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经典心理学效应 每天学点儿心理学

十个经典心理学效应 每天学点儿心理学(1)

生活中,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走到某个地方,你清楚记得是第一次来,但却感觉很熟悉,特别是细节部分比如街角的广告牌、休闲椅,这些记忆中有过的画面,更加深你的熟悉感;当你和朋友们聊天时,发现你刚说的上一句话,和他马上接的下一句话都是你之前脑海中曾有过的场景;还有当你刚认识一个新朋友,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你总觉得似曾相识过……

十个经典心理学效应 每天学点儿心理学(2)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海马效应”,亦称既视感、即视现象。海马体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脑的部分(大脑皮质)中被最为详细研究过的一个部位,又名海马回、海马区、大脑海马,海马体位于大脑丘脑和内侧颞叶之间,属于边缘系统的一部分,主要负责短时记忆的存储转换和定向等功能。

海马效应是人类在现实环境中(相对于梦境),突然感到自己“曾于某处亲历过某画面或者经历一些事情”的感觉。依据人们多数忆述,好像于梦境中见过某景象,但已忘了,后来在现实中遇上该景象时,便浮现出“似曾相识”的感觉。

十个经典心理学效应 每天学点儿心理学(3)

目前海马效应为什么会出现的原因还没有被完全证实,但科学家在研究海马体对记忆、信息的处理机制后,也提出了两个大胆的推测:

十个经典心理学效应 每天学点儿心理学(4)

一、记忆唤醒

当我们遇到一个与之前经历相类似的情况或情境时,脑内处理过去那段经历的神经元可能会同时产生冲动,便会造成这种既视感。

在现实中没有发生,但让我们产生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可能是在潜意识中这些场景是发生过的,或许是梦境、或许是想象过,再或者是文化作品留存的记忆碎片等。

诺奖获得者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中说到,人类的心智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在大脑的运行机制中分为快与慢两个系统,系统1是储存与执行,更多是依靠惯性执行,减少更多的心智的调动,系统2是思考与创建,通常是在它认为重大的事件前提下才会触发。但在这个过程中,系统1 会自动将它认为不重要的信息深藏,而真实场景出现时,记忆被唤醒,但很多场景信息调取不出,就出现怎么也想不起来的情况。

十个经典心理学效应 每天学点儿心理学(5)

二、错误判断

因脑部将信息处理错误,从而将眼前信息错误地当作为或判断为“记忆当中的画面”。

从医学角度来说,是左右脑的信息处理突然不协调所致。或许是在长达数秒的视觉过程中,误认几个毫秒前曾见过的东西为过去曾见物的一种错觉。

也或许是发生过的类似的场景,但误认为真实发生过信息调取错误,让我们产生了熟悉的错觉。

除了个体现象的发生,也有集体的信息偏差现象。著名的曼德拉效应就是海马效应的群体性延展。

十个经典心理学效应 每天学点儿心理学(6)

曼德拉效应是指许多人表示,记忆中南非总统曼德拉“应该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在监狱中死亡”,但现实是曼德拉没有在20世纪80年代死去,直至2010年时仍然在世,止到2013年才逝世。

这种群体性的记忆偏差,也可以用上面记忆唤醒偏差和错误判断来解释:可能是因为某个错误信息的群体性扩散而造成,也可能对于事件本身的重视度不够让大脑信息只定格在曼德拉监狱中的画面而导致的信息错误。

十个经典心理学效应 每天学点儿心理学(7)

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的个体或群体的信息偏差现象的存在,“存在即合理”,而随着科学心理学的不断深入发展,或许我们离事物的真相会越来越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