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航遇难浙江女生微博(讨伐埃航遇难浙江女生)

埃塞俄比亚空难,机上包括8名中国乘客在内的157人无人生还。本是至伤时刻,社交媒体上却出现些许不和谐的声音——对遇难者“挖坟”并加以讽刺。

在遇难者当中,有一位来自浙江的女大学生,和男友相约前往非洲旅行。她还有两个月年满22岁,生命之花尚未绽开便无声陨落,遭遇的是这世间的大不幸。对她的父母来说,痛失独女,其悲孰甚;对于公众来说,由恻隐之心生出“物伤其类”的悲悯,也是人之常情。

然而,事情的走向让人始料未及:先是女孩的微博账号、学校、照片被曝光,之后还有部分网民涌入死者微博恶言相向——“当我看你住着几千块钱一晚的酒店,每天锦衣玉食,看个长颈鹿要去、而且马上可以去非洲肯尼亚的时候,虽然我不会幸灾乐祸,但也绝对同情不起来。”

埃航遇难浙江女生微博(讨伐埃航遇难浙江女生)(1)

图为遇难女生。

你出生含着金汤匙,我一贫如洗,那你早死了活该;你去非洲看长颈鹿,我在工地搬砖,那你死有余辜;你年轻貌美享受这世界的喜悦,我貌丑人矮只配在钟楼里敲钟,那你死了我拍手称快……

可正常的逻辑不该是,生命皆可贵,我们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会先来,但生而为人,我们起码要葆有对同类的尊重。

同情,源于人性,也是人类之所以能够发展出复杂社会的基础。仰赖于“同情”,我们才能够推己及人、将心比心,形成最起码的相互理解和合作,形成最基本的法律和规则。人类也才能在这种共通的情感中生生不息。倘若没有了“同情”,人类社会或许依旧还在丛林中“你死我说”地苦苦挣扎。

但道德原则是一回事,现实又是另一回事。痛骂那些毫无同情心的网友,表面上很解气,却也于事无补。刚说了,同情是人性,他们也概莫能外,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人性中的同情心蒙尘,只留下了嫉妒、仇视、冷眼旁观,这也是需要引起注意的。

但无论如何,即便深陷困顿、心有不忿,转而向遇难者“开炮”,都只是个懦夫。而打着“绝对公平”的旗号,罔顾人性人伦底线,也令人不齿。

□凤起(媒体人)

编辑 孟然 校对 郭利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