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od模式什么时候提出的 解析EOD模式的6大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保护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 EOD模式是通过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与开发建设活动之间形成的协调互动机制来实现。中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新路径。EOD (清洁生产与清洁能源开发)是指在污染防治过程中,通过项目和技术手段使企业或单位产品的排放量减少至相对于其生产规模所能达到的最小水平,而不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经济开发方式。EOD与 ODF相似,是一个典型的清洁能源发展模式。但是两者不同之处在于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中国乃至全球都面临着很大挑战, EOD在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仍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eod模式什么时候提出的 解析EOD模式的6大生态环境问题(1)

一、区域协调发展和污染防治能力不足问题依然存在。

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环境污染治理,但由于经济、技术等因素的影响没有完全得到有效遏制,污染治理能力不足的问题还未完全解决。根据全国范围来看,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恶化、局部地区水资源紧缺的状况仍然存在。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间污染防治能力差别明显,区域污染防治能力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东部地区由于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较快,工业较为发达,而经济发达且人口基数较小,导致区域之间发展差异较大且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存在较大差距。从污染治理投资角度来看,中西部发达地区投资机会多,中西部缺乏开发建设资金的矛盾依然存在。因此地方政府在 EOD过程中往往忽视企业污染物排放和污染防治的实际效果,导致难以达到预期的减排效果。另外在经济结构上,区域间工业化程度不高,区域间生产模式和产业结构存在很大差异,造成对能源、原材料生产方面的依赖程度不同。同时污染物排放标准、清洁生产标准差异较大,造成能源利用效率不同程度的差异。区域间污染物排放差异较大导致污染防治能力相对不足、治理难度较大、效率不高等问题存在于各个地区、各个领域中。因此区域协调发展仍是解决我国目前生态环境问题之道中最为关键之道。

eod模式什么时候提出的 解析EOD模式的6大生态环境问题(2)

二、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环保责任尚未落实到位,尤其是农村地区。

近年来,我国 EOD在地方实施情况总体较好,但依然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由于地理位置、经济状况和环境问题的差异,农村地区和东部地区仍然是 EOD生态效应发挥最好的地区。但是西部农村地区仍处于落后生产状态,农民收入相对较低。而且目前的财政支持力度也不够大、资源利用率不高等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城市污染防治也是重中之重。尤其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或产业结构单一、增长方式粗放和能耗强度高的地方,在发展阶段上相对落后,其发展环境保护意识还很淡薄。从近年来全国各省(市)环境污染状况来看,其中以经济欠发达或城乡不平衡较为突出;中西部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仍较大等问题依然存在。

三、政策支持不足, EOD不能带动地方发展。

对 EOD的支持,一方面是与能源开发相关的资金支持不足。由于发展阶段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目前 EOD模式在地方应用上存在诸多制约因素。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水平不高,部分项目未达到预期效果。企业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对于规模经济存在偏好。另一方面是当地政策支持不足。一些地方政府在 EOD方面主要是财政投入和优惠政策激励,但不具有对环境影响评价和清洁生产审核等政策支持方面的支持力度, EOD无法带动地方的经济发展,更无法促进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这些政策难以很好地为 EOD模式建立一个有效的运行机制和可持续发展空间。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缺乏地方政府之间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

eod模式什么时候提出的 解析EOD模式的6大生态环境问题(3)

四、EAOD模式不够完善。

EAOD项目一般会面临一定的政策障碍,在项目选址、技术方案、规划许可等方面还有待完善。目前的 EAOD模式主要集中在开发前期和项目规划阶段采取比较简单的开发建设方式,导致项目在后期不断增加并导致后续发展成为污染排放的增加。从规划设计来看,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从规划前和规划中进行大量的技术论证等等工作,但是目前这一流程大多是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作为主要依据,往往缺乏实践经验的支撑。从项目选址来看,一般为生态环境影响较小与不影响经济发展的项目。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在项目审批过程中必须要通过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后才能开展项目建设工作,这就造成了环评与项目规划之间信息不对称、重复建设及项目相互叠加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制约了 EAOD项目的实施效率。而且由于项目本身的随机性,各阶段在进行评估和开发时并不一定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容易产生问题。这样会导致环保工作效果的不确定性。从环评角度来说,要求企业将污染物排放指标降低到满足当地环保要求,但是如果企业不进行改造排放达标就可以运营,也就没有所谓的清洁生产项目,这种低水平重复建设是不科学和不合理的;从评价和预测方面来说也存在一定问题。这就是一种低效率的开发模式。目前中国仍存在许多低水平、高能耗企业,在企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弃物对环境造成影响,这些污染物不仅不能有效降解还会在短时间内产生难以消除的二次污染现象,而且还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或完全降解;同时由于大量排放有害气体和污染物使得土地、水源受到污染并不少见;由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被破坏影响农作物生长和粮食安全、水源保护造成潜在危害等严重后果。但目前大多数 EAOD项目还是处于开发建设阶段导致生态环境污染发生与严重破坏等负面影响。因此必须通过完善 EAOD模式的完善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更加有效。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 EAOD主要涉及三大方面: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空间布局、城市规划设计。

eod模式什么时候提出的 解析EOD模式的6大生态环境问题(4)

五、生态环境问题依然突出。

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大难题之一,被称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正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环境挑战,尤其是能源行业成为最突出的一项。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约有2亿多人口生活在高污染小排放的城市中;全国大约有80%~90%的煤炭和90%以上的石油、90%以上由石油化工产业生产出来;80%以上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约80%的 PM2.5来自机动车排放;约80%的 PM2.5来自工业排放;约60%的燃煤来自城市生活污染源。大量的机动车尾气对我国的大气污染防治产生了严重影响(图1),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国和第一大消费国,每年有2亿多辆汽车产生大量的尾气和颗粒物排放。在工业化背景下,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

六、对 EOD实施的促进作用仍需深入研究认识。

一方面,尽管 EOD在实施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例如,生态环境问题是 EOD发展面临的最大制约因素之一,也是导致 EDF最终失败的主要原因,必须深入研究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改变机制。当前, EOD在推进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一是各地存在发展水平不一、资源禀赋不同、区位不同,发展模式、产业结构和产业形态不尽相同;二是许多人对 EOD存在着认识不足和认识模糊,认为“EOD”就是“污染治理”,认为它一定会带来污染和破坏;三是 EOD带来了大量资源浪费,造成一定的污染,但影响程度较小。因此难以估计对生态、经济或者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此外, EOD在实施中并没有实现其目标,这就需要建立起 EOD实施主体间的良性互动机制了。EOD发展模式的根本出发点在于促进资源充分利用和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但这也必须符合 EOD自身规律。因此,在 EOd进程中一定要有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和投入,对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的一些企业需有相关信息披露及法律约束才能对其进行合理开发建设。另外,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也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尚没有对 EOD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所采取办法和措施来促进该问题好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