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重大星象解读(抬头看看星象就知道今年是哪一年)

中国史料记载的方式大体分两种:编年体和纪传体。

编年体,顾名思义,即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比较典型的有《春秋》、《春秋三传》(左转、谷梁传、公羊传)以及现在史学界争议比较大的《今本竹书纪年》和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等。

2022年重大星象解读(抬头看看星象就知道今年是哪一年)(1)

孔子编纂《春秋》

而汉太史令司马迁编纂的《史记》则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先河,它是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叙述史实。记载皇帝使用本纪,记载诸侯王、勋贵使用世家,记载其他重要人物使用列传,故称纪传体。当然,纪传体的史料除了上述的人物生平事迹以外,还有记载了律法、历法、礼、乐等内容的志和历史大事年表等等。

2022年重大星象解读(抬头看看星象就知道今年是哪一年)(2)

司马迁的《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无论是编年体也好、纪传体也好,史书无法避免的是需要去记录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简单来说也就是纪年。

一、王公继位年次纪年

中国古史最早纪年方法是按照王公继位的年次来纪年。

比如公元前247年,秦太子嬴政继位,这年史书记载应该为秦庄襄王3年,下一年公元前246年则改元秦始皇元年(改元一般都是继位后第二年,当年还是以先王/皇的年号纪年)。

2022年重大星象解读(抬头看看星象就知道今年是哪一年)(3)

秦始皇

以今天的美国举例,按照上古纪年法今年应为『美懂帝4年』。

2022年重大星象解读(抬头看看星象就知道今年是哪一年)(4)

懂帝特朗普

当然这种纪年法在统一疆域与和平时期问题不大,但如果碰上了战乱和分裂时期,各个诸侯国家的史官你用你的年号、我用我的年号,加上古时候信息沟通不畅,很容易产生混淆,后世的史官们拿着先辈自行记录史料那叫一个头疼。

这就迫切需要一个天下通行的纪年之法。

二、岁星纪年和干支纪年法

在东周和汉代,分别诞生了岁星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

先说说干支纪年,这玩意很简单,就是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顺序相配组合纪年,周而复始,无穷无尽。

2022年重大星象解读(抬头看看星象就知道今年是哪一年)(5)

干支纪年法

举个简单的例子,今年2020年农历是己亥年,明年2021年天干、地支各往下顺一位则为庚子年。

干支纪年法自甲子至癸亥,六十年一循环。故而六十年又称一甲子;六十岁的老人头发花白被叫做花甲老人。

六十年的干支循环再配合上王公继位年次,在史料上基本上不再会产生纪年混乱,所以这种纪年法自东汉全面兴起一直延续用到了清末,民国初年改用西元纪年法后慢慢才淡出主流,但如今的玄学家们由于不能摆脱古籍,依然在使用这种计算年岁的办法。

2022年重大星象解读(抬头看看星象就知道今年是哪一年)(6)

辛亥革命

再来讲讲岁星纪年,岁星乃木星是也,岁星纪年即是以木星的运行轨来判断年岁的方法。

没想到吧,古代的史学家还需要懂天文学,这就逼的现代的中国史学家必须去学天文学,不然没人翻译古籍你都看不懂。

在古代那个交通极其不便利的时代,能通行天下的纪年办法只能是靠观察天象。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最明显的就是太阳,但白天没有明显的参照物,太阳自然不能用了;其次就是月亮,从理论上说可以根据月亮的运行轨迹来记录时间的,但月球的公转周期27.32天,周期太短,一段时间积累下来误差太大,需要频繁的调整,上古时期的天文学家们自然注意到这个问题,月亮自然也不行。

天文学家们经过几千年的研究,终于从苍穹无数闪耀的星光里找到了最合适的那一颗——岁星。当然岁星的名字也是因为它能判断年岁而赋予它的。

2022年重大星象解读(抬头看看星象就知道今年是哪一年)(7)

岁星即木星也

天文学在古代完全就是经验学,以上古时期人的寿命,需要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口口相传才能有所收获,这就是最近的河洛古国考古研究成果证明了虽然在5000多年前中华文明已经兴起,但岁星纪年的出现已经是东周时期了。

说了这么多,那什么是岁星纪年呢?

翻开《资治通鉴》,每纪首句话就是岁星纪年记载时间。比如首页第一句:

周纪一 起著雍摄提格,尽玄黓困敦,凡三十五年。

这句话第一次给我看的莫名其妙,不仅不懂啥意思,有些字还不认识。

咱们再看看翻译:周纪一 起戊寅年(公元前403年),止壬子年(公元前369年),共三十五年。

首先强调一下,括弧里面的西元纪年是现代编纂者加进去的,跟原文无关,只是方便大家阅读。

岁星纪年法在战国、秦汉之交很盛行。为什么?因为当时诸侯割据,各国都用本国年号纪年,只有依据岁星运行轨迹来记载年岁的岁星纪年可以避免混乱以及各国交往。

我国古代为了量度日、月、行星的位置和运动,把黄道分成十二个部分,叫做十二星次,每次有若干星官作标志,十二星次初见于《左传》、《国语》、《尔雅》等书,主要用于记岁星的位置。

2022年重大星象解读(抬头看看星象就知道今年是哪一年)(8)

十二星次

十二星次的名称是:星纪、玄枵、娵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

除了十二星次之外天上又有自东向西的十二辰分划(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来称呼)。

而根据古人的观察,岁星的运转周期正好为12年,但它的运行方向与十二辰正好相反,是自西向东。因此,古人便设想有个天体,它的运行速度也是12年一周天,但运行方向是遵循十二辰的方向。这个假想的天体称为太岁。当岁星和太岁的初始位置关系规定后,就可以从任何一年岁星的位置推出太岁所在的辰,因而就能以十二辰的顺序来纪年。

当时又对太岁所在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年,给以相应的专名,依次是:困敦、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

2022年重大星象解读(抬头看看星象就知道今年是哪一年)(9)

岁星纪年地支

在岁星纪年中 ,对甲 、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年也给以专名,依次为: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 、屠维 、上章、重光、玄黓、昭阳。

2022年重大星象解读(抬头看看星象就知道今年是哪一年)(10)

岁星纪年天干

但岁星运行一周时间是11.86年,每过86年左右岁星实际位置将超过理想计算位置一次,纪年的话有一整年的误差,西汉刘歆创“超辰”之说用以补救,不过他算错了超辰的时间,每144年调整一次,这当然与实际还有误差。

至西汉年间,岁星纪年与干支纪年之间转换存在一些混乱,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从此干支纪年固定下来,并一直延续至今未再混乱。因此,东汉人以此用干支与岁星纪年对应进行了前推,以至于有了我们现在的历史年表。

三、后语

利用星辰运行来纪年、计历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容易产生误差,河洛古国出土的北斗九星图与我们今天的北斗七星已经相差很远,但确实是5000多年前观测到的实际情况。

2022年重大星象解读(抬头看看星象就知道今年是哪一年)(11)

北斗九星

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书同文之前,古人能够想到巧妙的运用观测天象来计算年岁,已然是文明的巨大进步,先辈的智慧我们不能小觑,更要继承并发扬光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