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荣臻回母校是哪一集(女儿质问聂荣臻)

她是新中国的第一位女中将,她出生在大名鼎鼎的元帅之家,只因自小便与父母长期分离,令小小年纪的她就开始直面艰难困苦的生活。

成长之路一路摸爬滚打,最后在她的父亲的感召下,她沿着父亲走过的路,重新迸发出了新的光彩,那么她究竟是谁?她又为何又能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位女中将?

聂力,一位似男儿名字的女儿身,她是聂荣臻元帅唯一的女儿。

聂荣臻回母校是哪一集(女儿质问聂荣臻)(1)

在1946年的4月份,在晋察冀据军区司令部的东山坡上,一间简陋的屋子里,一对母女在抱头痛哭,她们边哭边诉说着相互之间的离别之苦。

母亲是叫张瑞华,她是聂荣臻元帅的妻子,女孩是聂荣臻元帅的独生女,叫做聂力。

门外站着的聂荣臻,也早已是潸然泪下,这个从几十年的战火里面锻造出来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再也难以抑制自己的眼泪。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而聂荣臻的伤心,已经持续很多年了。

革命事业尚需前行,与无奈中割舍幼女。1930年出生的聂力,与父母亲分别之时也不过才刚刚一岁多,那时的她也只是稍稍能下地走路。

聂荣臻回母校是哪一集(女儿质问聂荣臻)(2)

但是身为中共上海特科负责人的父亲聂荣臻,却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不得已只能是撤离上海,到中央苏区工作,这是党组织的命令,同时也是革命工作的需要

聂荣臻撤离上海以后,聂力与母亲便开始了几年在上海相依为命的生活,那时候虽然日子过得很是艰难,但是母女二人心里都有着一个美好的寄托。

对于张瑞华来说,自己的丈夫正在为全天下的劳苦的人谋幸福,谋出路,正在做着开天辟地的大事业,自己要给予他最大的支持,给他把女儿照顾好,让他安心工作。

而对于年仅几岁的聂力来说,自己的父亲虽然不能陪伴在身旁,但是总有一天自己能够见到他,只要一想到这,小孩子的脸上总是会露出开心的微笑。

母亲张瑞华甚至有时会抱着年幼的聂力,到人烟稀少的公园里,去给聂力照上几张照片,托人千里传书的传到正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的聂荣臻手里。

聂荣臻回母校是哪一集(女儿质问聂荣臻)(3)

在战斗的最紧要的关头,那些女儿的照片陪伴着聂荣臻度过一个又一个难熬的夜晚。

每次在自己最艰难的关头,看着照片上女儿那稚嫩的脸庞,都会给自己以最大的鼓舞。

但是即使这样,母亲张瑞华对于聂力的陪伴,也仅仅到聂力5岁的时候也戛然而止了,她也要受到组织的调遣到前方去了。

这时候,年仅5岁的聂力成了不明就里的人们眼里的孤儿他没有父母的照料,没有亲人的关怀,更没有衣食无忧的生活;

聂力有的,只有在夏天最热的时候辛勤劳作的太阳,只有在冬天最冷的时候那刺骨的寒风。

聂荣臻回母校是哪一集(女儿质问聂荣臻)(4)

她也才是一个还没长大的小女孩,但是为了生计,她要到田地里割麦子,去插秧,去纺线,去挑担子。成年人才做得来的活计,被强压在了聂力稚嫩的肩膀上。但是为了生活,为了活下去,她别无选择。

在资本家的鞭子下,在纱场里,她和那些穷苦的姐妹们相依为命,共度艰难的岁月。或许支撑聂力活下去的希望,就是后来自己才知道的远在晋察冀的父母。

在经历了抗日战争以后的1946年的冬天,那时候的聂力已经是16岁的大姑大姑娘了。周总理知道聂荣臻夫妇十分地思念自己的女儿,便让人打听聂力的下落。

没多久就收到了叶剑英的消息,在北平,叶剑英笑着递给了聂力一张照片,并笑着叮嘱道,到时候看准了,只有和照片上的人一模一样,才是你的父亲聂荣臻。

一句话,说得聂力害羞地笑了。最后在我党相关工作人员的一路护送下,聂力才一路辗转数千里来到了晋察冀,来到了父母的怀抱。

聂荣臻回母校是哪一集(女儿质问聂荣臻)(5)

聂力来到晋察冀军区司令部这里以后,父亲聂荣臻虽然每天似乎都有忙不完的事情,但是只要是一有空的时间,他就会立刻回到自己在司令部里和妻子张瑞华居住的那件十分简朴的窑洞里。

以前这里只有他们夫妻两个人,但是现在,自己的女儿也来到了这里,在他们夫妻这里,他们从不喊聂力的大名,之喊女儿的小名“丽丽”

这样喊,他们觉得亲切,觉得能稍微弥补女儿过去十几年不在身旁的遗憾。

在随后的解放战争时期,聂荣臻无论到哪里,都会把女儿带在身边,尤其是在刚与女儿相聚的那段日子里。

聂荣臻回母校是哪一集(女儿质问聂荣臻)(6)

他无论遇见自己的老战友老部下,还是遇见一些熟悉的农民老乡,他总是会很高兴地说“你看,这是我女儿丽丽,她现在回到我身边了,她在外面吃了很多的苦,她是个很坚强的女孩子

每次都听到父亲这样说的聂力很不好意思,总是小声说能不能再见到人别这样介绍我了,聂荣臻总是哈哈大笑着说一声,我很高兴你能回来,或许,这就是一位革命老前辈特有的疼爱女儿的方式。

但实际上,父亲聂荣臻总是操着一口有着很重口音的四川话,而女儿聂力呢?也是有着很浓重的上海话,父女两个的交流,基本上也只是靠着眼神的交织和心灵的默契。

聂荣臻回母校是哪一集(女儿质问聂荣臻)(7)

父女相聚,虽然聂力也是十分的开心,但是从小到大,在她的内心深处,一直都有这样的一个疑惑,父亲聂荣臻和母亲张瑞华都是这般的疼爱自己,那么当年为什么要把自己留在那么艰苦的乡下呢?

导致自己吃了那么多的苦,腿被刀子划伤了,最后化脓都烂到骨头那了。这样的疑问,在聂力的心里已经是很多年了,现在自己想要解开这个疑惑,就小心翼翼地问自己的父亲。

但是听到聂力的疑惑以后,父亲聂荣臻却用一种很沉重的语气说道“丽丽”,你确实是受苦了,这点我和你母亲都是很明白的。

但是你要知道,在这诺大的中国,还有着千千万万和你一样的女孩,他们跟你有着相同的经历,她们在受着压迫和剥削,爸爸的责任,就是要解放她们,让她们都能和今天的你一样陪伴在父母的身边,不在受苦受难。

聂荣臻回母校是哪一集(女儿质问聂荣臻)(8)

终有一天过上幸福的新生活,这是爸爸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毕生的追求,听到这里以后,聂力太能感同身受了,如果不是组织关怀,那么此时此刻的聂力还待在上海的资本家的工厂里,和那些至今还在受苦受难的姐妹们一样。

也就是在这时候起,自己突然就理解了自己的父亲,但同时她也明白,父亲光荣伟大的事业是需要传承的,她,愿意跟着父亲的脚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谋安康。

建国后,要求也更高了。这是聂力中将在晚年的时候,每每回忆起自己的父亲聂荣臻元帅,就会时常说的一句话。

为了将聂力锻造成革命的合格接班人,聂荣臻便想着把她送进学校去学习,但是这时候的聂力却觉得自己年龄已经不是小孩子了,而且自己又有着很严重的上海口音,她担心自己学不会。

知道她的疑虑以后,聂荣臻拿出自己的例子来现身说法,告诉他自己青年时在欧洲求学,总是抱着“学不成,死不归”的决心,那样才能学好本领,学好文化知识。聂力知道,自己的父亲就是自己最大的榜样。

聂荣臻回母校是哪一集(女儿质问聂荣臻)(9)

也就是在榜样的不断鞭策下,不断的鼓舞中,聂力后来在1954年高中毕业之后,又开始不远万里前往苏联求学,并且在那里,她遇见了自己的另一半丁衡高。

当然,他们之所以能相互爱慕,最主要的也是因为都有着知识报国的思想。

几年后,学成归国的聂力被分配到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这是我国第一个导弹研究设计机构,也是聂荣臻元帅亲自主导的国防科技项目

聂力十分光荣的参加了导弹自动驾驶仪的设计,她也终于自豪的穿上了军装,也就是在那时,她终于明白了父亲为什么在这条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忠贞的坚持了一辈子。

但是在聂荣臻元帅的内心深处,他也深知近代中国为什么总是处处被动挨打,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近代国防科技落后于人,如果要想扬眉吐气。

聂荣臻回母校是哪一集(女儿质问聂荣臻)(10)

那么就必须埋头苦干研究我们中国独立自主的国防科技。这是聂荣臻元帅的国防科技思想,也是至今我们都还在受用不尽的力量源泉。

就这样,聂力跟着父亲走遍了祖国的土地,让她了解各地的建设情况,只有了解了自己的实际情况,才能更好的针对于国防的薄弱处“对症下药”。

在1966年的10月份,中国的自主研发的导弹与“核弹”两弹相结合实验大获成功,这对于聂荣臻元帅来说,不仅是自己多年的心血终于看到了收获。

更多的也是他看到了很多像自己的女儿聂力这样的,立志报国的年轻人已经成为了国防科技研究的主力军而感到十分的高兴。

聂荣臻回母校是哪一集(女儿质问聂荣臻)(11)

直到1977年,那时的聂力已经调任国防科委科学技术部海军局任副局长,但是即使这样,她也依旧是深入科研一线去,去实地勘察,就像当年父亲聂荣臻做的那样。

对于聂荣臻元帅来说,自己最欣慰的,就是看到自己的女儿和女婿继承了自己一生的心血和事业,未来的国防科技是后继有人了

在1993年聂力被晋升为中将军衔,她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建国以来的第一个女中将,面对着众人的掌声。

聂力总是会想起父亲聂荣臻的临终遗言:丽丽你在童年受了很多磨难,你能有今天,完全是由于党对你的教育和培养,你的成长历史应该写下来,这是很有教育意义的。

聂荣臻回母校是哪一集(女儿质问聂荣臻)(12)

还有就是你要照顾好你的母亲,她为了我们这个家受了很多的委屈。 ,也吃了很多的苦。你从事的国防科技事业研究要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培养好下一代。

在聂荣臻元帅的内心深处,即使是自己到了生命的尽头,自己所念念不忘的,依旧是自己为之奋斗一生的国家和事业,以及自己陪伴一生的家人。

多少年过去了,革命前辈的爱国精神仍然在不断地传承和延续,未来的我们,仍会继往开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