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炳松忠信笃敬(何炳松忠信笃敬)

何炳松(1890-1946),字柏丞,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暨南大学校长、国立英士大学校长等职,著作有《历史教育法》《通史新义》《新史学》《历史研究法》《西洋史学史》等,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何炳松忠信笃敬?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何炳松忠信笃敬(何炳松忠信笃敬)

何炳松忠信笃敬

何炳松(1890-1946),字柏丞,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暨南大学校长、国立英士大学校长等职,著作有《历史教育法》《通史新义》《新史学》《历史研究法》《西洋史学史》等。

1935年1月10日,10位教授所写的《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横空出世,反对“全盘西化”的主张,引发了关于中国文化的大讨论,成为现代史上有名的“十教授宣言”事件。其中排第二位的就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教育家何炳松。

何炳松生于浙江金华的一个书香世家。他的先祖是开创了北山学派的南宋理学家何基。他的父亲何寿铨深受程朱理学的浸润,尤其精通朱熹之学,以“随安书室”为书房名,是当时有名的教书先生。在这样的家教环境中,何炳松不仅接受了优良的传统文化教育,而且对其日后教育思想与办学理念的形成也有深刻的影响。他说:“我自小就在这样一个迂阔的家庭中养教成人。照现代教育原理说,凡是先入为主,总要积重难返;所以我自己到如今还老是这样一个随遇而安的人物。”正是这样一种“随安”的态度,何炳松经历读书、留学、回国以及职位的多次变动,都比常人要显得从容。他先后执教于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上海光华大学、大夏大学、法政大学,又担任暨南大学、英士大学校长,还做过商务编译所所长,且著述甚丰。可以说,他毕生从事教育、文化事业,积累了丰富的文教经验,对后人的教育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一定的参考价值。

何炳松最引人注目的教育思想主要集中于高等教育方面。因为他执掌暨南大学达11年,历经“孤岛”时期、福建建阳时期和复员回沪时期。他在暨大锐意改革、励精图治,主持暨南大学的改革、南迁、复校等工作,使暨大成为当时与清华、武大、中大相提并论的高校,素有“东南民主堡垒”之称。可以说,何炳松是暨大发展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校长之一。

何炳松办大学,首重中国传统文化,主张“学行并重”。他大力倡导“忠信笃敬”的校训,鼓励学生以此作为立身处世的行为规范。何炳松经常教导学生 “无论在言论、行为以至仪态谈吐,都应该使人一望而知你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其次,何炳松主张学以致用、学术救国。他要求学生:“遵忠信笃敬之校训,而辅以刚毅不拔之精神,一心一德,与国家民族同其休戚。”再次,何炳松注重关心学生,突出学校特色。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何炳松几乎用尽所有门路来解除学生在生活上的忧虑,“在他的指导下如冬日的阳光,照得每一个青年,虽炮火隔绝了家乡,仍是照样地不失父母之爱”。最后,何炳松实施了兼收并蓄的学术方针。在他主政期间,校务会议成员由校长、大学秘书、教务长、总务长、院系负责人、附中及实验学校主任、教授代表等20余人组成,实际上延续了北大教授治校的传统。他还认为,要办好一所高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而校长最重要的工作在于“求贤”。

除去高等教育,何炳松对中小学教育也非常关心。他通过调研,形成了务实的基础教育观。他认为,传统“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束缚了许多国民的思想,许多人抱着争名夺利之心来做教育,再加上环境的压力,教育界人浮于事、互相倾轧屡见不鲜。在何炳松看来,中小学教育要救急:在心态方面,各地人民应加大对教育的重视,尽量为教育出力,不要纯粹依赖政府;在制度方面,“采用美国以大学监视中学的那种信用制。我们并可推广为中学监视小学制”;在经费方面,各公私学校的经费应由地方公共团体经手,既可保障经费,也可防止个人中饱私囊;在待遇方面,要优待小学教师,增加薪金。此外,各中小学还要主动与社会多多联系,各中小学教师要认识到自身责任的重大,打破大学教授同小学教师的阶级观念。

在学校教育之外,何炳松对国民整体教育也极其重视。他说:“改良社会,端赖教育。”他认为:“提倡社会教育及道德,实吾人今日极大之责任。”为此,他力主整顿学风,普及国民教育。在他看来,普及国民教育宜从四方面着手。其一,努力消灭国内的文盲,从事成人补习与扫盲教育。其二,努力复兴国内日趋崩溃的农村,用教育的力量增进农民的知识,提高其素质,建设新农村。其三,努力提倡生产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和科学教育,以增进全社会的福利及民族的生存竞争力。其四,努力提高文化程度,提倡专门进行学术研究,大力推进文化事业。

由上可知,何炳松的许多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超越了当时的普遍观念。他紧密结合时代背景和社会现状,对教育的重要地位给予极大重视,并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实践。他的教育历程体现了一位优秀教育家的卓越眼光,令后人深思与借鉴。

(作者单位系北京敬德书院)

《中国教师报》2020年05月13日第13版

作者:杨 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