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特刊丨千里共婵娟

星期特刊丨千里共婵娟(1)

星期特刊丨千里共婵娟(2)

千里共婵娟

——那些武警官兵的爱情故事

所爱隔山海,山海亦可平。

军人的爱情,常常少了花前月下的相守,多了千里婵娟的相思,却因戎装而惊艳,因使命而辽远,因付出而博大······

——题记

诗人郭小川曾热情讴歌军人的爱情:“战士自有战士的爱情,忠贞不渝,新美如画。”在军人的婚姻家庭生活中,“距离”总是绕不开的话题,这其中有太多的遗憾与酸楚,也有太多的精彩和幸福。

选择做军人的妻子,就选择了一种负重前行的人生。寂寞、勇敢和独立,赋予“军嫂”这个称呼平凡而朴实的丰富内涵。每逢佳节,普天下亲人团聚,军人的家庭更会蒙上浓浓的相思,于遥望中绽放出别样的光彩。

让我们倾听几个军人家庭的爱情故事,看看他们的世界中是否也有我们自己的身影和足迹。

爱他,就想离他近一点

如果说军人的坚守是一座山,沉默寡言、不可撼动,那么对于军嫂张西丽来说,她选择的是义无反顾走向大山,即便远隔千里、跨越山河也决不犹豫。

张西丽的丈夫是内蒙古总队乌海支队教导队指导员向俊龙。他们都来自河南固始,相识于2016年3月。之前在郑州市金水区法院有份稳定工作的张西丽,从没想过自己会离家到千里之外的陌生城市生活。

“我的想法很简单。”张西丽说:“爱他,就要在他身边,如果他不能回来,我就过去。”乌海市2016年招收的公务员和她的专业不对口,她决定到离乌海仅一个半小时车程的石嘴山市试一试,同时也做了思想准备,“如果考不上,就去乌海随便找份工作,没有别的要求,就想离他近一点。”

2017年8月1日,张西丽收拾行囊,沿黄河而上,从郑州来到石嘴山,正式入职于市税务局稽查办公室。

尽管已有心理准备,但当张西丽初到石嘴山,还是被巨大的落差感惊着了。因为天气干燥,她早上起床时常会流鼻血。这里的饮食口味偏辣偏咸,让她难以下咽。举目四顾这里的环境,没有繁华的街道、便利的设施,只有光秃秃的山、灰蒙蒙的天,连树木也仿佛无精打采。印象最深刻的是来到石嘴山后的第一个冬天,生在有“北国江南”之称的河南固始的张西丽,从没想过天底下竟有如此寒冷的冬天:宿舍的暖气难以抵挡寒意的侵袭,呼啸的冷风让太阳照在身上都感受不到温暖。“要不是嫁给他,我这辈子都不会来这里,就是旅游也不会选择来这里。”回忆起往事,张西丽感慨不已。

工作上的烦心事也接踵而来。业务知识要从头学起,人少事多更是工作常态。张西丽只能边学习边摸索,在磕磕绊绊中提高。她不是没有动摇过,也曾悄悄反思来到这里的意义,“但每次接起他的电话,向他吐槽发泄后,坚持下去的目的又清晰了……”

厚厚一沓火车票见证着张西丽的每一次奔赴。车票上,发车时间与车次一模一样,“就像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不过我们幸运得多,每周可以见一次面……”她坦言,“在那段艰辛的日子里,与俊龙在一起的愿望就是支撑自己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

8月1日,对于向俊龙夫妇而言是个特殊的日子。在这一天,张西丽正式入职石嘴山市税务局,也是在这一天,他们牵手踏入婚姻殿堂,许下相守一生的誓言。此后每逢“八一”他们都会拍纪念照,每张照片背面都有向俊龙亲笔留下的一行小字:左手牵你,右手敬礼,不负国家,也不负你。

那个下午永远定格在张西丽的记忆中:他们早早来到民政局,不巧的是排队等待时突然停电,一小时后终于恢复供电,网络又发生故障,登记结婚的新人们纷纷选择改天再来,但向俊龙和张西丽坚持耐心等待,直到故障排除。他们卡在民政局下班前领到了结婚证。张西丽本想和向俊龙一起庆祝一下,不料向俊龙却无奈地告诉她,归队时间到了。一个用力的拥抱后,他转身离开。张西丽痴望着向俊龙的背影,既甜蜜又心酸。她知道,这将会是自己未来婚姻生活中经常上演的场景。

家庭生活少不了磕磕碰碰,甚至为了挤牙膏这样的小事,夫妻俩也曾红过脸。但很快他们又会奔向彼此,求大同存小异。这另一种形式的“双向奔赴”,让张西丽和向俊龙都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他每次回来都会抢着做家务,但我喜欢两个人一起干同一件事情,比如一起铺床单、套被罩,享受两个人协力完成一件事情的默契感。他在部队养成了‘分工负责’的习惯。我铺床单时,他就会去扫地,而不是来帮我,我就会不高兴……不过现在,慢慢好多了。”婚姻成了两个人为了对方不断改变、不断适应的过程,“磨合期”的阵痛虽难以避免,但相视一笑的宽容、双手交握的温暖、点点滴滴的小幸福……足以弥补这一切。

2020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正在河南老家休假的向俊龙和张西丽获得长达两个月的相处时光。“这是我和他相识以来一起度过最长的一段时光了。当时心情矛盾极了,既盼着疫情能早些结束,又渴望能和他在一起多待几天。”那段时间,向俊龙苦学烹调,从简单的煮粥切菜到复杂的蛋糕烘焙,让张西丽过了一段“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缺少浪漫的向俊龙,居然在2月14日那天偷偷到野外摘回一束鲜花,着实给了她一个惊喜。

正是在这段时间,他们有了爱情的结晶。

2020年11月,女儿的出生给这个小家带来更多的温馨。向俊龙的父母从河南赶来照顾儿媳。因疫情反复,向俊龙又要担负新训任务,有了孩子的小两口见面时间越来越少。他们只能通过视频通话见面,牙牙学语的女儿指着手机里的向俊龙喊:“爸爸……”

张西丽有个笔记本,记着爱人和她约定去做的每件事情。结果,绝大多数都成了“空头支票”。虽然“遗憾”是个绕不过去的字眼,但她信心满满地说:“人生遗憾终归不可避免,但一生如此漫长,我们的故事才刚刚起笔,未来有足够时间去弥补遗憾。”

爱,可以迎万难。张西丽坚信这一点。

星期特刊丨千里共婵娟(3)

相聚虽短,但每一秒都很甜蜜

而另一对守护爱情的军人夫妻,尝试着将“遗憾”魔法般地变成“甜蜜”。他们充分利用现代科技,让亲人间每分每秒的相聚时光,从现实场景延伸到虚拟世界。

“毛毛,今天有没有听姥姥的话?”晚饭后,新疆总队机动六支队勤务保障大队四级警士长张耀邦发起了与妻子、儿子的三方视频通话。画面中,妻子所在的吉林白城早已亮起街灯,儿子所在的河北沧州还依稀透着微光,丈夫所在的新疆喀什却还是大白天。

这两年,张耀邦一家三口习惯了靠网络视频相约见面的生活。因为妻子邱聪慧在解放军某部医院工作,两口子很难见面。在丈夫的印象中,同妻子最近一次看电影还是在三年前。

“相聚虽短,但每一秒都很甜蜜。”回想相识相知的日子,张耀邦话语中透着柔情。2011年4月,他们通过战友介绍相识,共同的兴趣爱好和相似的军旅经历,让两人感情迅速升温,很快确立了恋爱关系。每次休假,张耀邦都要从部队驻地天津乘高铁去吉林看望邱聪慧。

2017年年底,张耀邦接到部队移防新疆的通知。6年的爱情长跑眼看就要“修成正果”,可移防后两人距离关山迢递,再想见面就更难了?他做好被“踢”的心理准备。

令张耀邦没想到的是,姑娘却说出了那句令他终生难忘的话:“我们结婚吧……”那一刻,他感觉自己那颗漂泊的心终于有了停靠的港湾。三个月后,两人领了结婚证。

婚后第一次到新疆看望丈夫,邱聪慧从祖国版图的“鸡头”走到“鸡尾”。她日夜不停乘坐三班飞机、两趟火车,辗转白城、长春、天津、西安、喀什、叶城5座城市,跨越5800多公里,花费整整36个小时,从一个人的营区来到另一个人的营区。

踏上南疆,第一个迎接邱聪慧的便是扑面而来的风沙。走出车站,她几乎睁不开眼。接站的张耀邦赶忙拎起行李,把妻子拉进车里。夫妻二人紧紧依偎,手拉着手一刻也不想松开。无论路途多么遥远辛苦、环境多么恶劣,此刻都不重要了。

“为了两人能够相聚,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团聚是这个家永远绕不开的话题。每逢双方生日、结婚纪念日,张耀邦的心情就异常复杂。因为自从组建这个小家,他错过了生命中不少重要时刻。

2020年3月,妻子预产期提前,本应陪在身边的张耀邦却因疫情无法回家。分娩那天,他从视频中眼看着妻子被推进产房,一句安慰的话都说不上,只能在心里干着急。

偏偏这时张耀邦又接到母亲发来的消息:“胎儿过大,必须剖腹产。”他一拳砸到墙面上,感叹自己一身力气却爱莫能助。

那一夜,张耀邦无心入眠。他站在漆黑的走廊里,紧紧攥着手机,既害怕那边发生不测,又期待电话中传来喜讯。直到凌晨4点,才等到家里传来母子平安的消息。他长吁一口气,心中的石头落了下来。

“也许正因为同是军人,才明白那种使命在肩、身不由己的窘迫,多了相互间的理解与包容。”几天后的视频通话中,张耀邦看到妻子脸色惨白、身体虚弱,心疼得半天说不出话来。知道丈夫心里难过,邱聪慧不仅没有半句抱怨,还千叮万嘱要他安心工作。

儿子“毛毛”出生后,夫妻二人无暇抚养。张耀邦的母亲又被查出患有腰椎病,孩子只能由外婆带着。直到2021年8月,夫妻同时休假探亲,一家三口才第一次团聚。

“我亏欠家里太多,这样下去不是办法。”生活重压下,张耀邦萌生了提前退役的想法。妻子在电话那头陷入长时间沉默,最后坚定地说:“不用考虑家里的情况,你在军营尽管放心,去做你应当做的事,当一个顶呱呱的兵。”

尽管妻子极力掩饰内心的感情,张耀邦还是听出她声音里微弱的颤抖。丈夫、儿子、父亲、军人……邱聪慧知道,众多身份选择中,丈夫最难割舍的还是后者。

在妻子不断鼓励下,张耀邦逐渐调整好状态,全身心投入日常工作训练。他自购书籍学习专业知识,解决营产营具的修理难题,在保持本职工作井井有条的同时,一年下来还为单位节省了上万元经费。

距离再远也剪不断亲情,生活再难也压不灭希望。2021年年底,张耀邦因工作表现突出荣立个人三等功。当他把这个喜讯告诉妻子时,两个人在视频通话中相视而泣。

“每当遇到困难,我们都会相互鼓励,军人面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今年过年,夫妻二人依然不能回家团聚,他们约定通过互拆礼物的方式来传递思念,让这个节日与众不同。

除夕刚过零点,张耀邦就迫不及待拆开几天前收到的快递。一层层包装纸覆盖下,精美的礼品盒里装着一枚小鹿挂件。妻子的说法是:“鹿”代表“一路平安”,蕴含着平安顺遂的美好寓意。

“我已经把它当成钥匙坠了,每天都带在身上。”张耀邦将妻子的礼物当作贴身“吉祥物”,每天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他说看到这个挂件,两个人相识相知的点点滴滴就会浮现在眼前。

楼前哨位上,张耀邦听着营区周边爆竹声声,绚丽的烟花映亮他的脸庞。他相信千里之外的邱聪慧也一定满面笑容。他们已在电话中约定,等两人再次休假时,一定要为孩子补上这顿年夜饭。

星期特刊丨千里共婵娟(4)

不在异地,却胜似异地恋

军人的肩上一头担着家国情怀,一头担着亲情和爱情。这也注定了军人的生活常会处于尴尬境地,而“距离”和“异地”并非造成“遗憾”的唯一缘由。当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关键时刻,军人总会放下小家为大家。

浙江总队杭州支队执勤二大队教导员陈志法和妻子来燕同在杭州,却不得不因为部队的任务,三两天也见不上一面。

大年初一,陈志法给妻子打视频电话,不承想电话那头的她正穿着疫情防护服,一家一家为小区的居民送蔬菜上门。

“老婆,你小心点,注意做好防护。”陈志法关切地嘱咐。

“没事的,老公,你也要多加注意。”因为不想让丈夫担心,来燕并未将申请当志愿者的事情告诉丈夫。她告诉记者:“老陈在部队本来就很忙,我们照顾好自己就行了。”

对军人家庭来说,过年不能团聚再平常不过,但今年春节前夕,一场疫情突袭杭州,陈志法一家所在的滨江区出现第一例确诊病例。随后,部队驻地所在小区也出现确诊病例。

按照上级疫情防控要求,陈志法不能回家过春节。妻子一如既往理解。平日里,除了每天带孩子去社区卫生室做核酸检测,更多时间是在忙着为小区的住户们发放蔬菜,维护核酸检测点的秩序、调解邻里矛盾、挨家挨户督导住户做好疫情防护……妻子的志愿者生活,每天同样忙碌而充实。

“习惯了报喜不报忧,习惯了有事一个人扛……”采访中,妻子来燕的话语中多少透露出些许无奈。她是杭州长河中学的一名教师,而且是班主任,日常工作压力很大。虽然两口子工作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但始终聚少离多。夫妻俩常半开玩笑地说:“我们不在异地,却胜似异地恋。”在妻子看来,恋爱、结婚、生孩子,空间上的“距离感”始终存在于两人之间。

2008年,陈志法从军校毕业,被分配到原武警黄金六支队。经战友介绍,认识了在远在杭州教书的来燕。从青海高原到西子湖畔,2200多公里的距离并没有让这对恋人退却。相反,他们彼此相互鼓励,一同规划憧憬着“小家”的未来。

2014年年初,陈志法调到杭州,本以为同在一座城市,两人之间的“距离感”会烟消云散。然而,身处军营的陈志法留给家人最多的却依旧是匆匆的背影。大女儿出生时,陈志法刚从基层中队调到机关工作,业务不太熟悉的他,每天忙得不可开交,仅在医院陪了妻子3天便匆匆归队。

“开始肯定没法接受的,但看到他每天早出晚归忙碌的样子,也很心疼。”妻子有时会半开玩笑地问:“老公,我们养了两个女儿,你陪我去做过几次产检呀?”陈志法红着脸,不好意思地挠挠头。

2020年7月,受连续强降雨影响,新安江水位暴涨,冲毁多座农用桥和防洪堤,上万亩农田被淹,多处公路塌方,水电站首次9孔全开泄洪,下游群众连夜紧急撤离。陈志法奉命随部队紧急出动。匆匆收拾好行囊后,他又担心妻儿的安全,妻子不由分说:“你赶紧出发吧,部队任务重要,家里还有我呢。”

陈志法和妻子一路走来,更多的是相互扶持。2020年夏天,来燕所在学校组织教师前往贵州贫困山区支教。一直有个“支教梦”的妻子试探性地征求丈夫意见。陈志法一时犯了难:他们有两个女儿,大女儿还在幼儿园,小女儿刚刚断奶,80多岁高龄的母亲远在河南老家,岳父白天上班,自己每两周才能回家一趟。如果妻子去支教,两个孩子只能托付给岳母一人照顾,而自己就得全力配合。

陈志法稍加思索,坚定地对妻子说:“去吧,还有我呢……家里是需要你,但山区孩子更需要老师。”妻子踏上支教之路的那段时间,每晚只能抽出几分钟时间与孩子视频通话,有时看到哭闹不止的两个女儿,忍不住掉泪。身在军营的陈志法只能先打电话安抚好女儿,紧接着再打电话安慰妻子:“为了山区的学生,我们要克服困难。”

丈夫的支持是来燕前进的最大动力。她先后获得区、市“教坛新秀”“教坛中坚”及“优秀教师”等多项荣誉。她在支教过程中还与丈夫商定结对帮扶当地一名贫困生,每学期为其寄去钱物。

陈志法远在河南老家的母亲身体不太好,只能靠哥哥姐姐照顾。拍张“全家福”成为家人春节的“重头戏”。今年由于疫情,陈志法只能和妻儿在视频里互道问候,家人准备拍“全家福”时,小女儿一个劲地嚷嚷:“我爸爸还没有回来呢!”

“寒冬终将过去,让我们静待春暖花开,一切都会好起来的。”陈志法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他珍惜爱的力量,相信爱人和亲人在相互牵挂和期待中传递的强大能量。相信各自心中那份无言的守护,新的一年会给全家带来好运。

星期特刊丨千里共婵娟(5)

隔空拥抱问候,倾听彼此心声

爱,在军人的字典里无疑是冲锋的号角。而军嫂们捧着它,同样可以负重前行、以苦为乐,产生意想不到的巨大能量,有时候连她们自己都感到吃惊。相爱的人,内心总是充实而自信的,任何现实的艰辛都不能阻挡他们的脚步。

军嫂陈萌和她那位在重庆总队执勤五支队武隆中队当指导员的丈夫杨兆旭,就是这样一对令人羡慕的夫妻。

今年元旦,陈萌对着视频中的丈夫,隔空送上了一个拥抱。

除夕之夜,武隆中队学习室里,连续坐了11个小时车的陈萌,与官兵们共同观看央视春晚。而她的丈夫杨兆旭,正在100米外的哨位上站“暖心哨”。

那是陈萌第一次没有守在家里陪父母过年,也是她与丈夫相恋13年、异地11年来第一次彼此相守过年。他们16岁相识,从校服到婚纱,从同桌到伴侣。两人有着各自的爱好,支持对方的选择,也能倾听彼此的心事,从没有因为距离而产生争执。

13年中,陈萌一直在西安,而杨兆旭却先后到成都、北京、重庆等十多个大小城市学习和工作。几乎所有的节假日,两人都是天南海北地奔波,为的只是能够见上彼此一面。

“他选择了远方和奔波守护家国的安定,我扎根自己脚下的土地上努力生长。这两件事没有任何矛盾。”陈萌说起这些,充满了幸福感。因为异地,两人之间生出更多的思念和更深的牵挂。

都说夫妻异地不堪分隔之苦。可陈萌尽管与丈夫杨兆旭的感情长期经受着分隔两地的考验,但她却并未感到有多么辛苦。科技的飞速发展,官兵福利政策的逐步完善,早已不再让两人像相隔云端看不见的两只风筝。妻子骄傲地宣布:“除了任务繁重的特殊时期,我几乎每天都能收到来自他的问候。”

“老婆新年快乐!”近在咫尺的丈夫,从未间断对妻子的深情问候。十几天前,下哨归来的杨兆旭跑上来给了陈萌一个大大的拥抱。像他们无数次久别重逢时那样,妻子欣喜地把头埋在丈夫怀里,全然忘记了刚刚居家隔离一个多月的煎熬,忘记了独自奔波800多公里的疲惫,忘记了一个人在千里之外骑着电动车上下班的艰辛……

每一次相拥,杨兆旭都会习惯性地轻拍着妻子的后背。那背上有一条10厘米长的伤疤,是陈萌在2016年一次危及生命的手术中留下来的,做丈夫的一直因为没能专程回家探望而留有遗憾。

2020年8月,陈萌再次因病躺上手术台。杨兆旭紧赶慢赶,终于在手术完成后见到了病床上虚弱的妻子。于是,接下来的几天,陈萌痛到没法伸直腿睡觉。丈夫就坐在她的床边,用身体支撑着妻子的腿,一坐就是大半夜。陪她看电视,给她削水果,帮她洗脸刷牙……用一个大男孩最不擅长的方式,照顾着最想照顾的人。

陈萌出院那天,西安大雨滂沱。她看见可视门铃显示有朋友进了家门,急忙疑惑地打电话询问情况,全然没有注意到一旁故作镇定的丈夫。此刻,杨兆旭早已急得汗流浃背,在朋友机智的搪塞下,他精心准备的求婚计划总算没有提前暴露。

回家的路上,平常30分钟的车程,杨兆旭硬是绕了两个多小时。他专门挑了最远最堵的路线走。途中,为了给亲朋好友们留足准备时间,杨兆旭不仅拉着妻子去洗头,还冒着大雨到水果店买桃子……尽管杨兆旭的安排漏洞百出,陈萌依然是在走进屋的那一刻才突然明白了发生的一切。亲朋好友见证了杨兆旭对妻子的深情告白,而陈萌也含着泪说出了“我愿意”三个字。

2020年10月2日,在两人刚好相恋11年整的那一天,携手走进了婚姻殿堂。婚后,杨兆旭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与陈萌一起讨论日常和未来,听着电话那头传来阵阵爽朗的笑声。

“在我心里,她是年少相识的同学,更是彼此了解最深的知己。”生活中的杨兆旭一直保持乐观心态,却将眼泪流在了高考后与陈萌分别的那个假期,流在了毕业分配的那个夏天,流在了得知陈萌手术后却不能归家的夜晚……

离别的悲伤在一个人手里是孤独,但种在两个人的心里竟然就奇妙地变成一种相互扶持、共同成长的期盼。从2009年到2022年,两人一起度过的情人节屈指可数,陪伴在这一天里,被单独圈出来划成重点,成为彼此深切感受到的特殊日子。

因为在这一天,古城西安的华灯下,陈萌的身边少了一起漫步的人;山区哨位旁,杨兆旭望着不远处高速公路上川流不息的车辆,发现都不是开往家的方向。可当视频电话里望着彼此相视一笑,幸福就像一簇簇烟花,点燃在这值得纪念的岁月场合里,暖暖地被握在手心。

“此心安处是吾乡,人生的一段路我们没有同行,但又无时无刻不在一起。”陈萌拿起日记本,一字一句读给杨兆旭听,告诉他尽管相隔800多公里,她依然在远方感受到了丈夫怀抱的温度。

故事中的夫妻,都是我们并不陌生的战友。这些普普通通的生活画面,每时每刻都在我们身边,是这块橄榄绿方阵中,触目皆是的风景。让我们真诚地祝福他们,在这个崭新的春天里,用最美的花环祝愿所有热爱幸福生活、追求崇高梦想的战友们,都能得偿所愿,获得属于自己的爱情,忠贞不渝,新美如画。

星期特刊丨千里共婵娟(6)

评 论:

爱是壮丽的付出

许 恺

提起美好的爱情,人们自然会联想到爱人执手相牵、山盟海誓,相守在花前月下;想到炽热的依偎,夕阳下的漫步,长情的告白……但对于很多军人与他们的伴侣而言,这些只是奢望。因为这身戎装、因为担负的特殊使命,他们常常要承受天各一方的相思之苦,经受聚少离多的考验,需要跨越高山大漠,穿过岁月风雨,守护爱的诺言。

然而,正是这漫长而坚韧的守护,使军人的爱情绽放出别样的绚丽。

军人的爱情因戎装而惊艳。军人和军嫂并肩行走在绿色方阵中,支撑起一个家庭的幸福,两颗相爱的心紧贴在一起。军人的爱情,爱人相守天涯,共同分担责任,也分享荣誉。他们如同云端的两只风筝,虽不能亲近,却深解彼此的内心。他们可以把倾听对方电话中的爽朗笑声当作业余时间最大的快乐,也可以为这身戎装而抛弃所有的舒适,原谅一切“冒犯”,放下全部“遗憾”。他们拥有太多的久别重逢,尽情品咂相思,累积了满心的挚爱。

军人的爱情因使命而辽远。军人选择了国家和人民,肩负起光荣的使命,而军嫂在选择军人的同时也选择了军人的使命。志同道合是他们相爱、相惜的基础,也是他们漫漫人生路的指示牌和里程碑。军人的爱情绝非短视,他们登高望远,目光聚焦在未来擦出火花。他们是携手并肩的逐梦人,将千里奔赴看作人生冲浪,将寒夜独守当成无声誓言,一起收获崇高的生命价值。

军人的爱情因付出而博大。青春开花的季节,军人和军嫂捧着爱情花枝,奉献在国徽面前。他们携手走过充满坎坷的日子,慷慨付出亲人的陪伴、爱侣的拥抱和缠绵,即便十年拍不成一张“全家福”也心甘情愿、无怨无悔。因为这样,他们才能坦然站在国徽面前回望万家灯火。他们坚信爱的哲学就是壮丽的付出。这样的爱可以无惧风雨,迎难而上。

这是一幅平凡而伟大的画卷,它让我们看到了坚贞不渝的爱情守护者那朴素而动人的精神风采,绽放在时代的天幕下熠熠生辉。

文字:赵鑫、许恺

王国银、李海林、范慧慧、王成滨对本文亦有贡献

供图:姜佳辰、张小刚、刘鑫、李海林、范慧慧、陈戈、王成滨

来源:人民武警报·星期特刊

监制:刘凤桥、张红卫

执行监制:张金岭

主编:关树声、王文

值班编辑:别特、王燕婷

邮箱:wjxinmeiti@163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