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的发病机理是什么(深度了解破伤风)

破伤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根据有关医学统计破伤风的死亡率约为30%-50%。目前,人们对破伤风的认识存在很大差异,对破伤风的防治也存在很多误区。下面就让我们来深入的了解一下破伤风。

破伤风的发病机理是什么(深度了解破伤风)(1)


一、发病机制


破伤风的发病机理是什么(深度了解破伤风)(2)

引起破伤风的病原体为破伤风梭菌,准确来说应该叫: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其广泛分布于土壤、污泥和尘埃中,人和其他动物的粪便中也常带菌。菌体细长呈杆状,几乎所有新生菌体24小时后都会产生芽孢,而芽孢的抵抗力很强,能耐煮沸15-90分钟,如不受日光直接照射,可在土壤中生存数年之久。破伤风梭菌为厌氧菌,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35-37℃,最适宜的PH为7.0-7.5。破伤风梭菌可以通过破损的皮肤进入人体,感染通常发生在由污染物造成外伤时、摘除多年留在体内的异物时、肠道穿孔或者肛周脓肿等有菌性手术时,另外新生儿由于脐带处置不当也有患破伤风梭菌的风险。虽然破伤风梭菌这么厉害,但其对活组织,淋巴结,血液并无侵袭力,也不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传播。使人患破伤风的是其产生的破伤风毒素。目前研究发现破伤风梭菌能产生两种毒素。(一)、溶血素,其作用尚未明确。(二)、痉挛毒素,即破伤风毒素,是破伤风致病的主要因素。破伤风毒素能通过运动终版吸收,沿神经纤维间隙至脊髓前角神经细胞,上达脑干。也可经淋巴吸收,通过血流到达中枢神经。通过与神经元受体不可逆结合,破坏上下神经元之间的正常抑制性冲动的传递,导致超反射反应和横纹肌痉挛。

二、临床表现


破伤风的潜伏期较短,一般为3-21天。多数在10天左右。新生儿破伤风多为出生后5-7天。由于菌体没有侵袭力,而外毒素只有与神经元受体结合后才出现临床表现,因此伤口周围并没有感染破伤风的特异征象,大多数感染者一直到发病才被发现。发病时主要表现为:畏光、畏声、甚至经受轻微的外界刺激就会出现全身肌肉痉挛。呈现牙关紧闭、苦笑面容、角弓反张等。最终可因呼吸肌痉挛导致窒息死亡。

三、预防手段


破伤风的发病机理是什么(深度了解破伤风)(3)

破伤风是可预防性疾病。伤后早期彻底清创、手术操作时坚持无菌原则尤为重要。人类对破伤风无自然免疫力,只能进行人工免疫。人工免疫有两种。

  1. 主动免疫:应用的是破伤风类毒素(TT),是由破伤风毒素经减毒制成。通过将破伤风类毒素(TT)接种于人体,使机体自主产生针对破伤风毒素的抗体,从而获得免疫力,其获得免疫力持久。我国自70年代开始实施计划免疫,目前我国儿童计划免疫选用破伤风多联疫苗,共5针。前4针为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DTaP),简称百白破。分别在出生后3个月、4个月、5个月、18个月注射。第5针为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DT),在6岁时注射。虽然主动免疫获得免疫力持久,但是人体仍无法产生对破伤风的永久性免疫,体内抗体水平会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下降。然而大多数城市医院并没有适用于成人的破伤风类毒素(TT)。因此成人暴露后只能选择第二种免疫方法:被动免疫。
  2. 被动免疫:是指机体被动接受破伤风毒素抗体。能迅速获得免疫力,但持续时间短。常用的被动免疫制剂有两种:
  • 伤风抗毒素(TAT),是马使用破伤风类毒素(TT)免疫后的血浆经胃酶消化或纯化制成,其中含有马血清中的抗体IgG。使用前需皮试,易引起过敏反应,反应发生率为5%-30%。致死率为万分之一。
  • 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是人使用破伤风类毒素(TT)免疫后采集含有高效价破伤风抗体血浆提纯制成,或基因重组技术制备。过敏反应率低,约0.2%,效价高,体内半衰期约3-4周,使用方便,无需皮试,但价格相对较高。


破伤风的发病机理是什么(深度了解破伤风)(4)

无论主动免疫产生抗体还是被动免疫直接获得抗体,都只能中和破伤风梭菌产生的破伤风毒素,但是对破伤风梭菌无杀灭作用,对其繁殖和释放毒素也无抑制作用。不能代替清创术。

虽然破伤风病死率很高,但以现在的医疗技术,及时就医,正确处理伤口,根据病情需要进行主动或被动免疫,均能达到良好预防破伤风的效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