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古老经典民谣(从老橡树上的黄丝带开始)

民谣

从诺贝尔文学奖公布到现在,网上还有消息在说诺贝尔官方依然没有联系到鲍勃·迪伦。所以人们都用一种调侃的心态开始猜测他到底会不会去领诺贝尔文学奖。

其实只是一种大众娱乐心理,至于领不领奖都也已经尘埃落定了,反而没什么应不应该,他自己高兴就好。既然是因为歌曲中诗词和精神是获奖的,它是主角才对。

民谣被音乐界定义为一种带有民族色彩、流行于民间的歌曲。欧美民谣跟中国的民歌是一个完全不同的类型,也是现代音乐一个非常重要的类型。

这几天重新把收集的欧美民谣经典歌曲找出来,在看书、闲暇、工作时由着它们慢慢吟唱,其实别有一番风味,民谣歌曲听得多了,就想写写几篇自己最喜欢的。

一个真实故事《老橡树上的黄丝带》

《老橡树上的黄丝带》 Tie A Yellow Ribbon Round The Ole Oak Tree这首歌应该是我们中国人先最熟悉的,最先开始是因为美国《纽约邮报》刊登了一个《回家》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因倒闭破产而被判服刑三年的男子,在出狱的前夕,他写了一封信給在乔治亚州的妻子,表达了自己曾经犯过的过错,没有尽到作为丈夫和家人的责任,从而内心感到自责而歉意。问她是否还愿意接纳他,如果愿意的话,便在他出狱当天,在家门前那棵老橡树上系上一条黄丝带,如果答案是否的話,也就是他沒有看到黄丝带的話,就明白妻子心意,会选择离开家乡,不再回来。故事的最后,这个犯人做在车上,远远望去,看到村口的老橡树上挂了几十上百条黄丝带,这些黄丝带像欢迎的旗帜迎风飘扬·····他的妻子、儿子、女儿和村里的所有人都出来迎接他回家。

回家

《Vincent》 天才的纪念

“Starry, starry night.. Paint your palette blue and grey, Look out on a summer's day·········”

当年这首歌第一句就已经征服了所有人,第一次真正爱上这个歌曲,是一年半夜赶作业的时候,图案老师是一个敬业的美女老师,作业多。

图案设计是一种需要非常耐心和细腻技巧的活,拖延症已经让整个宿舍的小伙伴踩着死线,几个人拿着画板一直画到半夜,突然从播放着的音箱里传出这首歌曲,Starry, starry night.····.在夜深人静的空间回荡着,仿佛真的看到窗户外面的夜空,拿着画板上涂抹着灰与蓝·········从此以后《vincent》成我们夜间一道美丽又悠长的伴随曲。

梵高的画艺术赏析过无数次,可是用音乐的方式去理解去想象,有一种特殊的意义,音乐中情感一直被视为歌曲艺术的灵魂,《vincent》是一首民谣音乐,音乐家试图用声音来对表达了对梵高的

But I could have told you, Vincent 文森特,我本该告诉你。

This world was never meant for one 像你这样美好的灵魂,

As beautiful as you。 本就不该来这肮脏的世间。

歌曲是描绘了梵高画作《The Starry Night》也描绘了当时梵高在创作这个画时的境况,当时梵高的梵高已经陷入了对精神病的恐惧和前途的迷茫中,在圣雷米接受治疗(那时他已经割掉了自己的右耳.),并创作了极富有冲击力的 《The Starry Night》,歌声娓娓道来,仿佛在诉说着伟大的天才内心的孤独和痛苦。又带着淡淡的忧伤,仿佛经历了世间的纷繁后,一切回归平静,一切的心态已经不一样。

Now I think I know 我想我现在懂了,

What you tried to say to me 你当时的肺腑之言。

How you suffered for your sanity 独醒于众人间的你是那么痛苦,

How you tried to set them free 你多想解开被禁锢者的系绊。

They will not listen 而他们根本不会去听,

They're not listening still 此刻,仍无人在听

Perhaps, they never will 也许,永远。

Now I think I know /如今我才明白

演唱者是著名民谣歌手唐·麦克莱恩,当年在参观梵高纪念馆时看见他的《The Starry Night》一画出现灵感而作,之后成为了欧美流行的名曲。

欧洲古老经典民谣(从老橡树上的黄丝带开始)(1)

The Starry Night

3 《Scarborough Fair》

这首歌在中国今年来的传唱度其实非常广,主要还是因为莎拉·布莱曼翻唱的那个版本,这个版本的音乐有莎拉·布莱曼的特色,凌空优美,如夜空中天籁般,又如水般晶莹剔透。

但是在民谣范畴内,保罗·西蒙和阿特·加芬克尔版本更加符合,在作为插曲也曾出现在《毕业生》电影中。歌曲内容讲述一位战争中士兵对恋人的思念,士兵请求去斯卡布罗市镇的人带去给姑娘的问候。

唱词中:“那里有欧芹、鼠尾草、迷迭草和百里香”。反复出现,歌曲的怀旧气氛被浓墨重彩,这句话似乎跟里面的故事不太符合。

后来我在翻查中世纪关于欧洲鼠疫相关资料中,曾看到当时记载着欧芹、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这类植物是有驱除污秽,辟邪的作用,当时的欧洲因为爆发大规模的鼠疫,称之为“黑死病”的鼠疫大瘟疫,夺走了2500万欧洲人的性命,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3是插在因为鼠疫死去。

人们在死人的墓穴外面插上这样的草,有驱除病痛和死亡,带来希望的寓意,而且中世纪时的欧洲这四种花分别代表善良、力量、温柔和勇气,这首歌似乎也有这样的一种说法,希望姑娘远离灾难和对她的美好的祝福。

4 风中飘荡 (Blowin'in the Wind)和《500 Miles》

这首歌因为鲍勃·迪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红得发紫,但是它却是美国民歌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原作者鲍勃·迪伦也是被公认为民歌一代宗师。

这首歌是一首反战歌曲,1957年越战爆发,美国社会内部掀起了一股反战热潮。那个时候美国的民歌文化开始在校园内流行,很多年轻人利用创作民歌的方法表达反战情绪,鲍勃·迪伦创造了这首歌正好迎合了当时美国社会思潮,就迅速风靡全世界。

这首歌有很多种演唱版本,在中国最有名应该是后来作为电影《阿甘正传》的插曲,歌曲由珍妮唱的。

最新的版本由年轻的歌手凯特·玛露演唱的,她唱的很有自己的风格,我非常喜欢她的另一首歌《nine million bicycles》,有兴趣可以去搜来听听。

最后说一下,其实这首歌并不是鲍勃·迪伦唱最红,而是Peter, Paul & Mary 乐队唱红的, 也是最经典的一个版本。《500 Miles》这首经典歌曲就是这个乐队最有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首民谣歌曲。

像今天这样的台风雨的天气,听着这首曲子特别适合,吉他 和音=民谣,Peter, Paul & Mary三人的声音始终未从音响里传出,舒缓、清新,如山间纯净的溪流,又如春日里风,这种感觉很神奇的感觉,他们的歌声超越了时空来到现在,离家五百里,伴人生酸甜苦辣;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

.如在城市中我们,眷恋的家乡,500 miles 触动心扉,犹如亲人在耳边反复、柔声的叮咛。

If you miss the train I'm on

You will know that I have gone

You will hear the whistle blow a hundred miles

A hundred miles, a hundred miles, a hundred miles,

a hundred miles

You can hear the whistle blow a hundred miles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