诗句,一股依依不舍的心情油然而出。

特别有这么一首诗:“盐官谁最名,陈氏世传清。讵以簪缨嚇,惟敦孝友情。”最后一句中的这一个“孝”字耐人寻味,难道是他也风闻了有关他身世的这段传说了吗?

可恨可惜的是,清咸丰十年(1860年)九月,仿建在北京城圆明园内的安澜园,就和整个圆明园一起,为侵略者八国联军强盗抢劫一空后纵火烧毁。第二年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天国蔡允隆率军攻佔盐官,安澜园不幸毁于兵火。

现在,除了隅园时期就有的六曲桥“金波桥”和“曲水流觞”及“漾月”石碑等尚残存于荷花池沼水面之中,一切景观都不复存在,这座享誉数百年之久的江南名园至此成为历史!

近年来,浙江省及海宁市等当地有关部门,已将安澜园的园林旧址划为保护绿地,着手规划准备全面恢复园林。随着祖国的繁荣富强,希望在不久之后能够重现安澜园这一中华园林瑰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