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蕾莎修女特蕾西娅(玛丽亚特蕾西娅)

1780年11月29日,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唯一的女性统治者,玛丽亚·特蕾西娅去世。

在历史上的众多女王中,玛丽亚是个奇妙的例外,女性身份不仅没有阻碍她的统治,反而成了她成功的最大助力。她完美践行了生育这一传统的女性美德,和丈夫一起生了16个孩子,使哈布斯堡家族的血脉得以延续,缔造了“母系王权”的神话,被后人称为“奥地利国母”。

特蕾莎修女特蕾西娅(玛丽亚特蕾西娅)(1)

15岁时的玛丽亚·特蕾西娅

过去,很多女性统治者因为身处男权社会,不得不为了巩固统治,弱化自己作为女性的形象: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为了不让王权落入丈夫手中,宁愿选择终生不婚;

俄罗斯的叶卡捷琳娜与中国的武则天在夺取了最高权力后,也都没有再嫁,而是效仿男性君主为自己搜罗情人。

这就很让人好奇了:在女性备受歧视的18世纪,玛丽亚·特蕾西娅究竟如何平衡女人与君主这两重身份的矛盾,统治奥地利40年,还在身后誉满天下呢?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大女主”传奇的一生。

第一、她是强悍与温柔并存的“双性”君主。

根据神圣罗马帝国的继承法,玛丽亚作为女性不能承袭爵位。但他的父亲查理六世为了让自己的后代登基,不顾帝国其他选帝侯的反对,直接修改法令,指定玛丽亚继承自己的土地,

查理六世驾崩后,各诸侯纷纷表示不承认玛丽亚的继承权。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则趁机发动战争,从奥地利手中夺取了西里西亚。

此时欧洲各国都等着看玛丽亚的笑话。在一幅名为“被扒去衣服的女王”的画作中,玛丽亚甚至被描绘成一个遭到强暴的受害者,被自己好色的邻居普鲁士扒光了衣服。

特蕾莎修女特蕾西娅(玛丽亚特蕾西娅)(2)

嘲弄玛丽亚的色情漫画

为了重新树立威信,玛丽亚有意识地弱化自己作为女性柔弱的一面,向民众展示自己的强悍:

在加冕仪式上,她拒绝乘坐车驾,而是脱掉不便行动的礼裙,骑马入城接受民众的欢呼;

登基后不久,玛丽亚就怀上了孩子,但她直到分娩前数个小时都还坚持在房间中办公,还不许侍从关窗取暖,完全没把自己当成需要休养的孕妇。

但玛丽亚也没有完全抛弃女人的身份。相反,她非常善于利用自己女性化的一面来博取好感。

在生下第一个儿子后,玛丽亚抱着襁褓中的孩子出席匈牙利贵族议会,此举传达了一个信息:自己是一个能够不断产下后代的年轻女王。这对连续数代男丁稀少、深陷继承人危机的哈布斯堡王朝无疑是一针强心剂,贵族们重拾对王室的信心,同意出兵出钱帮助玛丽亚打仗。

第二、她是瓜分邻国的“和平主义者”。

要理解玛丽亚·特蕾西娅,就不得不提到与她争斗一生的宿敌——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

玛丽亚的施政信条,就是处处和腓特烈反着来:腓特烈是当时欧洲最臭名昭著的战争贩子,玛丽亚便大力倡导和平。她留下了一句名言,“最辉煌的胜利也比不上最平庸的和平”。

特蕾莎修女特蕾西娅(玛丽亚特蕾西娅)(3)

玛丽亚与腓特烈的“孽缘”在两人即位前就已经开始了。腓特烈曾向查理六世求娶玛丽亚,但当时玛丽亚已经同青梅竹马的洛林公爵坠入爱河,还当众出言侮辱了这位普鲁士王储。

时人将玛丽娅对和平的爱好,解读成她作为女人的感性与怯懦,认为她不敢主动挑起战争。

但实际上,和平只是玛丽亚最大化国家利益的选择。

与刚独立不到一百年的新贵普鲁士相比,奥地利可谓树大招风。哈布斯堡大帝国的辉煌历史就像笼罩在法、英等国头上的阴影,让他们对奥地利严防死守。在这种苛刻的国际局势下,玛丽亚只能选择休养生息,并高举和平旗帜为奥地利争取同情。

当有利可图时,玛丽亚从不介意撕下和平主义者的伪装。她在统治的前三十年一直致力于阻挠普鲁士和俄罗斯吞并波兰,想把波兰作为三国的缓冲带。但当玛丽亚晚年发现波兰的衰落已经无法阻止时,便直接走上餐桌,要求与普俄一同瓜分波兰。

她极为赤裸地表达了自己的诉求:“奥地利不愿意瓜分波兰,但如果形势所迫,非得如此,我们会坚持拿到我们该有的份额。”

第三、她是母性爆棚的“欧洲丈母娘”。

玛丽亚登基时,哈布斯堡家族在神圣罗马帝国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为了挽救国家,玛丽亚拿出的最有力的武器,就是自己的“母性”。

首先,她不断和丈夫“造人”,让哈布斯堡家族的血脉通过联姻遍及欧洲。

玛丽亚一生育有16名子女,分别与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缔结了婚约,被戏称为“欧洲丈母娘”。她甚至通过将小女儿玛丽·安托瓦内特嫁给路易十六,将哈布斯堡的宿敌波旁王朝变成了盟友。

为了让孩子们成为优秀的配偶,玛丽亚在教育上操碎了心。当任性的玛丽嫁入法国后,玛丽亚每个月都会定期写信,纠正玛丽在凡尔赛宫中不得体的行为,教她如何应付宫廷政治,这种婆婆妈妈的态度与一般人家的母亲别无二致。

特蕾莎修女特蕾西娅(玛丽亚特蕾西娅)(4)

建于1819年的玛丽亚·特蕾西娅广场,是维也纳最著名的景点之一。

其次,她还将自己的母性从家事延伸到国事,营造爱民如子的国母形象。

在王储约瑟夫的婚礼上,玛丽亚同时举办了其他20对新人的婚礼,并且送给每队新婚夫妇200古尔盾,以显示自己将每一个国民都当作亲生儿子看待;

在饥荒时节,农民为了谋生跑到国王的猎场私自盗猎,玛丽亚不仅没有降下处罚,还将王室打猎所得的鹿肉与野猪肉分给他们。

就如同玛丽亚和平主义者的假面一样,“母性”也不过是她维系统治的手段。

正是在她的统治下,地主对农奴的蓄养得以合法化,农奴必须在农时为地主服役,广阔的土地被白白荒废。等到玛丽亚在1780年溘然长逝,她统治下的哈布斯堡王朝,已经彻底变成了欧洲的二等国家。

但玛丽亚的爱民如子还是为自己赢得了人民的喜爱。尽管皇帝的桂冠名义上属于她的丈夫,玛丽亚的头衔始终只有女大公,奥地利人还是在她死后尊称其为“女皇陛下”。与其他同样精通权术的女性统治者相比,玛丽亚将身为女人的劣势转化为优势,成为罕见的得到一致好评的女性君主,这再次表明好与坏是可能逆转的。

历代评价

1、我只是一个弱小的女王,但是我有一颗国王的心。

——玛丽亚·特蕾西娅

2、这次哈布斯堡终于有了个男人,然而她是个女人。

——腓特烈二世

3、玛丽亚·特蕾西娅的魅力也主要是这样产生的:男性的英雄气概与女性的美德奇妙地结合在一起,她的“母性的王权”。她不止是因为身为女君主而闻名于世,更是因为她是位忠诚的妻子和十六个孩子的母亲。耸人听闻的生育力和精力充沛的统治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男性与女性在一个人身上完美融合,这也让玛丽亚·特蕾西娅成为了一个独一无二的角色。

——芭芭拉·斯托尔伯格·里林格《玛丽亚·特蕾西娅:她的时代中的女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