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爱在原著中是什么样的性格(精神双胞胎简爱与林黛玉)

导语:千百年来,有关"爱情"的讨论和抒写就像一场永无止境的辩论会。不同时代的人为它赋予了不同的价值和内涵,流动的价值观频繁造访爱情的文学建筑,浇筑起一座富丽堂皇的爱情圣殿。从东方到西方,从勃朗特笔下的《简·爱》到曹雪芹的《红楼梦》,文化多棱镜之下的爱情故事和主角面孔总是呈现出相似的悲剧性景观。若以现代理性视角来解剖简·爱和林黛玉的角色设置,我们不禁发问,具有高度相似的身世命运和精神默契的简·爱与林黛玉,为何一个最终收获了爱情的果实,一个却注定走向幻灭?这是作者蓄意为之,还是爱情殉道者的既定归宿?且看文章的回答。

简爱在原著中是什么样的性格(精神双胞胎简爱与林黛玉)(1)

87版《红楼梦》陈晓旭饰演的林黛玉

一、 简·爱和林黛玉的可比性

1、从身世命运上来看

简·爱和林黛玉都是自小就傍人门户的孤女,童年的成长经历几乎没有经历过完整的母爱。这种独特而悲凉的幼年处境,塑造了她们别具一格的人格魅力,也为她们成年后的情感生活打上了一层灰冷的底色。

(1)简·爱——半世漂泊的落难公主

在童年时期,简·爱的父母就因病去世,从此她便寄居在舅舅家。然而命运多舛,疼爱她的舅舅也英年早逝,只剩下她一个人与刻薄的舅妈以及尖酸凶悍的表姐弟们惶惶度日。在舅妈的虐待下,她身心受尽欺凌。舅妈为了将她赶出家门,便将她送进一所冷酷森严的女子学院,节假日也不准她回来。在学校的时光使简爱陷入了更加被动的处境:歧视、羞辱,以及挚友的死亡。成年之后,简·爱在男主角罗切斯特的家里谋得一份家庭教师的职位,几番灵魂交戈之后,两人坠入了爱河。举行婚礼那天,命运再次对她开了一个玩笑,原来心爱之人早已娶妻。倍感压抑之际,简·爱选择单枪匹马四处漂泊。

简爱在原著中是什么样的性格(精神双胞胎简爱与林黛玉)(2)

电影《简·爱》剧照

(2)林黛玉——茕茕孑立的富贵水仙花

相较于简·爱,林黛玉的原生家境虽然殷实许多,却也同样遭遇双亲撒手人寰,孑然一生的悲凉处境。寄居豪门的她,在贾府勾心斗角的权欲游戏中,显得落落寡合与自命清高。尽管衣食无忧,贾母处处庇护,她依然时常顾影自怜,孤标傲世。幸好宝玉待她一番真心,两人在沟通上也有着敢于打破世俗禁忌的默契。但面对"金玉良言"的纷言纷语,她自觉与宝玉之间也隔了一层坚实的隔阂。感情与身世的双重焦虑,让她提前感受到自己命运的悲剧,以至终日以泪洗面,含恨而终。

简爱在原著中是什么样的性格(精神双胞胎简爱与林黛玉)(3)

《红楼梦》插画

2、从思想性格方面来看

在这方面,林黛玉与简·爱都有着非常强烈的自尊感,他们善于察言观色,呈现出或叛逆或清高的攻击性。正是这种异常浓烈的自尊感,保护着她们没有沦陷世俗生活的漩涡,即使处境困顿,也能让自己在精神层面享受到"拥有自己"的神圣感。

(1)自尊自爱的黛玉

林黛玉性格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于她的自尊自爱。在《红楼梦》的大量对白中,读者可以非常清晰地感受到她常常"出语尖酸"、"态度刻薄",对人对事"好挑剔"的性格特点。在这股自命不凡的背后,其实潜藏着林黛玉本人异于常人的自尊感。刚刚进入荣国府的她,唯恐受到旁人耻笑,说话做事步步惊心,不肯冒险多说一句话。曹雪芹给她下的命运判词"质本洁来还洁去",恰好浓缩了她不随俗、自珍自傲的性格魅力。

简爱在原著中是什么样的性格(精神双胞胎简爱与林黛玉)(4)

黛玉和宝玉偷读《西厢记》

(2)内外刚烈的简·爱

与林黛玉相比,简·爱不仅在精神层面上表现出自尊、叛逆的特点,她还将这种内在的精神转移到外在的脾性以及行为上。在舅母家里,面对恃强凌弱的表哥,个子明显矮一截的她却敢于反扑暴力,对抗身边人的恶意。面对舅妈的嘲讽与侮辱,她也没有选择忍气吞声,而是当面反驳,语出惊人。面对生命中的压抑与周遭人的不善良,她没有选择像林妹妹那样看在眼里,吞进心里,而是寻找外部宣泄,努力攀援伸向外部世界的触角。

简爱在原著中是什么样的性格(精神双胞胎简爱与林黛玉)(5)

简·爱和罗切斯特

二、中西哲学视野之下的简·爱和林黛玉形象剖析

从哲学层面来讲,东西方文明对人生追求以及个体自身价值的思考与侧重有着天壤之别。简单来说,西方哲学强调的是对"真"的追寻,背后蕴含着对个体生命价值及其生存状态的尊重和强调。而东方哲学侧重的是对"善"的思辨和实践,流露出对人际关系和群体价值的崇拜和珍视。简·爱的形象更符合个体克服外部障碍,从而实现自身价值的特点,迎合的是对"真"的追求。而在林黛玉身上,外部世界的障碍被抹去了锐角,与其说她是在反抗封建礼教,毋宁说她是在一种充满仁爱的处境中忍受自我赋予的压抑与内心矛盾。所以林黛玉的角色更多地流露出她在世俗规范与自我追求的对抗中,走向死亡这唯一归宿的无奈感。

简爱在原著中是什么样的性格(精神双胞胎简爱与林黛玉)(6)

曹雪芹画像

1、简·爱形象中的西方哲学思想

简·爱所追求的,是一种以真实感情为基础的平等之爱。虽然她的出身给她打上了阶级的烙印,当她在寻求跨越阶级的爱情时,却并不想用人格尊严为理想爱情买单。她对爱情的追逐和向往,脱离了世俗规训和身边人的异样眼光,是一种纯粹的对真实感情与真实自我的追求。当她陷入爱情的漩涡之际,她从未因自己的身份和平凡的样貌沮丧过,相反,她以一种坦坦荡荡的姿态,活出了自由洒脱的生活。

(1)向往精神独立

从精神层面来说,她是不随波逐流的高贵公主,她追求的是一种双向的精神上的平衡与独立。面对与自己阶级悬殊的罗切斯特,她没有陷入自卑,反而因为自尊自爱使得人格大放异彩。罗切斯特也因此跨越世俗的规训与金钱的屏障,视她为可以与之灵魂对话的人。正是出于她如璞玉般洁白无暇的朴素爱情观和人格魅力,罗切斯特仿佛在精神世界里找到了另一个自己,遂而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可以说,简·爱白璧无瑕的爱情观没有参杂任何世俗功利的衡量,它平凡、圣洁,闪耀着精神独立的斑斓,完美阐释了真爱的本质。

(2)追求平等之爱

在简·爱的爱情里,金钱、阶层、地位不平等问题一直是外人眼中不可跨越的丘壑。和男主罗切斯特相比,简·爱是一个是相貌平凡、出身低微的平民女教习,而罗切斯特却腰缠万贯,是典型的钻石王老五。以世俗眼光来看,二人结合的机会微乎其微。但在简爱看来,感情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物质财富和地位阶层不足以衡量爱情的分量。在追求美好爱情的同时,她既没有因为身份、阶层等客观限制而放弃关于爱情的理想,也不因外人眼中的不对等而对知己屈意献媚,低到尘埃里。在她看来,真爱是不以金钱为转移的,是外人不可撼动的精神力量。

简爱在原著中是什么样的性格(精神双胞胎简爱与林黛玉)(7)

穿婚纱的简·爱

2、 林黛玉形象中的东方哲学精神

林黛玉的爱情故事充满了十足的悲剧性色彩。她和贾宝玉前世定情,今生为爱而生、甘为情死。可以说,她的爱情观有一种"爱不得,毋宁死"的刚烈特质。

(1)服从伦理规训

在黛玉凄美而短暂的生命中,与贾宝玉的爱情是她在贾府里最有力量的精神支柱与勇气来源。她对贾宝玉,爱得纯粹、猛烈,甚至极端,让人不忍崒读。但也正是这样一个为爱执着的奇女子,最终使自己陷进了爱情的圈套,成为了爱情的祭品,香消玉殒。她的寻爱心路让人觉得格外惋惜——她把外部规训与内心诉求之间无法调和的矛盾统统吞咽进心里,化为一根根重伤自己的倒刺。她一方面极度渴求不受约束的爱情,一方面又忌惮于伦理的拷问。她的情感世界呈现出某种悖论。在灵魂深处,她无可救药地爱慕着宝玉,有一种甘为情死的执着;在外在表现上,她却反向压制,在"发乎情止乎礼"的克制中自我阉割。可以说,爱情成就了她,放大了她的人格魅力,同时也湮灭了她,吞噬了她的青春。

简爱在原著中是什么样的性格(精神双胞胎简爱与林黛玉)(8)

插画《黛玉葬花》

(2)崇尚群体价值

与简·爱一样,林黛玉对于爱情同样表现出矢志不渝的态度。不同的是,她对真爱的追求被限制在世俗道德以及群体价值观的一张潜网之中。她对宝玉的情,即便来得惊天地泣鬼神,也难以跳脱伦理价值的框架,难以摆脱周围群体关系的掣肘。因此,她既憧憬着与宝玉木石前盟的兑现,又左顾右盼于老太太和舅母的意思。纵然她具有抗争的意识,但是仍然恐惧落人笑柄、战战兢兢;纵然她也渴望自由,也只能以泪洗面,借诗浇愁了。

简爱在原著中是什么样的性格(精神双胞胎简爱与林黛玉)(9)

林黛玉和贾宝玉

三、 中西宗教视野之下林黛玉和简·爱的角色分析

自中世纪时期起,西方文学就逐渐出现了融汇宗教元素的写作传统。基督教及其赖以生存的《圣经》对西方文学世界的影响尤为明显,不仅为创作者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促进了小说伦理准则的诞生。基督教宣传"原罪说",侧重于"寻求宽恕"的生活信条。而在东方,佛学也对古代小说文本及其伦理价值产生了重大影响。佛教宣扬"苦谛"与"轮回",关照肉体、情感以及精神上的痛苦,认为人生一世,有苦无乐,并且要通过对现世的超越,才能摆脱痛苦。若非如此,人就不能解脱自我。

简爱在原著中是什么样的性格(精神双胞胎简爱与林黛玉)(10)

夏洛蒂·勃朗特肖像

1、林黛玉形象中的宗教意识

林黛玉的命运设置带有非常浓烈的佛学元素。她的前身是仙界的一棵绛珠草,她落入凡间是为了报恩。她在性格上表现出的"清高"和"寡合"正好符合仙子素静、不喜喧闹的特点。她纯洁清高,不随波逐流,宛如一朵盛开于淤泥中的莲花。而莲花正好也是佛教的一种符号。林黛玉不仅在情感中倍受压抑,在肉体上也遭受着不治之症的折磨,这些设置非常符合佛教中"苦谛"的释义。在爱情受挫无可挽回之际,她一心寻死,采用绝食的方式糟蹋自己的身体。从佛学角度来看,这正是佛教启迪世人超脱现世、脱离苦海的箴言。

简爱在原著中是什么样的性格(精神双胞胎简爱与林黛玉)(11)

黛玉作诗

2、简·爱角色中的宗教意识

在简·爱的爱情经历中,她的内心追求与宗教意识曾一度产生过剧烈的摩擦。在原始爱欲的的驱动下,她无可救药地迷恋上了罗切斯特。上帝被她遗忘,阶级的鸿沟也不复存在,爱情成为她唯一的崇拜之物——简·爱坠入了崇拜偶像罪的泥淖中。在她的婚礼上,与有妇之夫的结合再次令她堕入淫事婚姻的罪恶中。因此上帝驱逐她离开罗切斯特,在流浪中遭受饥寒交迫。她意识到这是来自上帝的惩罚,于是平静地承受着肉体和情感的痛苦。在苦难的洗礼之后,她再次回到罗切斯特身边。此时的她,内心充满了宽恕和平和,她像神一般降临到双目失明、困顿潦草的罗切斯特身边,甘愿成为他的眼睛。她既追寻到了理想的爱情,收获到人生的幸福,也在宗教意义上完成了对自我的救赎。

简爱在原著中是什么样的性格(精神双胞胎简爱与林黛玉)(12)

简·爱和罗切斯特

结语: 在简·爱与林黛玉的角色对比中,简·爱对于"独立"和"平等"精神追求是她寻爱之路上最大的原动力。正是这股鲜明而富于抗争意识的精神力量,使得她在与自己地位悬殊的爱人面前,依然能够做到不卑不亢,丝毫没有献媚卖俏的倾向。对于简·爱而言,爱情如若是不平等的,她宁愿选择自我放逐也绝不委身迎合。反观黛玉,她依然向往自由的爱情,但却止于精神层面的冒险。在真实的世俗生活中,她能做到遗世独立,保护自己不受尘世浸染,却捍卫不了自己的爱情,改变不了自己的婚姻听命于他人摆布的困境。可以说,黛玉有向往自由的理想,却并未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她的内心深处,依然依附于封建伦理所崇尚的信条。她的爱情悲剧也正好源于这种"清醒意识到自己在世俗中的精神越轨,却对改写命运有心无力"的极端无奈感。

参考文献:

1、《红楼梦》

2、《简·爱》

3、《东西方跨世纪作家比较研究》

4、《<红楼梦>的观园爱情世界与<简·爱>的庄园爱情世界之比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