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桥杜牧(餐桌上的二十四桥明月夜)

作者:黎荔

二十四桥杜牧(餐桌上的二十四桥明月夜)(1)

金庸武侠名著《射雕英雄传》中,黄蓉为洪七公烹制“二十四桥明月夜”、“君子好逑汤”等美食,诱得洪七公对郭靖倾囊相授“降龙十八掌”。在这部小说中,洪七公是出名的美食家,一生追求味蕾享受;女主角黄蓉聪明灵巧,厨艺了得,活活就是一位厨神。那么,到底“二十四桥明月夜”是一道什么样的菜肴呢?

首先,我认为这道菜一定是淮扬菜。因为“二十四桥明月夜”句出自唐代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二十四桥杜牧(餐桌上的二十四桥明月夜)(2)

唐文宗大和七年四月到九年初,杜牧曾在淮南节度使(使府在扬州)牛僧孺幕中作过推官和掌书记,和当时在幕任节度判官的韩绰相识。这首诗当是杜牧离扬州幕府后不久寄赠韩绰之作。扬州素以淮扬美食著称,淮扬美食滥觞于秦汉,发展于隋唐,成熟于明清,最终发展成为全国四大菜系之一的“淮扬菜”。清人盐商童岳荐搜集编纂了淮扬菜二千余种,汇成十卷,书为《童氏食规》(又名《调鼎集》、《北砚食单》);清人袁枚撰写的《随园食单》中,介绍了几十种扬州菜肴;清人李斗于《扬州画舫录》中,也记载了百余种扬州菜谱。可以说,扬州美食名扬天下,以选料精细、做工讲究著称。2019年,扬州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世界美食之都”称号。扬州的饮食文化见功夫、见性情,只有在那座“十里栽花算种田”的古城,厨师才会以锅灶为纸、铲勺为笔、食料为墨,用最平淡无奇的东西,像种花养鸟、像写诗作画那样,做出种种精致的天下绝品来。

二十四桥杜牧(餐桌上的二十四桥明月夜)(3)

金庸是否来过扬州,这不得而知(他曾说过没有来过),但文学赋予了每一位作家以想象和虚构的权利,金庸也就自然可以神思扬州。他在其名作《射雕英雄传》、《笑傲江湖》、《书剑恩仇录》、《倚天屠龙记》等多部作品中都提到了扬州,有时是蜻蜓点水,有时是大书特书。尤其是在《鹿鼎记》中,金庸更是对扬州作了细致深入的描绘。当年写作《射雕英雄传》时的金庸,正从《大公报》离职,与沈宝新共同创办了《明报》,身兼多职,忙得不可交,每晚回家都是凌晨两三点,经常吃冷泡饭,能够写出很多奇思妙想的美食主要得益于他读了很多书,从传统文化中吸取了很多精髓,“二十四桥明月夜”这道菜是他对于扬州的文化性想象与典故化用。在中国,众多的文学作品都有过对扬州美食的描写。譬如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对扬州美食的描写就颇为详尽。金庸应该也受到这些文学名著的启迪,但与此同时他还是写出了自己的特点与创新。

二十四桥杜牧(餐桌上的二十四桥明月夜)(4)

其次,我认为,这道菜是一道精妙绝伦的豆腐羹汤菜。且看书中描写黄蓉如何做“二十四桥明月夜”:

“那豆腐却是非同小可,先把一只火腿剖开,挖了廿四个圆孔,将豆腐削成廿四个小球分别放入孔内,扎住火腿再蒸,等到蒸熟,火腿的鲜味已全到了豆腐之中,火腿却弃去不食。洪七公一尝,自然大为倾倒。这味蒸豆腐也有个唐诗的名目,叫作【二十四桥明月夜】。要不是黄蓉有家传‘花拂穴手’的功夫,十指灵巧轻柔,运劲若有若无,那嫩豆腐触手即烂,如何能将之削成廿四个小圆球?”

下图是香港中华厨艺学院的厨师和学员烹制“射雕英雄宴”,所烹制的一道“二十四桥明月夜”。看了以后我却有点大失所望,觉得这并非我心中魂萦梦牵的江南水乡。为什么这么说呢?还是回头来读杜牧原诗吧!

二十四桥杜牧(餐桌上的二十四桥明月夜)(5)

前两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写诗之时,诗人杜牧正在北方中原地区,遥念扬州,回忆中扬州的秋日风光:青山一带,隐现天际,绿水悠长,迢迢不断。虽然已到深秋,但想必扬州的草木尚未凋零,仍然充满青翠生机。扬州地处长江北岸,但整个气候风物,实与江南无异;“烟花三月下扬州”、“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说明扬州在当时人的心目中,简直是花团锦簇,四季如春;“草未凋”与“青山”、绿水组合在一起,正突现了江南之秋明丽高远,生机勃勃的特征。所以作为一道展现江南之美的形意菜,怎么能如此缺乏青翠悦目的点缀呢?从图中的造型来看,根本无法由此唤起对江南风光绚丽的想象与向往。

还有,金庸分明说得清楚,先把一只火腿剖开,挖了廿四个圆孔,将豆腐削成廿四个小球分别放入孔内,扎住火腿再蒸,等到蒸熟,火腿的鲜味已全到了豆腐之中,火腿却弃去不食。可见火腿是弃去不入菜的,淮扬菜是文人菜、雅士菜,整只火腿上桌这种直白与炫耀,毫无想象余地与分寸节制,显然与淮扬菜的精致细腻不搭调。

二十四桥杜牧(餐桌上的二十四桥明月夜)(6)

这道菜毕竟来自于唐诗,原诗用很少的字,表达出对扬州繁华消逝、人去楼空的感慨。“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诗的三四两句美景落到旧日同游好友韩绰身上,点醒寄赠之意,趁此表现出扬州特有的美景佳胜,和诗人对它的怀念遥想。二十四桥和未凋的草一样,还依然存在,但江南秋尽,那桥上的吹箫玉人,却不知何处去了,这在明月之夜,更是令人惆怅。杜牧在扬州作幕期间中,经常于夜间到十里长街一带征歌逐舞,过着诗酒流连风流放纵的生活,当时韩绰想必也常与诗人一起游赏。末两句,杜牧以设问的方式,对友人善意调侃,又对友人的处境表示了无限欣慕:

青山隐隐起伏,江流千里迢迢。

时令已过深秋,江南草木未凋。

扬州二十四桥,月色格外娇娆。

老友你在何处,听取美人吹箫?

这幅用回忆想像织成的月明桥上教吹箫的生活图景,不仅透露了诗人对扬州繁华景象,令风流才子们醉心不已的生活的怀恋,而且借此寄托了对往日旧游之地的思念,重温了彼此同游的情谊。这里的“玉人”不一定指女子,玉人是不分男女的,美者颜如玉,也可以指男子,我觉得在这首诗的语境中,是杜牧对于韩绰的调侃或美称。玉人“何处”应作“何在”解,形容往事的不堪回首月明中。扬州的美,是花团锦簇,是烟花繁盛。杜牧的《樊川集》云:’扬州胜地也,每重城向夕,倡楼之上,常有绛纱灯万数,辉耀罗列空中,九里三十步街中,珠翠填咽,邈若仙境。”可见杜牧是很醉心于这九里三十步街的繁华,杜牧诗中的二十四桥应该不只是一座桥,而是罗布于这九里三十步街的二十四座桥。末两句隐约表达的,是诗人翘首遥思、怀恋繁华旧游的感情。所以,作为形意菜的“二十四桥明月夜”,一定是表面上看来,是青翠与雪白相搭配的清淡素菜,但细尝起来,竟然味道腴厚。火腿味浓、豆腐味淡、一荤一素、一浓一淡。火腿虽然撤去,繁华纵然事散,但肉味完全渗透于豆腐之中,宛如惆怅旧欢如梦,丝丝缕缕,挥之不去。如此才能成就了这一道看似平平无奇实则内藏乾坤的“二十四桥明月夜”。

如果不是这样有情趣、有创意、有意境,而是一整只粗大油亮的火腿直接端了上来,上面铺着二十四个小豆腐球,怎能说是色、香、味、形俱佳的天下第一宴淮扬菜,也实在辜负了当年飘然风中的吹箫玉人,辜负了江南青山绿水深处的二十四桥,辜负了高悬千古遍洒清辉的一轮明月!

二十四桥杜牧(餐桌上的二十四桥明月夜)(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