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收官之年(计划用3年时间摸清全国种质资源种类)

来源:中国网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收官之年(计划用3年时间摸清全国种质资源种类)(1)

农业农村部网站截图。

中国网3月24日讯 据农业农村部网站今日消息,近日,农业农村部部署开展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就推进开展农作物、畜禽、水产种质资源普查进行了安排。日前,农业农村部负责人就普查有关情况回答提问。该负责人在介绍本次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目标时提到,计划利用3年时间,完成一次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种质资源普查,全面完成农作物、畜禽和水产种质资源普查,摸清全国种质资源种类、数量、分布、主要性状等家底。

计划利用3年时间摸清家底‍

该负责人表示,农业种质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的战略性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与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作物品种历经7-9次更新换代,每一次都是从资源上先突破,种质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种业之争本质是科技之争,焦点是资源之争。

该负责人还指出,谁占有了更多种质资源,谁就掌握了选育品种的优势,谁就具备了种业竞争的主动权。没有自主的资源,就没有自主的品种。农业农村部介绍,我国是种质资源大国,但还不是种质资源强国。目前,许多种源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重要原因就是优异种质资源储备不足,精准鉴定挖掘不够。要打好种业翻身仗,实现种源自主可控,必须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当务之急是要开展资源普查,摸清资源家底。

据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分别于1956-1957年、1979-1983年开展了两次农作物种质资源征集,保护了一大批资源;于1979-1983年、2006-2009年开展了两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基本掌握了除青藏高原区域以外的大部分地区畜禽遗传资源情况;水产方面还没有开展过全国性的普查。

该负责人指出,农业种质资源分布状况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中。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气候环境变化以及农业种养方式的转变,农业种质资源数量和区域分布发生了很大变化,部分资源消失的风险加剧,一旦灭绝,其蕴含的优异基因、承载的传统农耕文化也将随之消亡,损失难以估量。因此,迫切需要组织开展新一轮普查,摸清我国农业种质资源家底和发展变化趋势,开展抢救性收集保存,这是打好种业翻身仗的首要任务,更是事关农业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

据介绍,这一轮普查,农业农村部计划利用3年时间,全面完成农作物、畜禽和水产种质资源普查,摸清全国种质资源种类、数量、分布、主要性状等家底,明晰演变趋势,发布种质资源状况报告,有效收集和保护珍稀、濒危、特有资源,实现应收尽收、应保尽保。

水产种质资源普查在全国范围内属首次

该负责人介绍,2019年的水产养殖总产量超过5000万吨,占我国水产品总产量的比重达78%以上,是世界上唯一养殖总量超过捕捞总量的主要渔业国家。这个发展过程,大量的水生生物资源被发现、驯化、培育成了水产种质资源。“六五”期间,在长江、珠江和黑龙江进行了草鱼、鲢、鳙的原种收集与考种研究(俗称“三江考种”)。此后,除育种研究进行的零星种质调查收集外,还没有对水产养殖种质资源进行过全国性普查。

水产种质资源是推动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的必备物质基础,此次全国水产种质资源普查是首次,主要完成3项重点任务。

第一,开展基本情况普查。对分布在全国的鱼、虾蟹、贝、藻、棘皮、两栖爬行等水产养殖种质资源进行普查,摸清资源种类、群体数量、区域分布、保护利用等情况,实现原种、地方品系、新品种和引进种全覆盖。

第二,开展重点调查与收集保护。依托有关专业机构开展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的特征特性测定、遗传多样性评价等重点调查。根据调查结果,采取活体和遗传材料保护相结合的方式,活体资源纳入原良种场、保种区保护,相关遗传材料提交国家种质库保存。

第三,建立资源数据库和发布资源名录。建立全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数据库,纳入全国统一的农业种质资源数据库平台;编写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系统普查报告、资源状况报告,发布国家水产养殖种质资源名录。

规模最大、参与人员最多的一次普查

据悉,这次普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技术要求最高、参与人员最多的一次普查。农业农村部组织制订并印发了《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工作总体方案》及农作物、畜禽、水产三个分物种的具体实施方案,重点强调结果导向,为打好种业翻身仗夯实资源基础。预期成果概括起来直接体现为“321”,即发布三份报告、保护两类资源、建立一个大数据平台。

第一,我们将分别发布国家农作物、畜禽、水产资源状况报告,包括我国农作物、畜禽、水产种质资源家底,以及近几十年的消长变化,这是今后制定保护利用政策的根本依据。

第二,我们将抢救性收集一批珍贵、稀有、濒危资源,发现鉴定评估一批特色优质高效的新资源,届时我国资源保存总量将位居世界前列,这是今后实现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宝贵财富。

第三,我们将健全国家农业种质资源数据库,构建全国统一的农业种质资源大数据平台,这是今后实现农业种质资源高效管理和利用的重要支撑。

此外,2015年,农业农村部启动了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计划完成31个省份2323个农业县的普查与征集,以及其中种质资源丰富的679个农业县的重点调查与抢救性收集。

该负责人表示,目前,已完成了1616个县的普查与征集、291个县的重点调查与抢救性收集工作,新收集资源9.2万份。此次普查,主要是利用3年时间,完成攻坚收尾工作,并开展特色优异资源展示推介,促进共享交流。主要包括:一是完成707个县的普查与征集、388个县的重点调查与抢救性收集;二是完成所有新收集种质资源繁殖和基本生物学特征特性鉴定评价,编目入库(圃)保存;三是对征集和收集的珍贵地方品种和具有开发利用前景的种质资源进行田间展示与宣传,分年度发布十大优异农作物种质资源,推进资源共享和开发利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