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王菲菲现场版(半世名流半世流浪)

前几日,一则“曾经名扬秦腔界李苏迎患病沦落街头乞讨”的视频刷爆网络,揪起了很多秦腔迷的心,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天空王菲菲现场版?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天空王菲菲现场版(半世名流半世流浪)

天空王菲菲现场版

前几日,一则“曾经名扬秦腔界李苏迎患病沦落街头乞讨”的视频刷爆网络,揪起了很多秦腔迷的心。

一代昔日秦腔界的名流,沦落到如今这般田地,巨大的反差实在让人忍不住唏嘘。

曾经,李苏迎是戏曲舞台上的宠儿,她在《哭坟》、《刘备托孤》等多部曲目中,用苍凉哀怨的吟唱,唱活了一个个戏中人,承载了无数秦腔迷的热血青春。

如今,她成了命运的弃儿,病痛、生活无所依傍,只能等待别人的救济。

纵观李苏迎的一生,前半生顺遂辉煌,后半生颠沛流离,实应了那句“阴阳有序,命运无常。”

洪德保说:一个人怎样把握自己的命运,比他的命运是怎样的更加重要。

面对泥沙俱下的命运洪流,每个人都难免被裹挟冲击,会面临人生的考验。

要想通过命运的试炼,唯有活得清醒者才能自渡,不会任由命运摆布,懂得与岁月握手言和。

01一唱成名,半世名流

李苏迎的前半生,可谓顺风顺水。

她有幸生在秦腔还算鼎盛的时期,“八百里秦川黄土飞扬,三千万儿女齐吼秦腔,那时的秦腔遍布大街小巷,大人小孩都能随口哼上几句。

李苏迎虽然出生在普通家庭,但命运却赠与了她一副能唱戏的好嗓子。

儿时,她就喜欢模仿着收音机里的秦腔咿咿呀呀,渐渐地也能有声有色地来上一段。

长大些,父母见她在唱戏上颇有天分,便托人给她找来了一些跟戏班练习的机会,想着多一门手艺将来也是条出路。

没想到父母的无心插柳,就此改写了李苏迎一生的命运。

李苏迎痴迷戏曲,人又勤勉踏实,只要有登台的机会,不管多小的角色,她都用心准备。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有了这些戏台经验,李苏迎的唱功进步飞快。

一次登台表演,她凭借着自己独有的嗓音和娴熟的唱腔,得到戏曲大师雷开元老先生的赏识,愿意收她为徒。

都说名师出高徒,在雷老的指导下,李苏迎在秦腔的世界里如鱼得水,大到唱、念、打、做,细到神态韵味,都拿捏得恰到火候,很快成了戏曲界的翘楚。

人生的路,有时候一旦方向对了,接下来只剩顺风顺水。

作为雷老的得意门生,她被乾县剧团看中,成了一名正式的秦腔演员。

进了剧团的李苏迎,人生就此开挂:她的“下河东,三十六哭”,每一哭诉尽英雄泪;《哭坟》在凄凄哀怨中,唱尽了亲情的缠绵,《刘备托孤》中英雄末路,道不尽的凄凉惨淡。作品部部经典,听者无不潸然泪下。

就这样,她以哭戏一战成名,成了剧团中的顶流,用自己苍凉厚重的嗓音,直把哭音悲情戏唱进了众人的心坎里,收获戏迷无数,一时名满三秦。

董卿说:没有与生俱来的天赋,唯有后天的脚踏实地

世界不曾偏爱一个不劳而获的人,也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的人。

那时的她风光无限,殊不知,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命运早就在人生的脚本里埋下了伏本。

有时,人生最困难的不是努力,而是关键时刻的选择。

02一次选择,半世流浪

曾看到一句话说:生命,是一场漫长的棋局。这盘棋没有咧咧西风,没有四起狼烟,只有在取舍和进退中的抉择。

李苏迎风光的背后,少不了家人的默默付出。

成名前,她遇到了前夫,有了一个可爱的孩子,一家三口日子过得简单美满。

成名后,登台的机会多了,陪伴家人的时间少了很多。

对一个靠在黄土地里刨食为生的家庭来说,李苏迎蒸蒸日上的事业,弥补了亲情的短缺,必定,衣食富裕才会让家庭更温暖。

成年人纵使再有傲气,也得学会向生活妥协。

好在,李苏迎的事业越来越红火,很多戏迷为听她唱一曲,不远万里来到陕西,有人甚至一掷千金,只为见她一面,这一切让她名利双收。

《红楼梦》有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树大招风,登高必跌重

整日泡在戏里的李苏迎,在戏台上唱尽了人心的险恶,却不曾窥探到生活的真实面目。

一次错误的抉择,让她的人生从此跌落神坛。

有天,戏院里来了一个陌生的男人,刚开始她并没有放在心上,后来,男人的殷勤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言谈相投让两人生出几分惺惺相惜。

他的出现犹如一道彩虹,给李苏迎单调乏味的梨园生活添了几分色彩,也满足了她作为女人的虚荣心。

劳伦斯在《恋爱中的女人》里说:人心不知足,得寸必进尺

好女怕缠郎,男人似火般的热情,融化了李苏迎内心的坚硬,等她回过神时,发现自己早已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思虑良久,她毅然选择跟丈夫离婚,抛下三岁多的女儿,与情郎远走他乡。

那时,她以为遇到了真爱,殊不知,不过是一场别人蓄谋已久的谋算。

男人得到她后,很快又厌倦了她。不但弃她而去,还卷走了她身上所有的钱财。

屋漏偏逢连阴雨:李苏迎一时的心血来潮,让父母备受打击,众人的闲言碎语使他们的生活雪上加霜,母亲离家,父亲病亡;前夫在她离婚后没多久,不堪生活的重击,撒手人寰,独留下女儿孤零零一个人,只能寄宿在姑姑家。

接踵而至的暴击,让她彻底崩溃,精神也时好时坏,病痛缠身,最后落了个靠流浪乞讨度日。

一代名流,徒留一声叹息。

《佛经》有云:一念而成魔,一念而成佛,一念之间,一线之隔,截然不同。

人的一生,紧要处只有几步,小心选择,才会步步为营;一步踏错,遁入深渊再难回头。

人总要学会为自己负责,一旦走错了路,误入歧途,余生注定风雨飘摇。

03一朝迷茫,心入歧途

这七年来,李苏迎过得一塌糊涂。

村子里的人刚看到她时,都不敢相信眼前这个女人,曾是那个风光一时的唱将。

说起那段往事,有人难免唏嘘:觉得李苏迎咎由自取,因果报应。

张爱玲说:“人生是一袭华丽的旗袍,里面爬满了虱子。”

外人看到的永远是光鲜亮丽的皮囊,只有身处其中,才能领略各中滋味。

对很多60后、70后甚至80后的陕西人来说:秦腔是陕西人的魂。

大家在农忙空闲时,最大的娱乐除了七点钟的新闻,就是走村串县去看戏,最热闹的时候,隔三差五就有演出。

儿时,不懂生活的艰辛,满眼皆是热闹。长大后,才明白,那些热闹的背后,是很多人背负的生活。

当时,看戏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戏到哪个村,村长要安排村民轮流派饭,有些地方还要求管住宿。

收戏后,小孩子知道谁家有安排演员,家门口立时变成大家的乐园,演员们倒也和蔼可亲,教翻个跟斗,摸摸胡须、假发,能力范围内都是有求必应。

长大后才知,虽然2000多年来,秦腔诞生了无数名角,但是80年代后歌舞盛行,秦腔开始走下坡路,解决演员食宿问题,是为了留住秦腔的根。但是,这样的生活,还是让很多秦腔演员开始动摇。

无数个李苏迎,缔造了秦腔的风彩,繁华时秦腔给了她们希望;落寞时也让她们迷茫

再光鲜的明星需要舞台,没有舞台的明星也就失去了价值。

李苏迎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白天穿上戏服扮别人,晚上卸了装扮演自己。

生活上也并不如意,村里人都说李苏迎的老公老实木讷,一个女人,担着养家的重担,心里的委屈又无处倾诉,一有机会自然会向外求。

可是,她却忘了女人的安全感,从来都是自己给的

作家张小娴说:“惟有当你认清世间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事实,你才明白,安全感从来无法外求,也从来不在这世界以外。它是你内心世界的平安。

一个人真正的安全感和幸福,永远来自于内心的平和与自足。

就像董卿常说的那样:“靠什么都不如靠自己,因为这是最安全的。

生命是一个不断超越的过程,陷入困境,懂得向内求的人,才会求得真自我,而一心想着向外看的人,最后都活成了历史的过客

04心若清醒,落叶归根

半生飘摇惊回眸, 一念转瞬负清秋。

李苏迎在外流浪7年后,忍受不了外面的辛苦,或许是倦鸟想归林,她又回到了日思夜想的老家,住进了前婆婆的故居,只可惜如今人回楼空,早已物是人非。

一贫如洗的家,简陋的床上,几件破败的衣服七零八落,便是这个家里全部的家当。

好在,有好心的村民不忍心,把她的视频发到网上,顿时引起各界人士关注。

看到这么多热心肠的人伸手帮她,她泪流满面逢人就说:

谢谢大家……

我从来没想到自己会落到今天这般地步。

佛家有云:世间苦难万千,不曾有人逃脱一二。

人生之苦,生来就有,人活一世,心有千头万绪,身受百般折磨,苦痛无处不在。

网上曾流传这样一段话:

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爱难得,恨难得,爱恨都难。

人生遇到坎坷时,要学会自渡。

曾看到过一个禅意的故事:

说是有个年轻人,觉得生活太艰苦,每天都沉迷于怨天尤人中。

有一次,他出门散心,遇到瓢泼大雨,心灵更加消极。在屋檐下躲雨,恰逢一个撑伞的老僧,向他哭诉生活的不如意。

老僧闻言悠悠说道:你在屋檐下,我在雨中,我如何渡你?

年轻人脱口而出:你不是有伞吗?

老僧道:我在雨中不被淋皆因有伞,你之所以躲在屋檐下皆因无伞,君若想自渡,还请自己去找伞。

生活既然无人撑伞,我们就要学会自己打伞。

俗话说得好:书要向后翻,人要向前走。

生活想甜,就要学会自己加糖,生活里的苦,都是人的心态造就。

人这一生,做的是选择,修得是心态。

s

李苏迎的出现牵动了很多人的心:

当地民政部门知道后,第一时间妥善安置了她。

秦腔迷们纷纷留言说: 要筹钱帮她看病。

雷老的关门弟子——戏曲新秀徐通通,知道师姐的消息后,第一时间登门探望,希望可以用秦腔帮她点燃生活新希望。

生活虽苦,人心向暖。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很多不为人知的隐秘角落,那里遍体鳞伤、积寒成冰,但我们仍然愿意心怀美好。

莎士比亚说:点燃了的火炬不是为了火炬本身,就像我们的美德应该超过自己照亮别人。

愿我们每个人在点亮别人时,也会温暖到自己,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