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一起看过的课文(我们一起读过的课文)

那些年我们一起看过的课文(我们一起读过的课文)(1)

听音频,让全国最好的声音带你穿越回到少年

初中《语文》第2册 人教1988年版

那些年我们一起看过的课文(我们一起读过的课文)(2)

那些年我们一起看过的课文(我们一起读过的课文)(3)

那些年我们一起看过的课文(我们一起读过的课文)(4)

那些年我们一起看过的课文(我们一起读过的课文)(5)

那些年我们一起看过的课文(我们一起读过的课文)(6)

那些年我们一起看过的课文(我们一起读过的课文)(7)

作者简介

《求雨》是赵树理于一九五四年写的唯一的一篇小说。作品描写解放初期,经常遭受旱灾威胁的金斗坪村又遇上了旱灾,村党支部书记于长水,响应政府号召,带领群众开渠引水。但是,当年土改时曾积极揭发、控诉地主利用求雨剥削穷人罪行的老贫农于天佑,却拒绝参加开渠,反而带一班老头到龙王庙求雨。于是,围绕“开渠”、“求雨”,展开一系列矛盾冲突。小说逼真而形象地反映了这两种不同的人物所代表的新旧思想的消长变比。

那些年我们一起看过的课文(我们一起读过的课文)(8)

赵树理(1906年—1970年),原名赵树礼,山西晋城市沁水县尉迟村人,现代小说家、人民艺术家,山药蛋派创始人。1906年出生在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5年夏考入山西省立长治第四师范,开始写新诗和小说。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革命。解放后先后在《工人日报》《说说唱唱》《曲艺》《人民文学》等刊物工作,1964年回山西晋城工作。文革期间遭到残酷迫害,于1970年9月23日含冤去世。他的小说多以华北农村为背景,反映农村社会的变迁和存在其间的矛盾斗争,塑造农村各式人物的形象,开创的文学“山药蛋派”,成为新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文学流派之一。代表作有《小二黑结婚》、《灵泉洞》、《三里湾》、《李有才板话》等。

那些年我们一起看过的课文(我们一起读过的课文)(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