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怕娶错妻女怕嫁错郎文案(流行的老公老婆)

○湖广渔夫○

汉语的词汇,不单单是语言符号,还具有文化意义,称谓词更是如此。

近几十年,老公、老婆这一夫妻称谓十分流行,并纳入到普通话词汇中,对比古代的相公、娘子等,“老公、老婆”流行是不是丢失了文化内涵?

男怕娶错妻女怕嫁错郎文案(流行的老公老婆)(1)

▲▲溯源:丈夫本是美称,妻子原是复合词

丈夫、妻子,在现在汉语中,是夫妻称谓的书面用语,也用于口语背称。

在古代,丈夫、贤妻也是夫妻之间的面称词。面称即对称,是两人讲话时,称呼对方。

词语溯源,丈夫本是成年男子的美称。“人长八尺故曰丈夫。”丈,指身高。十尺为一丈,八尺接近一丈,所以身高八尺为“丈夫”。

古代八尺相当于现在的一米八多点。

“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按周朝礼制,男子二十而成年,行冠礼,进入丈夫之列。所以丈夫不是随便能称的。而“大丈夫”“美丈夫”更是超级赞誉了。

丈夫的本义是指成年男子,成年则可婚配,所以后来把夫妻之夫也称为了丈夫。

丈夫,在古代可作为面称、敬称,只是现代不这样了。明代白话短篇小说集《三言》中,就有几例。

浑家料是留他不住了,只得问道:“丈夫此去几时可回?”——《喻世明言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水浒传》《三国演义》中,也有面称丈夫的例子。

再说妻子,古时妻子含义是“妻 子”,是妻子儿女的意思。

唐诗“但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中的“妻子”,指他的妻和子,不是单指他的妻。

古代允许一夫多妻,有妻有妾,妻指正式配偶。妻子是个中性词,作为敬称是贤妻、娇妻。

男怕娶错妻女怕嫁错郎文案(流行的老公老婆)(2)

▲▲郎君、官人、相公、娘子、大姐……古人的称呼里满是敬意

“相公何以处之?”

“相公休得取笑。”

“郎君未可前,待我整容仪。”

“官人前程远大,早去早回。……”

“我家官人到不是这样人。”

……

这是古代诗文中,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郎君、官人、相公,本是古代对男子的泛尊称,后也作为妻对夫的尊称。

郎君,对官吏、富家子弟的通称。

官人,本是指当官的人,但后来泛化为对男子的敬称,没当官的读书人,也被称官人。

相公,是对宰相、官员的称呼,后成为对贵族青年的尊称,如《红楼梦》中,薛姨妈称柳湘莲为“柳相公”,尤氏称秦钟为“秦相公”。

在元代、明代,称妻子为“娘子”十分普遍,上至官员,下至黎民百姓,都这样称。

“夫人”称呼体现一定身份,一般高官的妻子才被敬称为“夫人”。

底层贫贱夫妻,对称也是尊敬有加,称大哥、大姐(或大嫂、姐姐)。

《水浒传》第七回:林冲娘子赶到布帘下叫道:“大哥,少饮早归。”……林冲立在胡梯上,叫道:“大嫂开门!”

潘金莲与武大郎,也是互称哥、嫂。

《水浒传》第二十四回:武大叫一声:“大嫂开门!”只见芦帘起处,一个妇人出到帘子下,应道:“大哥,怎地半早便归?”

这里的大哥、大嫂,与年龄、排行无关,是一种往上说的敬称。

还有丈夫称妻子为“姐姐”“妈妈”的。

明《三言》中,将妻子称“姐姐”共计5例。“姐姐,你去使头家里,如何恁早晚才回来?”

王员外闻言,心中欢喜道:“妈妈所见极是!但不知他可肯哩?”——《醒世恒言 张廷秀逃生救父》

文中,王员外五十多岁,多次称老伴“妈妈”。湖广渔夫认为,这里“妈妈”应是借用的晚辈称谓,以示尊敬,正如现今老夫老妻互称婆婆、爹爹。

明代,一般习惯称少妇为“娘子”,为爱称,老夫老妻就改口“妈妈”等其他敬称了。

男怕娶错妻女怕嫁错郎文案(流行的老公老婆)(3)

▲▲老公、老婆为市井俗称,明代以前就有

再回到现今流行的老公、老婆称谓。

从明代小说看,老公、老婆作为丈夫、妻子市井俗称,古代使用已十分普遍。据统计,在明长篇小说《金瓶梅》中,“老婆”出现305次,“婆娘”出现32次(在陕西等地方言仍在使用“婆娘”),“老公”出现68次。

当然,《金瓶梅》中,“老婆”这个词并不专指妻子,有时也指丫头、仆妇。

“公”,一般指称男性长辈,妻子称丈夫的父亲为“公公”,也有称祖父为“公公”的。“老公”一词,也是皇宫对太监的口语称呼。

“婆”,在古代及现代,是对年老妇女及女性长辈的普遍称呼。婆婆,老太婆,指女性老人。

一些地方方言,祖父称爹,曾祖父称为“太公”,或“老爹”;祖母称“婆”,外祖母称“外婆”,曾祖母则称“老婆”。

老婆这个词,最初指年老的妇女,这点是无疑问的。但至少从宋代开始,就有指妻子的俗称。至于由来,湖广渔夫认为,可能最开始是专指年老的妻子,后来泛化为妻子。

男怕娶错妻女怕嫁错郎文案(流行的老公老婆)(4)

▲▲大俗即大雅,老公、老婆也能叫出满满的爱意?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提倡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爱人”成为配偶称谓。“爱人”不分男女,倒是彻底平等。

近些年,可能是受港台电影的影响,老公、老婆竟成了面称,夫妻之间当面直接喊老公、老婆了。

前面讲过,从明代小说看,古代,老公、老婆只是作为他称、背称,夫妻之间当面讲话是不这样称呼的。

郎君、相公、娘子、贤妻……这些称谓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老公、老婆反倒越来越吃香了。怎么理解?

从字面上看,老公、老婆作为夫妻称谓,的确是很俗的。这里的“公”“婆”字义何解?只能作“公母”性别符号理解吧?

南方广东等地,把雄鸡称鸡公,母鸡称鸡婆。湖北一些地方也有这类方言,称泼妇为“恶鸡婆”,称爱逞能者为“叫鸡公”。

年纪轻轻、二十出头的小两口,就称老公、老婆,的确有些不伦不类。20岁的新妇人,就被称“老婆”,哪里“老”,哪是“婆”?

但有句话说得好,大俗即大雅。“老”也有尊敬的意思,如老祖宗、老先生、老神仙等。老公,老婆,也可理解为有几分尊敬?

再则,“老”有长久之意,老公、老婆寓意夫妻白头偕老,长相守。只要感情有,老公、老婆也能叫出满满的爱意。

男怕娶错妻女怕嫁错郎文案(流行的老公老婆)(5)

▲▲被误用的称谓——媳妇

最后说下“媳妇”这个称谓。

媳妇,本义是指儿子的妻子,即儿媳,是晚辈,但后来北方方言中,又用来指已婚男子本人的妻子。

婆媳,翁媳,本来辈份很清晰,“媳”误为夫妻之妻后,带来辈份混乱。为了区别,如果指儿子之妻,须特意加“儿”字,以“儿媳妇”称之。

媳,原为息。息字,本义指气息、呼吸。呼吸是有生命的象征,因此“息”又引申为繁殖、滋生,再引申指子女。

在湖北及南方多地方言中,媳妇仍指儿子的妻子。湖北方言这个词的词尾有助词,媳妇子,媳妇伢。

《红楼梦》中,媳妇一词出现的次数是49次,比较多,词义既有指妻子的,又有指儿子之妻的,还有泛指已婚妇女的。

第十回:贾珍道:“人家原不是混饭吃久惯行医的人。因为冯紫英我们好,他好容易求了他来了。既有这个人,媳妇的病或者就能好了。”(指儿子贾蓉的妻子。)

第三回:当下贾母一一指与黛玉:“这是你大舅母;这是你二舅母;这是你先珠大哥的媳妇珠大嫂子。”(指妻子。)

第十九回:宝玉听了笑道:“想必他将来有些造化。等我明儿说了给你作媳妇,好不好?”(指妻子。)

第三回:又有王夫人之兄嫂处遣了两个媳妇来说话的。(泛指已婚妇女,相当于“来了几个婆娘”。)

(本文配图来自网络。)

钩沉乡愁民俗,聚焦城乡共荣

点“关注”,看湖广渔夫趣说杂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