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为人处世(他被誉为千秋两司马)

若论中国历史上最聪明的小朋友,除了4岁让梨的孔融,最有名的估计就要数那个砸缸的小神童——司马光

司马光为人处世(他被誉为千秋两司马)(1)

司马光生于公元1019年,到今年正好1000岁。他“砸缸”的壮举是在7岁,面对比自己个头还高很多的大缸,司马光小神童勇敢以破坏公物为代价,救下了落水的小伙伴。这个情节大家从小学时代就已经耳熟能详。

但其实,除了“砸缸壮举”之外,司马光还有个绝活——记忆力超群,7岁就已经能够熟背《左传》,这个技能在宋朝,绝对是天赋异禀。宋朝的科考,其中最难的一科,就是随便选一章儒家经典让考生默写。就这一招,古往今来,缺乏超强记忆力的考生,不知道被熬死了多少。

司马光为人处世(他被誉为千秋两司马)(2)

天赋加成的司马光,20岁就金榜题名,高中进士,开启辉煌人生,更于29岁时迎来人生发光时刻:1047年,贝州农民王则起义,震动朝野。结果,司马光跑过去,一顿“只诛首恶,余皆不问”的舆论攻势,迅速就瓦解了起义军。

这场战事,为司马光挣足了政治资本,从此,大宋朝堂更加对他撇嘴微笑。直到他撞到人生的天花板——“熙宁变法”

变法岔路口的选择

公元1067年,年仅19岁的宋神宗继位,大宋帝国新时代来临。

司马光为人处世(他被誉为千秋两司马)(3)

英气勃发的宋神宗,继位后遇到的第一件事就堪可列入中国历史十大窘:掌管国库的韩绛给宋神宗说了个悄悄话:把你爹随便埋了算了,咱国库就剩个账本了,一分钱都没了,不仅如此,还有赤字。

无奈之下,什么吹吹打打的,统统省了,宋神宗只能给自己的老爹宋英宗草草下葬,办了一个宋帝国最“不拉风”的葬礼。

办完丧事,满满失败感的宋神宗第一件事,就是征集意见:

王安石脱颖而出:国家不是没有钱,而是乱花的地方太多,中间一层层扒皮的阶层太多,想改变现状,那就只有变法!

而司马光提交的答案——几乎与王安石一模一样。

宋神宗很高兴:那你俩一起干,行不行?

司马光为人处世(他被誉为千秋两司马)(4)

在这个历史的岔路口,王安石的选择我们都知道,而司马光的选择是:我要编写《资治通鉴》。这绝对是大宋官场最高境界的“尿遁术”。

大宋历史、甚至中国的历史,从此开始分岔!

变法派的一生之敌

公元1068年,轰轰烈烈的“熙宁变法”开始推行,变法的初衷和理想,无疑都是美好的,可是,在执行过程中,却果不其然触动了一大票既得利益者,这些人包括:贵族、外戚、士大夫…

司马光为人处世(他被誉为千秋两司马)(5)

而强势的王安石,却如疾风骤雨般推行新法,这引起了司马光的强烈反感,最终导致司马光彻底站在变法派的对立面,成为变法派的一生之敌

而这个转变过程,有个“阿云之狱”产生了巨大的蝴蝶效应。

公元1068年,也就是变法刚开始的那年,山东一带发生了一起“谋杀”案:少女阿云被包办婚姻,许配给糙汉子韦大宝,可这韦大宝长相实在有点随心所欲,让阿云十分不满。但包办婚姻却无法改变,于是阿云就趁着韦大宝睡觉的时候,抽刀剁了韦大宝十几刀,不过好在没出人命,仅剁掉韦大宝一根手指。

按照《宋律》,谋杀亲夫,要处以极刑。可是地方官许遵却认为:阿云还没出嫁,所以这案子不能算谋杀亲夫,只能按伤害罪处理。但,刑部却要按谋杀亲夫罪论处。

于是,这事就迅速发酵,甚至惊动了宋神宗。神宗皇帝也懵啊:王安石、司马光,交给你俩了。

司马光为人处世(他被誉为千秋两司马)(6)

王安石坚决支持许遵,而司马光则支持刑部,俩人就这事吵成了一锅粥。事态不断扩大,最后演变成了变法派和保守派之间的“全面战争”,最后是变法派更胜一筹:阿云从鬼门关捡了一条命。

“案情”结束,或许是巧合,参与此案的保守派刘琦、钱颛都被扫出中央,此后,不断有旧党成员陆陆续续被发配下乡,最后,连司马光本人,也被清理了出去。变法派大获全胜,可却给司马光留下了永不磨灭的阴影。

秋后算账

公元1085年,37岁的宋神宗英年早逝,66岁的司马光被重新启用出任帝国宰相,上任之后,司马神童立刻秋后算账:重审17年前的“阿云之狱”,结果是早已劳改释放、结婚生子的阿云,被重新定罪、斩立决!

司马光为人处世(他被誉为千秋两司马)(7)

而这仅仅是司马光“翻案”的开始,不久之后,就是大名鼎鼎的“以母改子、元祐更化”:不管此前新党变法取得了如何辉煌的成就,也不管大宋帝国的前途安危,司马神童为代表的旧党,坚决彻底废除了所有新法,贬黜了所有的新党。

公元1086年,67岁的司马光驾鹤西游,享尽无上哀荣,真正做到了生荣死哀。可是他的影响却深远而持久:他主持编纂了《资治通鉴》,赢得“千秋两司马”的美誉;他一生勤俭,清廉守正,坚拒贪腐,堪为楷模。

司马光为人处世(他被誉为千秋两司马)(8)

但也是他,亲手开启了大宋的党争,亲手毁灭了代表大宋未来的新法,掐灭了大宋的创新生机,深深植下了保守执念,埋下了“靖康之变”的隐患。

读这段复杂的历史,无比感慨之余,不免一声叹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