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顶尖科学家对话青年人(世界顶尖科学家相聚这个论坛)

在上海科学会堂

这幢法式经典建筑的门口

墙上有一幅大相框

展示着一张经典老照片:

1927年第五届索尔维会议与会代表合影

这次在布鲁塞尔召开的物理学界全明星峰会上,爱因斯坦处于约30位顶尖科学家的“C位”,而居里夫人也在前排第三顺位左右,却是全场唯一女性。

世界顶尖科学家对话青年人(世界顶尖科学家相聚这个论坛)(1)

第一排左三为居里夫人。徐瑞哲 摄

3日夜,科学会堂卢浮厅里,正开着第五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之“她”论坛,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美芳也说起了索尔维会议。事实上,1911年首届索尔维会议上,居里夫人就是“独一份”的女科学家。朱美芳展示着新老照片对比,直到百年之后的2017年,同能级、同规格的大会合影里,当代“居里夫人”不再唱独角戏,女科学家大概占到了16%。

世界顶尖科学家对话青年人(世界顶尖科学家相聚这个论坛)(2)

11月3日晚,第五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先导论坛中备受关注的“世界顶尖科学家‘她’”论坛在上海科学会堂举行。海外顶尖科学家、中国两院院士、青年科学家以及学术机构代表,围绕“重塑包容与多元的未来”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地球的“半边天”

在科研界能撑多少比例呢?

这一晚,包括3位中国女院士在内的

海内外女性科学家探讨了“她力量”

世界顶尖科学家对话青年人(世界顶尖科学家相聚这个论坛)(3)

在科技人才金字塔中仍逐级大幅缩减

“联合国妇女署和联合国经社部发布报告说,国际社会无法在2030年前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关于性别平等的既定目标。”上海市科协主席、上海交大医学院陈赛娟院士援引数据说,就职业发展而言,根据当前的推进速度,使全球女性在职场中平等担任领导职务需要140年。

世界顶尖科学家对话青年人(世界顶尖科学家相聚这个论坛)(4)

作为3个男孩的母亲,世界顶尖科学家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于盈,也是“她”论坛主持人,她直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指出,科研人员中女性占比仅33%,百年诺贝尔奖只有4%的自然科学奖颁给了女性。朱美芳院士引入更细的统计显示,在诺贝尔化学奖历年191位得主中,有8位女性,占4.2%;物理奖211位得主中,更是仅4位女性,只占1.9%。其中,包括分获化学奖和物理奖的居里夫人。

2021年沃尔夫医学奖得主、罗切斯特大学教授琳妮·马奎特(L·MAQUAT)将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英文首字母缩写)领域女性逐渐流失的现象,描述为一根“不断漏水的管道”。她表示,不仅女性诺奖获得者比例低,世界各国女性院士比例也偏低,虽说女性在全球科研人员中占到1/3,而在人工智能等技术领域这一比例只有22%,美国大学的STEM专业有一半女生毕业就转行……

有人说,如今大学校园女生很多,甚至“阴盛阳衰”。但朱美芳举数字分析,细分来看,读过大学的女生占科技工作者的54%,拿了本科学位的大概是40%,拿了硕士的只有6%了,而女性博士学位在这么多人群中不到1%,“特别在STEM这个领域的比例,女性确实只占四分之一左右。”可以说,女性占比在科技人才金字塔中仍逐级大幅缩减。

国内正高职称男女数量比逐年下降

“女性在科技领域中虽然还存在总体数量不足、顶尖女科学家稀缺等问题,但我们更欣喜看到女性参与科技发展的空间正在日益扩展。”同为女性,上海市科技工作党委书记徐枫说,近期,33岁的刘巾杰成了文昌航天发射场的第一位女性“金手指”,她接连按下了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的点火按钮。“她说‘我特别爱哭,但很难被打倒’‘我不坚强,但很坚韧’,这就是新时代科技女性的真实写照和独特魅力,勇于接受挑战、敢于突破自我。”

世界顶尖科学家对话青年人(世界顶尖科学家相聚这个论坛)(5)

事实上,在中国,全国科技工作者总数上亿,其中女性科技工作者达4000万,已占四成,高于全球比重。“她”论坛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与爱思唯尔共建的科研评价实验室,联合发布中国首份女性科研人员生态报告——《性别视角下的中国科研人员画像》,从性别维度分析超过16万名中国科研人员在2005年至2019年间的科研产出。女性科研人员“职场天花板”问题正在改善,男女职称晋升中的差异在逐步缩小。2008-2017年,中国正高职称男女数量比,由5.47:1下降至3.92:1,中级职称之比从1.94下降至1.57。

具体到不同学科,中国女性在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的表现优于其他领域,尤其是在神经科学和药理学领域表现卓越;而在物质科学、计算机科学、工程技术等领域,女性的学术影响力仍低于男性。

有意思的是,女性科研人员的合作“朋友圈”规模更大:这份《报告》显示,女性科研人员的论文合作者数量普遍多于男性,同时由女性主导的科研团队规模也大于男性。而男性科研人员则在国际合作中更为活跃,相较于女性,男性的国际合作率更高。徐枫女士欣喜发现,目前在中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女性项目课题负责人约有6000人,女性项目骨干比例占到27%。

希望有一天不再需要讨论这个问题

当前,世界各国纷纷把性别平等意识上升到国家意识,都在积极致力于为女性施展才华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包括全力支持当下的女科技工作者,同时激励未来的年轻一代。在上海,有一位高中女生谈方琳同学,至今仍是顶科论坛参会“最年轻纪录”的保持者。她两次受邀参加顶科青年论坛环节,与诸多诺贝尔奖、沃尔夫奖、拉斯克奖等获奖者面对面“头脑风暴”,这样的交流机会让具有科学潜质女学生提前“入圈”,世界顶尖科学家的榜样力量也极大地激发了女生从事科学研究的热情。

世界顶尖科学家对话青年人(世界顶尖科学家相聚这个论坛)(6)

当然,人工智能、生物技术为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孕育兴起,要在落后、偏远欠发达国家和区域推动性别平等,任重而道远。陈赛娟院士表示,首要是保障女性受教育的机会,要扩大女性对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教育的参与,扩大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及高等教育等。

复旦大学生殖与发育研究院院长黄荷凤院士同样强调,在推动性别平等方面,教育是第一位的,平等的教育能够为性别平等提供最大基础支撑;同时,社会文明应认同男女在家庭责任上平等的观念。朱美芳院士坦言,虽然男女在生理上有一定差异,但在教育中,尊重个体的选择是第一要义,如果每个人都能愉悦地从事自己的职业,遇到什么困难都可以克服。在她的工科科研团队中,女性已超过1/4,“Be her and for her,做好自己也为了更好的她。”

有意思的是,作为“她”论坛唯一一位线下男嘉宾和圆桌主持人,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研究员张亮分享称,工作和家庭的平衡不应仅是女性话题,还应当是男性的话题。他说:“希望有一天我们坐在这里,不再需要讨论这个问题,这才是最终目的。”

世界顶尖科学家对话青年人(世界顶尖科学家相聚这个论坛)(7)

上海市妇联主席、党组书记马列坚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她说,上海市妇联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出台服务女性科技人才在参与科技决策咨询、投身浦东引领区建设、提升科研学术活力、开展科普宣传教育、创设生育友好型环境等方面的12条措施,为女性科技人才更好的成长发展、激发创新活力,搭建平台、提供切实的服务。希望通过今天的论坛,凝聚更多“她”共识,贡献更多“她”智慧,发挥更多“她”力量,推动全球科技创新迈入平等、包容、多元和可持续的轨道,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明天谱写女性的壮美华章!

来源/上观新闻、上海女性

编辑/廖芸卿

审签、监制/乔虹

世界顶尖科学家对话青年人(世界顶尖科学家相聚这个论坛)(8)

2023年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