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怎么养生防病(暑气消退秋天来临)

处暑怎么养生防病(暑气消退秋天来临)(1)

#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8月23日迎来处暑节气,处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十四个节气,《月令七十二集解》中指出:“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处暑怎么养生防病(暑气消退秋天来临)(2)

处暑时节,夏天的暑气将慢慢消退,故有“处暑寒来”一说。但是,处暑节气天气还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秋凉,白天仍会感到比较炎热,民间有“秋老虎”之说。

国家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外科陈其华教授介绍,处暑是阴阳交替的时候,大自然将阳气渐渐的由释放疏泄变成了收敛,人体体内的阴阳之气也随着变换。所以在处暑节气,人们应该顺应阴阳变化来进行养生。

起居方面

1 、适当增加睡眠

处暑后,应避免过早起床,每日增加睡眠一小时,并且保证有质量的午觉,这样可以让人保持充沛的精力,也可在冬天来临之前开始蓄积保存能量,尤其对于老年人,气血阴阳俱亏,会出现昼不精,夜不寐的现象。

因此可以在晚上适当提早休息入睡,特别是午休,即使睡不着,但闭目养神也是对身体有好处的。

2 、适当“秋冻”

处暑时节,正值初秋,暑热尚未退尽,此时不宜过多过早地添加衣服,以自身感觉不太寒凉为准,以提高机体对逐渐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此所谓“秋冻”之意也。适时秋冻,更有利于机体收敛阳气。

但是,早晚天气凉爽,需及时增加衣服,以保护阳气;由于老人和孩子抵抗力较弱,代谢功能下降,血液循环相对减慢,既怕冷又怕热,对天气变化非常敏感,更应及时增减衣服。另外在夜间睡觉时腹部应盖上薄被,以防脾胃受凉。

处暑怎么养生防病(暑气消退秋天来临)(3)

饮食方面

1、 少辛增酸

增酸是因为味酸的食物具有收敛的作用,在处暑节气多食酸味食品是为收敛过旺的肺气;少辛是因为味辛的东西具有发散的作用,不适合秋季的收敛之性,另外辛味食物多大香燥,容易耗伤人体津液,且秋季气候干燥,人体水分相对缺乏,所以处暑后不宜多吃辣椒、花椒、姜等辛热食物,更不宜吃烧烤食物,应适当多吃酸味水果,如山楂、葡萄、橘子等。

2、勿忘润燥

处暑节气过后天气逐渐变得较为干燥,人体会因此不适,易发生诸如皮肤紧绷、起皮脱屑、毛发枯燥、口干、眼睛干涩不适、嘴唇干燥或裂口、大便干结等秋燥现象。而多喝水、多喝粥正是预防秋燥的好方法。

另外,随着气侯渐渐干燥,身体里肺经当值,这时可多吃滋阴生津润燥的食物,防止燥邪伤肺。如梨子、冰糖、银耳、百合、石斛、沙参、鸭子等养阴生津的药物和食物,还可自己制作百合银耳羹等药膳。

运动方面

处暑养生要遵循“收养”这一原则,运动方面也应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宜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

登山是秋季户外运动的不错选择,登山能增强人体的呼吸和血液循环功能,使人的肺活量及心肌收缩力增大。运动时注意及时补充水分。

处暑怎么养生防病(暑气消退秋天来临)(4)

处暑节气,国家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外科陈其华教授推荐了两道养生食膳:

1、松花山药百合粥

【原料】百合20克,山药20克,破壁松花粉3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

【做法】先将百合以水浸泡15分钟,大火烧开,文火煎煮15分钟,入粳米、山药煮粥。将成加冰糖适量,稍煎待溶即成。食用之前放破壁松花粉。

【功能】滋阴润燥、益气和中。

2、麻油石斛花生汤

【原料】花生米500克,石斛50克,盐3克,麻油8毫升。

【做法】将石斛、花生米分别挑选、清洗干净;石斛切成约1厘米长的节,花生米沥干;锅内放入适量清水、盐,待盐溶化后,放入花生米、石斛,武火烧沸,文火煮约1~1.5小时,待花生米熟透,入口成粉状即可。食用前,淋入麻油。

【功能】养阴润肺、补虚扶正。

处暑怎么养生防病(暑气消退秋天来临)(5)

国家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外科陈其华教授建议:处暑是大自然及人体阴阳交替的重要节气,人们要顺应自然变化,根据各自体质和身体状况,把握好处暑节气养生的方法,防病于未然,保持身体强健,保持心情愉悦。

(编辑ZS。 )

来源: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