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读书三观是由自己决定的(读书与三观)

来源:解放军报原标题:读书与“三观”,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多读书三观是由自己决定的?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多读书三观是由自己决定的(读书与三观)

多读书三观是由自己决定的

来源:解放军报

原标题:读书与“三观”

近日读书读到这样一段话:“读万卷书,却没有常识,读也白读;行万里路,却未长见识,走也白走。三观不正,读书再多也只是个两脚书柜;是非不分,游遍世界也只是具行尸走肉。”这段话虽非至理名言,亦不无道理,其核心在于阐明读书与“三观”的关系。尽管读书会影响“三观”,但如果“三观”不正确,书读得越多,背离现实就会越远,甚至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所谓“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的“三观”主要来自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实践教育等。曾经听一位先进模范人物作事迹报告,他谈到,在上学前,他就受到曾为中共地下党员的父亲的教育,要求他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因为我们的党是信仰共产主义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后来上小学和中学,他阅读了许多革命先烈的故事,学习了毛泽东同志的《为人民服务》《矛盾论》《实践论》等重要文章。再后来在上大学和工作期间,阅读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自然辩证法》等大量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阅读了《红日》《红岩》《烈火金刚》《红星照耀中国》等小说及纪实文学。正是因为曾经拥有这样的阅读,受到这样的教育,他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更加明确、更加坚定。他说,马克思主义理论让他树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观念,认识到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规律;革命先烈的故事,让他认识到要奋斗就会有牺牲的道理,革命的后来人必须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承先辈遗志、奋力接续向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著作,让他认识到作为共产党员应当坚持什么样的党性、坚守什么样的品德、保持什么样的情操,一定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应该说这位先进模范从一开始就选择了正确的阅读,从而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一个人在应当信仰什么、追求什么,为什么而活着、活着应当做什么等这些基本问题上,只有坚持正确的阅读,保持清醒的认识,才能在头脑中树起鲜明旗帜,坚持走正确的道路,保持正确的方向,从而不断努力为之奋斗。

“三观”的形成离不开读书,而拥有什么样的“三观”,也就会选择读什么样的书。青年周恩来曾立下誓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郭沫若说:“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革命先辈之所以始终保持共产主义信仰信念,始终为革命奋斗不息,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始终选择革命的“良书”作为精神滋养,不断补足精神之钙,确保精神支柱不倒。现实生活中不乏好读书的人,可有的由于选择书籍的错误,头脑中反而贯注了不良的东西;有的痴迷于唯心的东西,结果不信马列信鬼神;有的专注于西方的所谓“普世价值”,于是总以西方的价值标准来思考中国的现实问题,结果路越走越偏;有的钻研起做官术,醉心于“厚黑学”,最终只学会了投机钻营、蝇营狗苟、做两面人,等等。这样的书读得越多,使人变质变味越快,最终不只是“两脚书柜”,而是社会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并因此而贻误自己的人生,损害党和人民的事业。

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引领和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理想信念和思想观念的过程,亦如法国作家雨果所说:“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我们要使自己的思想观念始终保持正确,始终跟上时代前进步伐,那么在读书的选择上必须保持认真而严肃的态度,既不能被充满谬误的书籍所引诱,也不能受别人的蛊惑而走偏。要自觉以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求来定位自己的阅读,通过阅读认识真理、掌握真理,提高理论水平和思维能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作为党员干部必须学懂弄通做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并以此校正自己的“三观”。只有“三观”正确了,才能以饱满的热情、高昂的斗志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

(任怀宝,作者单位:抚顺军分区)

责任编辑:王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