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粮仓的重要性(解码天府粮仓⑧三个视角)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川观新闻记者 文/王成栋 文露敏 阚莹莹 王若晔,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天府粮仓的重要性?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天府粮仓的重要性(解码天府粮仓⑧三个视角)

天府粮仓的重要性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川观新闻记者 文/王成栋 文露敏 阚莹莹 王若晔

“不仅把中央的部署和四川实际相结合,还在具体落实上,明确了推进节奏、重点、抓手与支撑。”2月8日,在蓉举行的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行动方案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厅厅长徐芝文说,在全面建设“天府粮仓”的开局起步之际,四川给出了明确的“路线图”。

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是来川视察时作出的重要指示。此前,省委、省政府印发《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那么,作为四川建设“天府粮仓”的行动指南,《方案》有哪些特点、谋划了哪些重点?发布会上,嘉宾们一一作答。

看布局:

分三个阶段,五大区域因地制宜借助园区和集群推进

高规格印发的《方案》有哪些特点?

发布会上,徐芝文用三句话对《方案》画像:三个阶段建设目标、“1531”建设布局、十个方面重点任务。

推进建设有节奏。《方案》分三个阶段提出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建设目标。其中,第一阶段到2025年,“天府粮仓”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第二阶段到2030年,“天府粮仓”建设目标基本实现,粮食产量提高到3750万吨以上、“菜篮子”产品生产基本实现现代化、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永久基本农田基本建成高标准农田等。第三阶段到2035年,届时,四川将基本实现粮食安全和食物供给保障能力强、农业基础强、科技装备强、经营服务强、抗风险能力强、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强的农业现代化强省目标。

布局重在因地制宜。根据《方案》,“1531”就是在全省布局建设“一带、五区、三十集群、千个园区”。

“一带”,即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对全局起引领性作用。“五区”,则是分别明确成都平原、盆地丘陵、盆周山区、攀西地区、川西高原的重点产业和主攻方向。其中,成都平原“天府粮仓”核心区,主要发展稻麦、稻油、稻菜轮作和稻鱼综合种养等,逐步实现平原地区以粮为主。“三十集群”和“千个园区”,重在用好园区和集群这个载体和抓手。主要目标是,打造30个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建设1000个具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国家和省级、市级现代农业园区。

“这样,我们既对标了中央关于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部署,又立足了省情实际。”徐芝文说。

起手式:

既要量也要质,守住耕地红线、建好天府良田

发布会上,“天府良田”是热词之一,也是嘉宾们口中建设“天府粮仓”的“起手式”。

“只有天下良田,才有天下粮仓;只有天府良田,才有‘天府粮仓’。”徐芝文解释,来川视察时,专门在眉山市东坡区永丰村调研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情况。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提出,要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因此,《方案》在谋划十大重点任务时,将守牢建好天府良田摆在了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行动的首要位置。

如何守牢?

自然资源厅副厅长罗旭刚介绍,接下来,四川将锚定“可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不再减少”这个总目标,用“长牙齿”的硬措施,进一步织密筑牢耕地保护的安全网,夯实“天府粮仓”的根基。

罗旭刚透露,“硬措施”主要有四:压紧压实耕地保护责任、强化源头管控、加强耕地用途管制、强化监测监管。其中,压实责任方面,四川将构建五级田长责任体系并有效运转,足额带位置下达耕地保护目标任务,严格耕地保护党政同责考核。

“守牢”稳住数量,“建好”提升质量。提质的方式,是建设“旱能灌、涝能排”和“宜机作业”的高标准农田。

至去年底,全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400余万亩,相关工作连续四年获得农业农村部通报表扬。怎样更进一步?

徐芝文表示,立足当下,重点是创新工作举措,高质量完成425万亩新建和改造提升年度任务。同时,着眼长远,从摸清全省永久基本农田范围内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制定“天府良田”建设攻坚提质十年行动方案、分类区制定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和补贴政策和探索整市整县推进模式等方式,逐步将全省6308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建设层面也将拿出“硬举措”。徐芝文透露,年内四川将在全国率先启动高标准农田建设省级立法,并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纳入今年“三农”工作综合督查重要内容,用法治为相关工作保驾护航。

看支撑:

技术攻关与推广齐发力,为“天府粮仓”插上科技的翅膀

实践证明,良种、良技,均是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重要支撑。而科技创新,则是提供良种、良技的前提和基础。

“聚力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给‘天府粮仓’插上科技的翅膀。”发布会上,科技厅副厅长田云辉底气十足:目前,全省共有农业领域国家创新平台4家、省级129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1家、省级43家。共有科研机构105家、高校17所,农技人员5.8万名。同时,作为全国三大育制种基地之一,生猪、三系杂交稻育、杂交油菜育制种规模和水平均位居全国前列。

如何激活潜力、发扬优势?

田云辉透露,省级正在研究制定新时代科技赋能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实施意见,重在开展五个行动——开展种业创新“良种天府”行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兴粮”行动、农业装备研制“智慧农机”行动、科技示范基地和园区“产业慧聚”行动、农业科技服务“赋能提升”行动。

“当然,重点还是要突出粮食,特别是水稻这个四川的主粮。”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马均建议,接下来,四川要抓牢绿色高效突破性重大品种的培育,实现水稻品种的产量品质和抗性等跃升。同时,大力发展和应用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多目标平衡的核心生产技术,解决“国家要粮、农民要钱”的瓶颈问题,保障天府粮仓装满“放心粮”。

好种子好技术还要在蜀乡田坎上生根发芽。那么,如何打通农业科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

马均认为,首先要从科研人员自身做起。特别是,要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多出实用性成果。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解决农业技术从实验室到试验田,再到农户大田的转化难题。

还要完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田云辉表示,接下来,将拓展“四川科技兴村在线”平台功能,依托平台2.5万余名专家、8.8万余名信息员,实时开展在线诊断、解答和技术服务。同时,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在25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建立“双团长”制,“推动专家扎根基层、服务基层。”

发布人:

徐芝文 农业农村厅厅长

肖小余 农业农村厅副厅长

冯锦花 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

田云辉 科学技术厅副厅长

罗旭刚 自然资源厅副厅长

马均 四川农业大学教授

主持人:黄怡 省委外宣办(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