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文字(伊索寓言为古老的智慧代言)

伊索寓言文字(伊索寓言为古老的智慧代言)(1)

撒谎成性的男孩声嘶力竭喊出“救命,狼来了”,却再也得不到周围人施以援手;饿狐狸吃不到的葡萄,未必如它所说是酸的……

这些连孩童都耳熟能详的故事,被收录于各种开本、各式面貌的书籍中,陪伴天南海北的人们脱离懵懂,找回本真。它们全部选自《伊索寓言》,或是受它影响,脱胎于此。诞生于古希腊的《伊索寓言》当之无愧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有影响的寓言之一,也是全世界读者阅读率最高的文学作品之一,堪称西方寓言的始祖。

巧妙、风趣、机智的手法,借动物的形态、动作和习性来刻画人性……历经两千多年时间考验,《伊索寓言》以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一代又一代读者,也成为了诉说人生智慧的最佳代言。

人们常把《伊索寓言》与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弄混。前者故事中的动物们常在森林中行动,这和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中北欧的森林大环境很像,难免让人构想出类似的场景。但从篇幅长短上来看,很容易将《伊索寓言》辨认出来。真知灼见未必需要长篇累牍来赘述,《伊索寓言》中的故事没有复杂的情节,每一篇的篇幅不过一二百字,颇似中国古代的笔记小说。也因为篇幅短小,寓言将残忍、无情、欺骗、欺凌、卑鄙、丑陋、虚伪等没有遮掩没有伏笔地直截了当铺写出来。有人说,这种寓言更适合成年人阅读。

集体创作

《伊索寓言》的故事流传于民间,到公元前3世纪成书。从作品来看,时间跨度大,各篇的倾向也不完全一样,有的作品讽刺狐狸狡猾,有的又赞扬狐狸的狡猾是聪慧的表现。人们推测,这本书不是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古希腊人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的集体创作,又经过后人不断注入时代精华,使其成为直至今日依旧令人瞩目的一本书。这种创作方式让部分质量不高的作品混入其中,但也综合全面体现了古希腊人民的智慧。

伊索是《伊索寓言》的重要作者,这本书原名《埃索波斯故事集成》中的“埃索波斯”,就是他古希腊名字的音译。传说,伊索是一个奴隶,他在公元前6世纪,也就是2500多年前出生在希腊,童年时期是一个哑巴,只能用手势表达意思,再加上他长得又矮又丑,邻居们对他不算友好。好在他的母亲非常爱他,时常讲故事给他听。母亲去世后,伊索跟着曾经照料过他的老人离家到各地漫游,学到了许多有关鸟类、昆虫和动物的故事。几年后,伊索被牧羊人卖掉做了奴隶。好在生活里不仅有干不完的活,也有美梦眷顾。有一天,伊索梦见了幸运之神和气地向他微笑,并把手指放进他的嘴里,放松他的舌头。醒来后,伊索意外地发现自己已经可以说话了。

伊索开始借助一则则短小精练的寓言故事,摹尽社会百态,洞烛世事人情。但他并没有写下这些寓言,以致现在没有确切资料能证明伊索创作了哪些寓言。这给《伊索寓言》平添了几分神秘。

丰富寓意

《伊索寓言》全书形式简洁精练,将隽永内容、深奥含义藏于浅显生动的语言中,颇耐人寻味。它真正伟大之处在于,同样一个故事,被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代遇见,可以读出不同的寓意。即使是同一个人,也因为经历的丰富,见识的增加,让每一个故事都可以常读常新。

书中角色都有着各自的象征意义。神高高在上,洞察一切,漠视众生。人是诸动物的主导者,但渔夫们总在为生活而挣扎,经常一无所获,偶尔也有好运,牧人的羊总是被野兽叼走,农夫善良、耿直,也难逃不幸。

伊索寓言文字(伊索寓言为古老的智慧代言)(2)

《伊索寓言》插画

单看寓言的名字就可以发现,书中寓言多以动物或是拟人化的自然万物为主角。《伊索寓言》诞生在奴隶社会时期,这一时期的奴隶主完全掌握话语权。古希腊人民需要一种方式来宣泄心中的不满和对生活的希冀,他们不能直接表达,只能借助他物,这或许就是《伊索寓言》中的大部分文章都是借助动物说理的原因之一。狮子勇猛、威严、智慧,狐狸狡诈、圆滑、机智,驴和农夫有一丝相似,老实、吃苦耐劳,总被欺负,蛇阴险邪恶,蟹率直、善良,鹰高高在上,乌鸦是一位预言家,主要预言不幸……这些动物被智慧的古希腊人赋予了人性,道出了直接中肯的寓意。

动物不罕见,如今仍生活在人们身边,它们出场在寓言中,让字句间天然带着亲和力,但这并不影响《伊索寓言》通过创造性的诗性语言故事,进行理性的判断。书中每篇末都有一句譬喻、教训,解读古希腊的譬喻风俗、处事道理,这虽是后来的添附,却浑然天成,展现古希腊人民理性思维的成熟。

古希腊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对自然环境的认知、自然规律的总结,对个人境遇的判断,对生活经验的总结,也因为《伊索寓言》而留存下来。从《伊索寓言》看,在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出现以前,古希腊是注重生活经验的。而中国一直都注重生活经验对生活的指导,即便是最高深莫测的《老子》和《周易》这两本书,也是对生活经验的高度抽象总结,讲究微言大义。用中国经验解释古希腊经验,也能概括出这些寓言的寓意。如《好事和坏事》说的同样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道理。《鹰和屎壳郎》让人看到,这世上,大多数人都不会知恩图报,虽然他们都会说“谢谢”。《鹰和狐狸》讲的是有时候,恐惧是比敬爱更强的统治力量。或者说,你对一个人好,他未必会听你的,但你让他畏惧,他一定会服从你。《中了箭的鹰》讲的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和“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智慧人留下的智慧书,让后人看到了即使相隔千万里,前人们的共通。

来自民间的《伊索寓言》还将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较突出地反映出来,如对富人贪婪自私的揭露,对恶人残忍本性的鞭挞,对劳动创造财富的肯定,对社会不平等的抨击,对懦弱、懒惰的讽刺,对勇敢斗争的赞美。还有许多寓言教人如何处世,如何做人,怎样辨别是非好坏,怎样变得聪明、智慧。

如此看来,《伊索寓言》绝对是古希腊人留下的一笔精神遗产。

繁多译本

《伊索寓言》行文简单,不枝不蔓,没有刻意夸示的文采波澜,在罗马时代就已经作为希腊语的入门读物被广泛接受,但并非专门作为童蒙读物。书中有不少口语文学的特点,甚至几篇几近猥亵的故事。在流传过程中,《伊索寓言》多经后人增删,版本繁多。目前流行的《伊索寓言》主要是源于现存的各种传世抄本。

伊索寓言文字(伊索寓言为古老的智慧代言)(3)

利玛窦的《畸人十篇》书影

《伊索寓言》在中国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旅程。1608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他的著作《畸人十篇》中引用了一些《伊索寓言》中的故事,让中国人开始知道这些寓言。《伊索寓言》在中国的译介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法国传教士金尼阁和中国文人张赓翻译了中国最早的《伊索寓言》译本《况义》。《况义》只是选译本,收录了22篇寓言,在西安出版,目前还有版本被收藏在法国。

早年中国翻译此书时曾将名字译作《意拾蒙引》,“意拾”是“伊索”的拉丁语音,有意思的是“蒙引”二字,“蒙”指小孩子,未开化,启蒙、开蒙之谓是也。说明先人是把这些小故事当作教育小孩子的材料,用以引导、指引小孩子明是非,辨善恶。

香港英华书院翻译了名为《汉译伊苏普谭》的汉译本,“谭”有故事集的意思。1876年,这一版本经过日本的翻刻,在东京出版发行。此后,张赤山译出了中国近代的另一个影响较大的汉译版本《海国妙喻》。清华书局出版过文言译文版本。林纾第一个使用“伊索寓言”这个名字。在中国人的书桌上,《伊索寓言》不再是新鲜来客。

现代散文家、诗人周作人先生译介过不少外国文学作品,《伊索寓言》也被他从希腊语直接翻译成中文版的《全译伊索寓言集》,古老的故事从此有了中国文字的魅力。

这部译作最初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其中共收入寓言358篇,出版时译文有所改动,并不是译文的全貌。直到1999年,中国对外翻译公司出版了完整版的《全译伊索寓言集》。

1981年,在古希腊文学翻译和研究领域中有着杰出贡献的罗念生等四人,根据德国托伊布纳希腊罗马作家丛书《伊索寓言汇编》合译了《伊索寓言》,共收寓言330则,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后,这一版本成为经典,被不断重印。

英文《伊索寓言》翻译版本众多,大体也考虑到读者受众多为幼龄,所以对内容做了部分更改。尽管历年来《伊索寓言》的各种译本已经堆得满坑满谷,但出自牛津大学的“牛津世界经典”系列的译本还是有一定价值。这套文库所收录的各种希腊罗马名著英译本,几乎代表了英国古典文学的最高水平。在这本《伊索寓言》里,不仅能看到几百个古典时代的寓言故事,而且隐含着几百年来英国古典文学研究的履迹。

广泛影响

寓言不仅是一种文学体裁,更成为一种阐释的方法,为以后西方阐释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甚至对20世纪的文学批评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人们在阅读它的过程中,接受的不仅是人类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真理和教训,还是一种西方的思维方式。这就难怪寓言很长时间以来都被作为儿童读物了,人们相信它能在孩子教育过程中起到思想教化的作用。

事实上,一些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都曾受到《伊索寓言》的影响,从中寻找到灵感和启示。如莱辛(Gotthold Ephraim Lessing)创作的《狐狸和鹳》,拉封丹(Jean de La Fontaine)创作的《鹭鸶》《农民和蛇》等,都能看到《伊索寓言》的痕迹,也能找到后世作者精心赋予作品的新意。

伊索寓言文字(伊索寓言为古老的智慧代言)(4)

拉封丹和他的《拉封丹寓言选》

伊索寓言文字(伊索寓言为古老的智慧代言)(5)

莱辛的寓言具有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政治意义,战斗气息和时代感十分强烈,就像“小型火器里喷射出的连续不断的火舌”。拉封丹的寓言成功地塑造了贵族、教士、法官、商人、医生和农民等典型形象,涉及各个阶层和行业,描绘了人类的各种思想和情欲,打磨出一面面生动地反映17世纪法国社会生活的镜子。

在中国,《伊索寓言》的传播过程不仅伴随着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渗透,也体现着中西方文明之间的相互激荡,相互作用,单是由《伊索寓言》生发的文章就不计其数。钱钟书先生曾写过一篇读《伊索寓言》的文章,用现实得有些残酷的逻辑,把书中的几个小故事生发、延展开去,让读者看到了成人世界令人寒颤的勾心斗角和尔虞我诈。

《伊索寓言》不仅通过文字的方式被中国读者熟识,故事也被融入中国文化元素,改编为儿童话剧。剧目常常将几个寓言故事巧妙结合串联,形成一个有整体性的大故事。人和动物们陆续登台,在神秘和诗意的氛围中,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至于电子书、有声读物、动画片、广播剧等各种形式的作品,更是不胜枚举。《伊索寓言》作为古希腊文明经典之作,其无尽的文化价值仍然取之不尽。

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每个人都有沉重的负担和看不见的桎梏,无论是疲于应付还是轻松驾驭,人们会习惯性地想起童言无忌的时刻,或想哭就哭、想笑就笑的自由世界。看似简单的《伊索寓言》就这样成为古往今来人们释放压力、放纵记忆的共同出口,书中的《乌鸦取水》《农夫和蛇》《狐狸和葡萄》《狼和小羊》《龟兔赛跑》《牧童和狼》《农夫和他的孩子们》等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故事,将永远是一片可以找寻到真善美的净土。

文/刘禹 标题书法/夏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